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其预防与处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其预防与处理


的处理
中心静脉导管:此类导管是导管相关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源。在临床出现导管相关感染表现的早期,通常 难以获得即时的病原学证据。因此,大多数情况需要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和有关感染流行病学资料做出判断。
有研究显示,仅根据临床症状判断导管相关感染时,拔除的导管约四分之三被证实是无菌的.
对于那些没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没有导管穿刺部位的感染并且尚无确切菌血症证据的患者,比较立即拔除导管 和在严密观察条件下保留导管的两种处理方案。
诊断
➢ 血管相关性感染符合下列三条之一即可进行临床诊断: 1、 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 2、 延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3、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 ℃ ,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危险因素
➢ 导管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如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置管,选择性还是紧急置管;导管种类(塑料>金 属),穿刺部位(股静脉>颈内静脉(右侧31%低于左侧53%)>锁骨下静脉)、放置方法(切开置管> 经皮穿刺置管)、导管腔数(3个>2个>1个),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导管插入的持续时间,插管时的无 菌水平和持续的导管护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是指血管内留置导管的病人发生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一次结果阳 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局部炎症:置管部位红肿、硬结或有脓液渗出,全身感染:发热、寒战,且除 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排除继发于手术切口、腹腔内、院内获得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
感染途径
➢ 途径有3种: ➢ ①在穿刺皮肤时,皮肤表面的细菌会被推至导管内段及尖端成为定植菌; ➢ ②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原菌通过血流传播至导管成为定植菌; ➢ ③外在的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头和内腔,导致细菌在管内繁殖,引起感染。
导管类型 外周静脉导管 外周动脉导管
血管内导管类型简介
穿刺部位
导管 长度
备注
通常在前臂和手部静脉
<3
通常做桡动脉穿刺,也可穿刺股、腋、 <3 肱、胫后动脉
长期留置可引起静脉炎,很少引起血流 感染
发生感染危险的小,很少引起血脉、头静脉, 3~8 导管不进入中心静脉
➢ (2)4岁以上患者,预期长期(>30天) ➢ 血管输液,应在外周血管放置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及护理
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时不应进行插管操作。需要长期置管(>30天)治疗 的病人术前要求洗澡并在手术室植入。
置管及护理
穿刺点的选择: 外周静脉穿刺点的选择:下肢危险高于上肢,手部危险小于腕部和前臂。 中心静脉穿刺点的选择:股静脉>颈内静脉(右侧31%低于左侧53%)>锁骨下静脉。置管时间:<5—10天选
完全植入式导管 脐带血管导管
皮下埋植,使用时用针穿刺,植入锁 ≥8 骨下、颈内静脉
插入脐动脉或者脐静脉
≤6
发生率最低,患者自我感觉好,无需局 部护理,拔除导管时需手术
动静脉插管感染率相似
9
留置部位之选择:
➢ 1、周边静脉留置 (1)成人的导管留置部位以上肢较下肢为佳。 (2)小儿患者优先选择注射在头皮、手部或足部,较注射在腿、手臂或肘窝部位为佳。 2、中心静、动脉留置 (1)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注射部位,以锁骨下较颈部或腹股沟为佳。
8
血管内导管类型简介
导管类型
穿刺部位
导管 长度
备注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经贵要、头、肱静脉插入,导管进入 ≥20 上腔静脉
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
植入锁骨下、颈内、股静脉,手术植 ≥8 入长期静脉化疗,血液透析
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中,感染发生率 较低
导管的袖套可阻止细菌的移行。及非隧 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相比,感染发生率低
处理

周围静脉导管:周围静脉导管是引起导管相关感染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周围静脉导管留置相对容易,
操作创伤较小,所需费用较少,所以如果怀疑导管相关感染,应立即拔除导管,同时留取导管尖端及两份
不同部位的血标本进行培养(最好在应用抗生素药物之前,其中一份血标本来自经皮穿刺)。
➢ 如果穿刺部位有局部感染表现,应同时留取局部分泌物做病原学培养以及革兰氏染色。
的处理

在仅出现发热,不合并低血压或脏器功能衰竭时,可以选择保留导管或原位使用导丝更换导管,而不
必常规拔除导管。无论选择以上何种措施,均应留取两份血液样本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培养(一份来自导管
某些材质的导管可引起假过敏性反应。 引起静脉炎的危险比外周静脉导管小
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 经皮穿刺进入中心静脉(锁骨下、颈 ≥8 内、股静脉)
肺动脉导管
导丝引导经中心静脉(锁骨下、颈内、 ≥30 股静脉)插入
大多数及此类导管相关 ,占全部的90%
通常使用肝素封管,血流感染发生率及 相似,经锁骨下静脉插入时感染发生率 低
的处理
当临床出现可能的导管感染表现时,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导管本身的处理、全身或局部抗生素使用以及必要的 检查和化验,治疗方案的制定除了参照临床表现、可能导致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资料以外,不同导 管的类型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处理
临床拟诊导管相关感染时,应当考虑临床相关因素后再做出是否拔除或者更换导管的决定,这些因素主要包 括:导管的种类、感染的程度和性质、导管对于患者的意义、再次置管可能性及并发症以及更换导管和装 置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等。
用颈内静脉,>10天选用锁骨下静脉静脉。需要长时间留置主要用于静脉营养时,用。
预防
洗手、无菌操作、正确选择消毒剂、合理更换敷料等措施是一个整体,宜联合使用,并建立合理的流 程监督医疗过程。
植入 导管插入核查表 手卫生 穿刺点,避免股静脉 最大屏障保护 洗必泰消毒皮肤
的预防
维护 擦拭接口(洗必泰或酒精,>15m) 使用抗菌导管 含洗必泰的贴膜 抗菌剂封管 洗必泰洗澡() 立即拔出不需要的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其预防与 处理
主要内容
➢ 一、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定义和诊断 ➢ 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 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 ➢ 四、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处理
的后果 ➢ 显著增加医院支出; ➢ 显著增加患者住院时间; ➢ 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 ➢ 严重威胁患者安全
3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定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