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佛典故事

佛典故事

佛典故事:《唯有爱可以止息恨意》为了追求自己的快乐而使他人痛苦的人,将为瞋恚所束缚而无法解脱。

舍卫城中有一位妇人养了一只母鸡。

每次母鸡下蛋时,这妇人就打破鸡蛋,惹得母鸡非常生气,也因此,下一世时这只母鸡往生成猫,妇人往生成母鸡,更凑巧的是,两人往生在同一栋屋子里。

猫于是吃光母鸡生下来的蛋。

再下一世时,母鸡变成豹,猫变成鹿,豹咬死鹿和它的子女。

两人之间累世的仇恨不断地上演。

佛陀在世时,他们又变成一位妇女和一只恶魔。

拼命三娘(254551250) 9:29:24有一次,这妇女,她的丈夫和幼小的儿子一齐从娘家返回他们靠近舍卫城的家时,在路旁的池塘边休息,妇人的丈夫跳进池塘洗澡。

这时候,她认出有个人是恶魔的化身,而且就是自己累世以来的世仇。

她赶紧带着孩子,急忙逃往佛陀正在讲经说法的经舍,把孩子放在佛陀的脚下。

这恶魔因此无法进入。

佛陀叫恶魔进来,并且告诫她们两人:「今天,你们两人如果没有来到我这里,你们累世以来的仇恨就永无止尽。

仇恨无法平息仇恨,只有慈悲才能止息仇恨。

」仔细思量佛陀的教诲后,两人明白仇恨确实一无是处,并承认彼此的愚痴,便决定止息累世以来无意义的仇恨。

佛教故事:阿难讨水有一天世尊对着所有弟子在讲经说法,忽然他对“阿难”说:“你拿一个桶子,到前方五里路远的一个小村庄,向一个在井边洗衣服的老妇人,要一桶水回来。

记得态度要客气和善一点。

”。

阿难点点头,拿着空桶子,往世尊指示的方向去要水。

他想说,么容易的事,一定轻易就能办妥世尊所交待的任务。

阿难走到了那村庄,真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妇在井边洗衣服。

阿难很有礼貌的向这位老妇恭敬的作揖,说:“老人家啊老人家,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吗? ”那老妇一抬起头望向这年轻人,不由怒从心生,很生气的说:“不行! 这口井只能给这村子里的人使用,任何外人,是不被允许的! ”接着就把阿难给赶走了,任由阿难苦苦哀求也不为所动!阿难无奈! 只有带着空桶回去。

他将他所遭遇的种种情形,娓娓的向世尊和在场的弟子道来。

世尊点点头,示意阿难坐下,接着叫“舍利弗”去。

舍利弗一样走到了那村庄,一样见到那个白发苍苍的老妇还在井边洗衣服。

舍利弗一样很有礼貌的向这位老妇人,说: “老人家啊老人家,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吗? ”那老妇一抬起头望向这年轻人,不由得心花怒放。

彷佛见了一个很投缘的亲人很高兴的说: “行! 行! 来来,我来帮你打水......”打好一桶水给舍利弗后,又叫他等一下,老妇人匆忙的回家拿一些斋食叫舍利弗带着路上吃。

他带了整桶水回去,将他所遇到的种种情形,也娓娓的向世尊和在场的弟子道来。

世尊点点头一样示意舍利弗坐下。

阿难和在场弟子就很纳闷,疑惑,问世尊是何种因缘造成阿难和舍利弗这两人有这么大的差别。

世尊开示说道: 远劫前的一世,这位老妇沦为畜牲道是只老鼠,它死在路边被烈日艳阳暴晒着。

阿难那时候是个赶货经商的贾人见到这只死老鼠,心中起了嫌恶之心,掩鼻而过.舍利弗那时是个正要赴京赶考的读书人见到这只死老鼠,心中起了怜悯之心,顺手捧把泥土将它掩盖。

经久远劫以后!现在他们见了面,产生这样不同的差别待遇,众人可以想像.小小的起心动念,就有如此大的善恶果报,何况是直接加诸痛苦在人身上呢!!!正所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佛典故事《天堂与地狱》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

武士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白隐反问:“你乃何人?”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隐听后笑道:“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武士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你!”眼看佩剑就要落在白隐头上,白隐却不慌不忙轻声说道:“此乃地狱。

