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毒理学生物药物安全性评价

药物毒理学生物药物安全性评价

此试验。 • 免疫原性试验和保护力试验
佐剂
佐剂: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可以增加抗原在体 内的潴留时间、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能 力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增强了机体对 抗原的免疫应答或引导特异的免疫反应。
使用佐剂的疫苗需在长期毒性试验、免疫原性试 验和保护力试验中设立模拟疫苗对照组。
疫苗类非临床安全研究注意问题
选择相关种属的动物,动物或模型对表达的基因 产物和基因转运系统的生物反应要与在人体上期 望出现的反应相关。 4. 给药途径:采用临床拟给药途径或类似于临床的 给药途径。
基因类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5.剂量选择:设置多个剂量组,包括从无明显毒性 反应到明显毒性反应剂量;设置阴性对照组;动 物种属间剂量的换算可根据体表面积和体重。
时间: 2009-08-24 来源: 医药经济报
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现状
国外:
美国,生物技术产 业化,在世界上处于领 先地位。哺乳动物细胞 成为生物技术药物最重 要的表达或生产系统。
欧盟国家,生物技 术工业紧跟美国,处于 蓬勃发展的开始阶段。
其它国家 20%
欧盟 22%
美国 (北美)
58%
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现状
毒性实验前要完成免疫原性研究,确定相关 动物和免疫程序
考虑相关动物、免疫途径、剂量、暴露的频 率和时程、终点评价的时间
重点考虑免疫毒性,根据疫苗的特性确定免 疫学指标。
疫苗类非临床安全评价注意问题
• 一般不对剂量反应关系进行评价,但在前期 实验中要确定在动物中引起最高抗体反应的 剂量,尽可能选用临床拟用最高剂量。如果 注射的总体积受到限制,可以采用多点注射 的方式。
生物/基因类药物安全性评价
主讲人:
生物技术药物的定义
广义:生物技术药物一般是指利用DNA重组技术或其 他生物技术生产的药物。
狭义: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nology drugs)是 指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作起 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 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 质量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
超过60%的生物技术研究成果集中在医药领域, 并使生物技术药物成为制药产业中发展最快、 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
2006年的全球生物制药销售已超过600亿美元, 其中22个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
2008年全球最畅销药物销售额排行榜
医药市场上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在最畅销的处方药中,生物 技术药物正在崛起。根据市场研究机构Evaluate Pharma公司 提供的市场汇编资料,2000年,在全球十大畅销药物中,生物 技术药物只有安进的Epogen和强生的Procrit (epoetin alfa)。2008年,在Evaluate Pharma列出的十大畅销药物中, 有5种生物技术产品(Avastin,Enbrel,Epogen/Procrit, Remicade和Rituxan)名列其中。Evaluate Pharma预测,到 2014年,全球前六大畅销药物均为生物技术药物,分别是 Avastin,Enbrel,Humira,Rituxan以及赛诺菲安万特的 Lantus(insulin glargine)和罗氏的Herceptin (trastuzumab),而Remicade在这份榜单上将占据第九位。 这意味着,届时全球十大畅销药物中有7种是生物技术药物。
接种对象为儿童或婴幼儿时,按先成人后 儿童,最后婴幼儿的顺序分布进行
Ⅳ为上市后进行的大规模的药物安全性评价。
生物药物的临床试验阶段的任务
第一期临床研究 第二期临床研究 第三期
{ 疗效(有效性) 不良反应(安全性)
大范围的社会考察
不良反应监测 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思考题
生物技术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4.重复给药时,必须检查抗体是否产生,以及形成 抗体后药理效应影响方面的分析,搞清楚产生抗 体的抗源来源。选择不易产生抗体的实验动物进 行实验。
5.有些情况下一些毒性试验可省略。
6.可参考化学药品毒性试验指导原则。
生物技术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实验要求
1.急性毒性实验(单剂量):原则上所有新的有效成分均应实 施该实验。
6.毒性实验的内容:单剂量急性毒性实验,重复给 药毒性实验,生殖和发育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和 致癌性实验等。
7.毒性评价指标的选择
生物药物的临床试验
治疗用生物药物的临床研究:Ⅰ期 20-30例;Ⅱ期
100例;Ⅲ期 300例。
健康成人志愿者
预防用生物药物的临床研究:Ⅰ期 20-30例;Ⅱ期 300例;Ⅲ期 500例。
多肽疫苗、重组载体疫苗、 DNA疫苗
疫苗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内容
长期毒性试验
动物 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等级要求,来源、
品系、遗传背景清楚,并具有实验动物质 量合格证
种属:敏感或相关动物,两种以上,最好是远交系 年龄:啮齿类6-8周,猴2-4岁,家兔3-4个月 动物数:取决于所选择动物的种属
基因类药物
概念:
基因工程药物(genetic engineering drugs)指利用重组DNA技术或基因工程生产的 药物,也称基因类药物(genetic drugs)。
基因工程药物
• 干扰素的生产: 什么是干扰素?
