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二中高三五月第一次周考试卷(理综)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共126分)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 Cu:64Fe:56 Ba: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科学家从我国腾冲热泉中分离得到一株硫化叶菌,下列关于该细菌的表述错误的是A.青霉素不能抑制其细胞壁的合成 B.为高温酶的潜在来源C.无拟核结构 D.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2.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细胞癌变均可遗传B.石棉和黄曲霉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C.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D.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3.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 甲B. 丁C.丙D. 乙4.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B.碱性染料吡罗红可用于染色体染色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D.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5.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B. 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不变化C. 一直保持稳定D. 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6.右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核(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
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A.②代表染色体 B.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C.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D.Ⅰ-Ⅳ中遗传物质的数量比是2:2:4:17.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A.①③⑤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8.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含有氧原子数为N AB.2mol铝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时被还原水的分子数为2N AC.L的NH4NO3溶液中含氮原子数目为D.电解精炼铜,当外电路通过2N A个电子时,阳极溶解铜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9. 用硫酸铁电化浸出黄铜矿精矿工艺中,精矿在阳极浸出的反应比较复杂,其中有一主要反应:CuFeS2+4Fe3+=Cu2++5Fe2++2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硫元素被氧化,所有铁元素均被还原B.还原剂是S2-和Cu+,氧化剂是Fe3+C.氧化产物是S,还原产物是Cu2+和Fe2+D.当转移1 mol e-时,有46 g CuFeS2参加反应10.N2、O2、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体积变成原体积的7/9(同温同压),则原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不可能为A.3∶2∶4 B.1∶4∶4 C.4∶3∶2 D.5∶5∶811.Zn(OH)2是两性氢氧化物,和强酸反应时生成Zn2+,跟强碱反应时生成ZnO22 。
现有三份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MgCl2、ZnCl2、AlCl3溶液(配制时均加入少量盐酸),现将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入三种溶液中到过量,各溶液中滴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x(mL)与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mol)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与MgCl2、ZnCl2、AlCl3三种溶液一一对应的正确图像是A.③②④ B.③⑤① C.③⑤④ D.③②①12.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13.某溶液仅含Fe2+、Na+、Mg2+、Ba2+、SO42-、NO3-、Cl-中的4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
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的水解)。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Fe2+、Na+、SO42-、NO3-B.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为72gC.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的气体遇空气能变成红棕色D.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和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证明了A. 要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必须受不为零的合外力的作用B. 要使物体静止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运动C. 要使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静止D. 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15.如图所示,挡板垂直于斜面固定在斜面上,一滑块m放在斜面上,其上表面呈弧形且左端最薄,一球M搁在挡板与弧形滑块上,一切摩擦均不计,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 拉住弧形滑块,使球与滑块均静止.现将滑块平行于斜面向上拉过一较小的距离,球仍搁在挡板与滑块上且处于静止状态,则与原来相比A.挡板对球的弹力增大B.滑块对球的弹力一定增大C.斜面对滑块的弹力不变D .拉力F 减小16.如图所示,A 、B 球的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θ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 sin θ B .B 球的受力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 C .A 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g sin θD .弹簧有收缩的趋势,B 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 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瞬时加速度都不为零17.如图所示,质量不等的木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置于水平面上,A 、B 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当水平力F 作用于左端A 上,两物体一起作匀加速运动时,A 、B 间作用力大小为F 1.当水平力F 作用于右端B 上,两物体一起作匀加速运动时,A 、B 间作用力大小为F 2,则A.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相等B.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F 1+F 2 < FC.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F 1+F 2 > FD.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2121m m F F =18.如图所示,A 、B 随水平圆盘绕轴匀速转动,物体B 在水平方向所受的作用力有A .圆盘对B 及A 对B 的摩擦力,两力都指向圆心 B .圆盘对B 的摩擦力指向圆心,A 对B 的摩擦力背离圆心C .圆盘对B 及A 对B 的摩擦力和向心力D .圆盘对B 的摩擦力和向心力19.如图所示,距离水平地面高为h 的飞机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飞机上以相对地面的速度v 0依次从a 、b 、c 水平抛出甲、乙、丙三个物体,抛出的时间间隔均为T ,三个物体分别落在水平地面上的A 、B 、C 三点,若AB =l 1、AC =l 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甲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 甲 < t 乙 < t 丙B .飞机的加速度为212Tl l - C .物体乙刚离开飞机时飞机的速度为Tl 22D .三个物体在空中运动时总在一条竖直线上20.如图所示,小球在竖直放置的光滑圆形管道内做圆周运动,内侧壁半径为R ,小球半 径为r,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min v g R r =+B.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0<v min <)(r R g +C.小球在水平线ab 以下的管道中运动时,内侧管壁对小球一定无作用力D.小球在水平线ab 以上的管道中运动时,外侧管壁对小球一定有作用力 21.河水的流速与离河岸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船在静水中速度与时间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要使船以 最短时间渡河,则A .船渡河的最短时间是100 sB .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始终与河岸垂直C .船在河水中航行的轨迹是一条直线D .船在河水中的最大速度是5 m/s 第Ⅱ卷(必考题129分,选考题45分,共174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做答;第33题—3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1道题,129分) 22.(4分)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 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 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 ,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 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 与弹簧的形变量x 作 出的F -x 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__________.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 23.(10分)右图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本实验中,用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当做小车所受的________,用DIS 系统(数字化实验系统)测小车的加速度。
在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中,_______ (选填“需要”“不需要”)同时在小车上加减砝码。
(2)根据在某次实验中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 — F 关系图线。
(如图所示)。
分析此图线的OA 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此图线的AB 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选填A 、B 、C 、D 其中一项)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3)控制变量法是一种实验研究的方法,某同学为了探究影响平抛运动水平射程的因素,通过改变抛出点的高度及初速度的方法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以下探究方案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是_____________。
序号 抛出点的高度(m) 水平初速度(m/s) 水平射程(m) 1 2 3 4 5 6A. 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B. 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C. 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D. 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 24.(15分)如图所示,静止放在水平光滑的桌面上的纸带,其上有一质量为m =1.0 kg 的铁块,它与纸带右端的距离为L =0.5 m ,铁块与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力F 水平向左将纸带从铁块下抽出,当纸带全部抽出时铁块恰好到达桌面边缘,铁块抛出后落地点离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x =0.8 m .已知g =10 m/s 2, 桌面高度为H = m ,不计纸带质量,不计铁块 大小,铁块不翻滚.求: (1)铁块抛出时速度大小; (2)纸带从铁块下抽出所用时间. 25.(18分)如图所示,传送带以一定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将质量m =1.0kg 的小物块轻轻放在传送带上的P 点,物块运动到A 点后被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B 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弧轨道下滑.B 、C 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轨道最低点为O ,已知圆弧对应圆心角θ=106°,圆弧半径R =1.0m ,A 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 =0.8m ,小物块离开C 点后恰好能无碰撞地沿固定斜面向上滑动,经过 小物块 第二次经过D 点,已知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3.(取sin53°=,g =10m/s 2)求:(1)小物块离开A 点时的水平速度大小; (2)小物块经过O 点时,轨道对它的支持 力大小;(3)斜面上C、D间的距离.26.(14分)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1939年发明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其核心反应原理可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NH3+CO2+NaCl+H2O=NH4Cl+NaHCO3(晶体)依据此原理,欲制得碳酸氢钠晶体,某校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其中B装置中的试管内是溶有氨和氯化钠的溶液,且二者均已达到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