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经济讲义简编

区域经济讲义简编

第一讲区域经济学导论二.区域经济学所要回答得基本问题是什么?埃德加·胡佛(Edgar M.Hoover)现代区域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提出区域经济学所面对的三个基本问题:那里有什么?为什么?又该怎么样?(What is where, and why—and so what?)●(1)任何活动(what)(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等等各种类型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展开的(“What is where”),这里where主要指的是这些活动在区位(定位)方面所采取的临近、集中、分散、相似或差异等空间形式或结构问题。

对于where的围可以从不同地理围(site\neighberhood\zone\city\region\country\globbal\outspace)上来考虑,构成了区域经济学的微观、中观、宏观等多个层次。

●(2)why主要指的是由空间的异质性(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开发程度)、有限性(稀缺性)、变动性(从封闭、隔绝到地球村、全球化、网络社会、信息社会)等所具有的经济意义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问题,并探讨和解释空间因素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影响的途径和方式等问题。

●(3)so what指的是利用从现象中(What is where)发现和总结出应用经验性认识(规律、理论)来指导人们的有关区位选择的行为和决策问题。

即从现象(What is where )——理论解释(why)——行动策略指导实践(so what)的过程。

总之,这一系列活动都可以归结为是与空间有关的“稀缺”所引发的。

另外,以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认为,空间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经济活动在何处发生?为什么发生?(where econmomic activity take place and why?)三.经济活动、活动的经济目的与活动的空间选择的经济意义;从经济学是研究与人类现实生活中所面对的目标和手段的矛盾关系问题所界定的稀缺性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理性选择行为(如何有效率地利用和配置资源)这一基本认识出发,经济学不仅研究的是通常意义上与商品生产和分配有关的“经济活动”,而且可以推广到与选择有关的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在经济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他对其他学科的影响也在证明这一判断(所谓的“经济学帝国主义”现象)。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不只是空间中的与通常意义上的经济活动有关的活动,而且也是关于各种有目的、有意义的活动在空间中的经济性问题,即如何通过占有、选择合适的空间以最有效地实现活动的目标。

因此,经济学研究对象既可以从广义上理解从而上升到一个关于人类如何明智生活和选择的哲学层次,也可以限于马克思所谓的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的那一部分经济活动,区域经济学也可以如是观。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的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狭义的经济活动,但我们可以把从狭义的研究和所获得的思维训练中所获得的认识用于广义的经济生活中,以开疆拓土扩大经济学的应用围,并可能作出重大的理论创新。

不过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握对象所隐含的经济意义,或者说把它与经济稀缺联系起来?Edgar M.Hoover认为对于影响经济活动复杂的区位形式和大多数重要的区域经济学问题而言可以归结为他所总结出的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第一,土地和其他生产要素在完全或局部的不完全移动性(imperfect immobility)或者说要素不完全流动性。

这是由于气候、矿产、土壤、地形以及其他自然特征的不均匀分布所造成的。

这种非流动性构成了各个区域在一些生产和贸易活动方面所享有的比较优势。

但仅是影响经济活动区位分布的因素之一。

第二,空间集中经济,或者说生产要素和商品、服务的不完全可分性(imperfectdivisibility ),这一方面主要与规模经济有关。

例如,与最低需求量有关的一些自然垄断行业、道路、电网等公共实施、大型设备和购物场等等布局。

另一方面与经济活动在空间中聚集或集中有关的外部经济或溢出经济等众多有利因素有关。

第三,产品和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既不能自由的、没有成本的、及时的、快捷的传送。

不仅与运输本身的成本有关,而且与产品和服务的性质有关(鲜活、危险、易碎、笨重、轻抛)。

这又进一步强化了前两个方面。

例如,观看自然风景一定要到当地去,这不仅与要素不完全流动性有关(东岳泰山不能搬到来),也与产品和服务不完全流动性有关(对于泰山人文风光的真实体验只能身临其境才行),否则的话在家看电视纪录片就行了,这样一来泰山的旅游经济就要支撑不下去了。

以上三个基本特征高度总结了不同空间、区域所拥有的经济意义,区域经济学所有关于特定区域活动的分析都是建立在对以上三个特征的单独或联合把握基础上的,因此它们也是培养和学习区域经济学学科思维的关键,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否对于现实中不断出现的区域经济问题有敏锐地把握和做出专业水准的精深分析。

第二讲单个区位单位的区位决策一、关于研究对象的界定问题同微观经济学首先要界定所要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或微观主体(个人、厂商、产业、部门)一样,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层次,区域经济学中所研究的空间活动的基本单位或者说空间活动的微观主体以及与之相对应基本空间单位的分别是:区位单位和区位。

1.区位(Location)的定义区位:简单来说就是包括经济活动在的各种有目的的活动所占据的空间位置,在其中包含了实现特定目的的活动所需要的要素条件。

2.区位单位(location unit)的定义区位单位:指的是在一定的空间层次或者说特定的区位上进行有目的的活动的主体,它是构成更为复杂的经济活动空间结构的基本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区位单位作为在特定空间上进行有目的活动的主体,并不意味着它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自主进行区位选择的主体,而指的是为实现特定目的而占有一定空间的主体,或者精确地说是空间主体。