传统方法:从人血液中的白细胞内提取 每300L血液才能提取1mg
基因工程:将干扰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 每千克培养液可提取20-40 mg
4.生殖毒性实验:临床上孕妇、妊娠及授乳期可能使用 的药品原则上应实施该实验。
不 与人型自然状态下相同的的单一多肽或蛋白质
一 定
临床上使用生理剂量的激素类产品
5.致突变实验:已证明与人型在自然状态下相同的单一多 肽或蛋白质及疫苗不一定要求该实验。应优先考虑使 用哺乳类细胞的实验。
6.局部刺激实验:临床上局部使用的药品及血液制品均应 实施该实验。
生物技术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一般性要求
1.毒性研究应以下列为基础: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作 用方式及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等。
2.动物种属的选择:尽可能选择与人接近或对活性物质呈 现特异性的生理或药理反应的动物(相关种属)。应明 确选择动物种属及动物的数量。
3.给药途径、次数及周期:应尽可能与临床一致并应参考 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的结果和药品的总量。
观察指标及时间
每日: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腺体分泌,粪便性状 每周:摄食量和体重 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 免疫原性和免疫毒性指标 实验结束后,进行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疫苗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内容
• 急性毒性试验:可以采用一种动物。 • 局部刺激性试验:试验内容与相关化学药品一致。 • 过敏试验:豚鼠主动过敏试验。 • 生殖毒性试验:拟用于妊娠妇女的疫苗必须进行
同一产品,欧盟与美国批准时间比较
发展初期,晚5~6年 90年代后期,晚约一年
最近两年,同步
其它国家:古巴,日本,新加坡等。 中国:生物技术行业整体水平已接近,部分领域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殊性
1.结构确证不完全性:分子量较大,空间结构复杂。 2.种属特异性:不同种属的动物的同类受体在结构 或功能上可能存在差异,导致活性的差异,甚至不 同的反应。需要采用相关动物进行安全性评价。 3.多功能性:受体的广泛分布导致广泛的药理活性 和毒性作用。
免疫毒性和免疫原性评价意义重大,如免疫抑制可能会 导致感染或对肿瘤的防御能力降低;免疫增强可能会放 大自身免疫反应或过敏反应。
生物技术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目的:
1.确定潜在的毒性靶器官和毒性反应的性质、 程度以及可逆性; 2.推测人体使用的安全起始剂量以及随后的 剂量递增方案; 3.确定临床监测的安全性参数。
基因工程药物
干扰素生产车间
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过程
获得目 的基因
构建基因 工程菌
工程菌大 规模培养
产物分 离纯化
除菌 过滤
半成品 检测
成品 加工
成品检测
基因类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评价的一般原则
1. 试验目的:与其它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目的一致。 2. 供试品:需要使用制剂,而不是原料药,能够代
表拟用于人体临床试验研究的样本。 3. 动物选择:非灵长类动物并非一定是首选动物。
1.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2.生物技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内容有
哪些? 3.疫苗和基因工程药物的概念。
谢谢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殊性
4.免疫原性:指药物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 巴细胞的性质。免疫原性是药物本身具有的性质, 其诱 导的抗体反应常可以影响对药物毒性的客观评价。
5.免疫毒性:指受试品引起免疫抑制或增强、过敏反应或 自身免疫反应,可能与药理活性相关(如抗排斥药物) 或 不相关(如部分抗肿瘤药物) 。
已证明与人型的单一多肽或蛋白质在自然状态下相同
的产品
免 做
临床上使用生理剂量的激素类产品
虽有特定的性质,但在允许范围内并对人已进行过适
当的安全性评价
原则上应选择两种以上的动物,实验重点为掌握中毒症 状及随时间推移的变化及剂量反应关系上,不要求测定LD50.
生物技术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 评价
2. 亚急性毒性实验(重复给药):原则上所有有效成分 均应实施该实验。
非人类灵长动物 6-8/组 啮齿类:最少10只
给药途径
临床拟用途径 临床拟用途径困难时,可选择与该途径
的预期暴露量比较接近的给药途径 采用途径毒性明显时,考虑采用暴露量
较大的给药途径
剂量和分组
给药剂量:应使疫苗在动物体内达到最佳的免 疫应答(峰抗体反应剂量)。
阴性对照组和佐剂对照组 2-3个剂量组 接种次数:至少比临床拟定的的接种次数多一次。 接种频率:2-3周的暴露间隔。
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比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