”武士猛然一惊,然后若有所悟,连忙丢弃佩剑,双手合十,低头跪拜:“多谢师父指点,请原谅我刚才的鲁莽。

”白隐又微微说道:“此乃天堂。

”《佛说美丽》拘留国有一位婆罗门名叫摩诃密,是富豪之家,国王都拜他为师。

摩诃密虽然豪富,但生性悭贪,不信佛法,听到有利可图,无不争先恐后去求取。

摩诃密有七个女儿,个个都是花容柳腰,美貌无比,她们的衣饰都以金银璎珞庄严着。

婆罗门以此骄傲无比。

有一个人就对他说道:“你将女儿装饰了在街上行走,假若大家都说美丽,我就给你五百两黄金,假若有人批评不美,你就给我五百两黄金。

”婆罗门对女儿的美貌,很有信心,认为有利可得,就叫女儿装扮了,去游行。

九十日中,巡游各地,没有一个人不啧啧赞美。

婆罗门不以此为满足,还带了七个女儿到祇园精舍,希望能得到佛陀的一句好话,抬高身价。

他就对佛陀道:“佛陀!您游化各国,您有见过这么美的女郎吗?”他准以为佛陀一定也要赞美的,哪知道佛陀呵斥道:“这七个女人,没有一点可说是美的。

”婆罗门非常不乐地说道:“拘留国中没有一个人说我的女儿貌丑,到舍卫国来,为什么你要说我的女儿丑陋呢?”佛陀回答到:“世间上的人,都是以面容的美为准,而我认为,身能不贪细滑,口能不说恶言,意能不起邪念,这样才是美。

”婆罗门无语回答。

目前修行者中存在的一些障碍8、悟前障和悟后障许多修行者在开悟之前不知道什么是开悟,这属于“悟前障”。

例如:有些人认为自己把钱财名利看得淡了既是开悟;有些人懂了一些因果既认为自己已经开悟了;有些人由于在家有烦恼,能舍得家庭,总想出家修行既认为是开悟;有些人懂得一些佛法,从经论字面上得到一些参悟既认为是开悟;还有的人知道了自己前世的一些事就误认为是开悟;还有相当多的修行者把神通看得很重,认为有些神通的人是高人,用神通判断事物比较准确既是开悟的象征,还错误地认为这就是真智慧的显现等等。

其实,这些都不是开悟,而且离开悟还有十万八千里。

真正的开悟是悟透了宇宙本性、宇宙和人生真相,这才是初步开悟。

而且开悟的过程并非一次完成,所谓“大悟十八九,小悟无其数”。

由多次小悟、大悟的积累才能达成智的升华。

在以上举例中,因有烦恼想出家,实为躲避烦恼,不是悟道而是背道。

尚不知烦恼由心而生,心若不转,躲到天涯海角也照样生烦恼。

其实,真正的净土不在寺院,不在山林,也不在某一国土,正所谓“一片净土在心中”。

因此,修心才是从根本上修。

悟后障是指某些人认为“一开悟既已大功告成,就不用再修了”。

其实,开悟仅仅是“信、解、行、证”中的“解”,“行”才是刚刚开始进入正修阶段。

开悟后才刚刚悟透宇宙真相,自己多生多劫养成的各种习气,只有在开悟后才能觉察到。

此时才能进入一个长期的改正自己习气的阶段。

因此,开悟后才刚刚开始进入正修阶段。

笔者在各地讲法时,曾多次问过:“什么叫修行?”几乎没有人能回答正确。

所谓修行,就是改习气,修正自己不合道,不符合本性的意、言、行。

开悟只是“明心”,将开悟的真实智慧灵活变通,随缘不变地运用在各种事物中,对样样事物都能证道才为“见性”,见性才能成佛。

一个人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佛祖把那个人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那个人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修佛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罪业由心造有一群人等着要过河,船夫把渡船从沙滩上推到河里,河边上的小鱼、小虾、小螃蟹,因为两岸船只的往来,都给压死了。

等候乘船的人很多,其中有一位秀才和一位禅师。

秀才看到渡船压死鱼虾的情况,就问禅师:「和尚,你看船夫把船推下水的时候,压死那么多鱼、虾、螃蟹,你说这是谁的罪过呢?是乘船的人,还是船夫的罪过?将来这个杀生的罪业,是要归于乘船的人,还是船夫?」禅师指着秀才说:「是你的罪过。