因此,作为研究对象的区为单位既可以是个人或由个人组成的社会组织(家庭、政府部门、公司、慈善机构)也可以是物(家具、设备、厂房、街道、城市)。

二.区位选择的一般目标和程序1.由于任何活动都要在一定的空间进行,区位选择自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本前提之一。

区域经济学中所研究的区位选择活动是有目的的、理性的活动,它是根据一定目标和程序来进行的。

2.由于区位单位的目的不同,各自区位选择标准是不一样的。

例如,一个私人企业和公共设施的区位选择。

对于企业而言,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长期发展战略上的考虑,趋利避害等。

区位评价的目的导向是区位选择的首要原则。

不论对于何种目的和类型的区位单位,作为实现特定目的的一个基本前提和手段,对于一个好的“区位”的判别主要在于是否能够切实有效地实现特定的目的作为标准的。

区位选择的经济意义也就体现在这一方面。

因此,“成本——效益”分析适合于各种类型和目的的区位选择。

既可以是“目标或利益”确定下的“成本”最小化,也可以是“成本或手段”约束下的“利益”最大化,关键问题是对于其中可能产生的“成本”和“效益”的界定。

正如弗里德曼所指出的:“经济学受到斥责,说它只是依靠与现实完全脱节的‘经济人’来得出一般性经济结论,而这个‘经济人’不过是一架计算机,只对金钱的刺激作出反应。

这是巨大的误解。

私利不是目光短浅的自私自利。

只要是参与者所关心的、所珍视的、所追求的,就都是私利。

科学家设法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传教士设法把非教徒变成教徒,慈善家设法救济穷人,都是在根据自己的看法,按照他们认定的价值追求自己的利益。

”因此,对于不同活动目的在区位选择上所产生的“成本”和“效益”的界定和分析,是区位单位进行区位选择中所考虑的主要容。

3.区位选择和变动是有成本的(考察、搬迁、基建、机会等成本),并且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这一点可以反映出现实中组织区位变动上的惰性特征。

4. 影响区位选择和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例如,对于企业而言,经营围和规模、技术、产出构成、原料供应、市场需求、运输方式、经济环境等等情况的变化都会影响到企业对区位的选择。

由于变动成本的存在,区位选择一般与主要的、长期性、确定性的变化有关,而与不重要的、临时性的、不确定性的变化关系不大。

例如,对于一个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不会由于所在区域由于某个年份天气原因造成的粮食减产、绝收所导致的原料不足而考虑搬迁,这种情况即使在其他地方也可能会与遇到的。

因此,对于影响区位选择因素的考虑和研究要抓住那些本质性的、重要的、差异明显的因素。

5. 在实际中,可能不存在纯粹的以区位单位的性质和目的为导向的“最优”区位选择,而是加入了很多其他方面的考虑和折中。

一方面进行最优区位决策所需的各种必要信息和条件并不容易得到,另一方面“人的情感”因素也在其中起着重要影响作用,这直接影响到区位选择中对于“成本”“效益”因素的明确界定。

总之,对于活动的区位选择,要根据活动的性质和目的以及决策面临的各种环境条件的约束,切实把握好影响区位决策的必要的和关键因素,运用比较科学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比较和决策。

三.区位要素(locationfactors)的分类尽管区位单位类型和目的存在着很大差别,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某种分类办法来找出一些影响他们区位选择的基本因素,而这些因素往往是存在于特定的区位当中。

这种与特定区位相连的因素就是区位要素。

对于一定类型或目的的活动来说,这些与特定区位相连的要素不仅反映出一个区位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而且也是区位单位进行之所以进行区位选择的目标所在。

也就是说,区为单位感兴趣的不是对区位所代表的空间本身,而是存在于区位中的要素本身。

因此,要素自身的特征以及提供这些要素的区位是理解和分析区位要素的关键。

分类的目的一方面有助于人们对于不同事物特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在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做出快速反应,从而提高决策的效率。

区位要素的分类也是如此。

从区位要素在一定围是否具有流动性而言,区位要素可以以下分为四个大类:1.当地投入(local inputs)当地投入(地区性投入) 指的是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自然的、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等)所引起的生产要素或投入只能在一定的区域才能以可接受的方式(可得性、价格、质量)稳定供应,而不能从其他地方输入的要素投入。

它与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有关。

包括:(1)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地形、地貌、植物、矿产。

另外,空气和环境质量、环境容量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当地投入要素。

(2)本地化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供应,例如,警察、消防、中小学校、自来水厂等。

(3)作为投入要素的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习俗和设施。

(4)劳动力。

(5)有利于活动开展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和制度状况。

例如,社会和平、政策稳定、税收负担小。

总之,当地投入要素的共同特征是,决定任一给定区位上这类投入供应情况的,只是该区位自身的条件,而不涉及从别的区位的输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