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化肥厂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报告

2018年化肥厂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报告

2018年化肥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目录第一章总则.......................................... - 1 -1.1 项目简介........................................... - 1 -1.2 评价目的........................................... - 1 -1.3 编制依据........................................... - 1 -1.4采用的标准和规范 ................................... - 2 -1.5评价工作等级、评价重点及评价工作范围................ - 6 -1.6环境保护对象及目标 ................................. - 8 - 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 .................................... - 10 -2.1 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 - 10 -2.2 项目规模及总投资.................................. - 10 -2.3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 10 - 第三章工程分析........................................ - 11 -3.1 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 11 -3.2 公用工程.......................................... - 21 -3.3工程污染源及污染防治措施........................... - 22 - 第四章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 - 23 - 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 - 26 -5.1空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26 - 第六章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 - 42 -6.1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因子............................. - 42 -6.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分析............................. - 42 -6.3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值........................... - 43 - 第七章厂址选择可行性分析 .............................. - 44 - 第八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 46 -8.1环保投资 .......................................... - 46 -8.2环保措施经济效益分析 .............................. - 47 -8.3环境效益 .......................................... - 48 -8.4社会效益 .......................................... - 49 - 第九章结论和建议 ...................................... - 50 -9.1结论 .............................................. - 50 -9.2建议 .............................................. - 57 -第一章总则1.1 项目简介项目属于年产20万吨化肥厂建设项目。

1.2 评价目的(1)通过现场调查,查清本工程周围环境质量现状,掌握工程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现状和社会环境基本情况。

(2)针对该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污染特征,确定主要污染因子,分析论述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先进性和可行性,阐述本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以便控制或减轻影响程度。

(3)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本工程的可行性,为项目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1.3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18日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1998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分布实施);(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4)《关于进一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2002〕88号文);(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实施);(6)《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计价格[2002]125号文);(7)《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5] 152号文);(8)《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影响风险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2006] 4号文);(9)《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文);(10)《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11)《安徽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2)关于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委托书。

1.4采用的标准和规范根据滁州市环保局《年产20万吨化肥厂新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意见的函》,本次环评执行下列标准:1.4.1环境质量标准(1)空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的二级标准,氨、硫化氢参照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2)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Ⅳ类标准,悬浮物参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3)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

(4)环境噪声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标准。

昼间60dB(A),夜间50dB(A)。

1.4.2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水执行《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8-2001)中表2标准限值。

(2)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二级标准;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外排烟气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中的二级标准;恶臭污染物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的标准限值。

(3)锅炉烟气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II时段标准。

(4)厂界噪声执行(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II 类标准。

昼间60dB(A),夜间50dB(A),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的有关标准。

(5)固体废物执行①《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1996);②《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8599-2001);③《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具体标准值见表1-1至表1-5:表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表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1-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表1-4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5水、噪声污染物排放标准1.5评价工作等级、评价重点及评价工作范围1.5.1评价等级(1)空气环境评价等级新建工程主要大气污染因子SO2、TSP。

计算结果中SO2的Pi值最大,为5.8×107m³/h。

该Pi值小于2.5×108m³/h,根据厂址所在地为农村平原地区及环评技术导则大气评价等级划分原则,空气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2)水环境评价等级工程建成后全厂生产废水零排放,故本次地表水、地下水均为影响分析。

(3)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改扩建工程建设前后噪声值增加不大,且厂界周围200m范围内没有声环境敏感点,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4)环境风险评价等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中有关规定,本工程造气、净化生产装置及贮存罐区均存在重大危险源,尤其是液氨罐区,其贮量大于重大危险源识别中危险物质的临界量,故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一级。

1.5.2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1)评价内容本次评价内容包括在建工程的分析、工程所在区域环境概况及污染源调查、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环境质量影响预测与评价、清洁生产分析、环保措施可行性论证、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风险分析、公众参与、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厂址可行性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等内容。

(2)评价重点根据新建工程污染物排放特征和厂址所处区域的特点,本次环评工作以工程分析、环保措施可行性论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风险评价为评价重点。

1.5.3评价因子本次改扩建工程评价因子确定如下:(1)大气工程分析:烟尘、SO2、粉尘、NH3。

现状评价:TSP、SO2、NH3。

预测评价:TSP、SO2、NH3。

(2)水工程分析:PH、COD、BOD5、SS、NH3-N、氰化物、硫化物、石油类。

地表水现状评价:PH、COD、氰化物、硫化物、氨氮、SS。

地下水现状评价: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氰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

(3)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

(4)固体废物造气炉灰渣、锅炉灰渣、废催化剂。

1.5.4评价范围(1)空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工程锅炉房100m烟囱为中心,东西各5km,南北各6km,整个评价区域为120k㎡。

(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范围为厂址周围的河流。

(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范围根据地下水流向和改扩建工程排水路线,地下水评价范围为以厂址为中心,东西2km,南北3km,共计6k㎡范围内。

(4)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新工程厂界。

(5)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工程风险评价等级为一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中有关规定,确定风险评价范围为风险源强周围5km 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