」秀才很生气的说:「怎么会是我的罪过?我也不是船夫,我没有乘船,怎么会是我的罪过呢?」禅师喝斥说:「因为你多管闲事!」船夫为渡人到河岸,心里没有杀意;乘船的旅客,只是过河办事,也没有瞋恨杀生的恶念,他们的无心,像虚空一样,任白云乌云遮蔽,并不妨碍原本净朗的天色。

秀才妄生是非分别,平添烦恼闲事。

人世间也有不少像「秀才」的人,欢喜评论他人长短善恶,却不自知这好坏是非,让自己的身心不得自在。

罪业由心造,这颗心像精于工画的画师,迷惑的人涂满青红紫绿的色彩,想要回复心的纯白无染,只要停住内心错误想法的画师,及时把错误得想法转成正确的想法,那些五颜六色自然恢复自然色!起心动念皆是笔,一心画好极乐图!佛典故事《释迦牟尼曾转为毒龙》在释迦牟尼佛未成佛道的多生以前,曾有一次,转生为一条力大无穷的毒龙。

它有一个庞大的身躯,一双可怕的大眼晴,假如有人惹它,它会用那双毒眼把人瞪死。

身体强壮的,即使不被瞪死,只要它嘘一口气,也会使人致死。

因此,它伤害过许多生命。

有一次,它被一位修道者降服了。

修道者用佛法降伏它,彼此没有动武,没有流血,顽强的毒龙真真切切地信受修道者的一番话。

那是:“字宙间有情动物最强的欲望,就是自己的生命能永恒不死。

所以,伤害人家的生命是不道德的,受害者必定非常怨恨,这股怨气会维持到它报复了仇为止。

所以,害人者必受人害。

假如你能奉行不杀戒,一天也不伤害有情的生命,这种功德力,能超拔自身脱离痛苦的深渊,像你,就能舍去这笨重的身体,远离畜生道,上生天界。

”龙很相信这些道理,它希望脱离畜生道。

因为这笨重的巨体,实在加给它许多苦恼和不自由。

所以就誓愿奉行修道者的法训:“不杀生戒。

”从此,它不敢伤害有情,就是一条小虫也不敢害它。

宁愿自己忍受饥饿的痛苦。

渐渐地心中开朗起来,不像从前那样暴躁,爱生气,畜生的坏习惯也逐渐消除了。

它不像一条龙,俨然是一位菩萨了,这时,它找到深林里的山洞,干脆躲进去专一修持。

经过很久很久,有一天,正当它走出山洞在大树下打坐的时候,也许过於用功,身体疲倦,竟睡着了。

龙的睡相很好看,软绵绵地像一条绒毡,从身上的鳞甲闪发出美丽的纹彩,就像一堆宝石。

一个猎人巡猎到这里,看到它心里非常喜爱,他想:假如采得这张美丽的龙皮,献给国王,一定是无上的礼物,必定能获得重大的奖赏。

对,不要错过机会,就快些动手吧!於是,他用铁杖按住龙头,取出锋利的刀子,开始剥它的皮。

龙知道有人要剥它的皮,它想:“我的体力可以翻山倒海,没有任何动物的力量可以抗拒我。

一个区区的人,只要我伸个懒腰就足以损伤他了。

可是,他接着想,我不能如此,因为我已经发愿持戒,希望跳出畜生道。

也罢,忍受一时的痛苦,成就猎人的愿望,我也可以顺此机会,舍离这副臭秽的皮囊,以一向修持的功德,或许能上生天堂。

”想定后,龙就闭上眼睛,屏住气息,开始观照:“慈悲!慈悲!怜悯这个人,把自己喜舍给他吧。

”这样,它就平心静气地任猎人去剥割皮肉,忍受满身的惨痛,而心中没有丝毫怨恨。

皮被剥走了,鲜红的肌肉沉浸在血水之中。

白天,炎红的阳光照射到它的身上,像是无数的火舌在刺烧它,这真是残酷的烙刑。

森林里的鸟兽,甚至爬虫,闻到龙血的惺味,都来啄吃龙身上的肉,小动物爬满它的身上,痛苦非常剧烈,它想翻一翻身,或打几个滚来减低苦受,但毕竟强硬地抑制了,它不能稍动,那将会压死许多小生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