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粗宇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更(ɡēnɡ)定拥毳(cuì)衣炉火
B.崇祯(zhēn)五年雾凇沆砀( dang)
C.余拏(nǎ)一小舟与余舟一芥(jiè)
D.铺毡(zhēn)对坐莫说相公痴(chī)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 余拏一小舟【撑(船)】
B.是日更定矣(更多) 上下一白( 全)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勉强)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D.大雪三日(雪花) 拥毳衣炉火(裹、围)
3.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雾松沆砀:(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B.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穿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一个叫金陵的人。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4.填空。

(1)本文作者,明末清初文学家,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等
(2)本文文笔简练,用“余住西湖”“独往湖心亭看雪”“”“”就把作者看雪的行踪交代得非常清楚。

(用原文句子填写)
二、能力提升
1.作者在湖心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诗句中哪两句相似?()
A.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B.酒逢知已千杯少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君向潇湘我向秦
2.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个“痴”字,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作者对人生于茫茫天地间的深沉感慨。

C.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D.文章委婉地传达出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3.张岱《自题小像》有云:“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

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辞。

联系课文的思想感情,你觉得张岱的《自题小像》中包含了他怎样的深意?请写出你的理解。

答:
三、素养提升
文人多是孤独的,他们的孤独是灵魂的孤独,是文化的孤独。

请你参加“品味文人的孤独”专题学习活动。

(1)你认为谁是孤独的?请任选下面一人,写出对其“孤独”的理解。

(形式不限)
陶渊明杜甫苏轼鲁迅
屈原是孤独的。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他孤独的宣告。

张岱是孤独的。

隆冬深夜去湖心亭看雪,茫茫天地,余舟一芥,遗世而独立。

答:
(2)下列诗词中,不属于表现文人孤独的一项是()
A.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
1.A B.砀dàng C.拏ná D.毡zhān
2.A B.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C.强:竭力,尽力。

“强”在这里是古今异义词,不可望文生义。

D.雪:下雪。

“雪”在此句中属于词类活用现象,名词用作动词,下雪。

3.C“金陵”是地名,不是姓名。

4.(1)张岱《西湖梦寻》《陶庵梦忆》(2)到亭上及下船
解析(1)张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对于他的代表作要有针对性地识记。

(2)本题考查对文章线索(作者的游踪)的整体把握能力。

二、能力提升
1.B C B C两项正好与“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面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情景相似。

其一,表达相逢何必曾相识;其二,与刚认识的人痛饮。

其他两项不能反映这两点。

2.C “与民同乐”的说法不恰当,文章中并未体现这一情怀。

3.示例作者在自嘲中讽世,显示了自己的卓然独立。

解析结合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意思对即可。

三、素养提升
(1)示例1 陶渊明是孤独的。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离开熙熙攘攘的世俗,归隐田园,与酒为伴,与菊为友。

示例2 鲁迅是孤独的。

他以独立的人格抗拒整个国民的劣根性,用自己的笔不停呐喊,荷戟独彷徨。

(2)D
解析(1)采用符合题意的句式写出对所选文人孤独的理解即可。

答案不唯。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描写西湖美景的句子,表达的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是表现文人孤独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