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话题作文写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大自然中的风雷雨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江河湖海等等都会发出丰富多彩的声响。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这个话题作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让学生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想像,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这个话题只是命题者为学生打开思路而设置的一个源头,它只给定写作范围,至于立意、选材、文体则由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发挥。
它的命题意图是放宽作文的限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
因此,本次写作教学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充分挖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构思,全员参评,提高其写作能力和作文评价能力。
通过引导和作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
【学情分析】大自然有着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美妙悦耳的天籁之音,中学生对此并不陌生。
但他们又不善于将自己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的表达,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淋漓尽致地倾注笔端。
因此,在具体的写作训练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努力唤起其内心情感,引导他们在理解问题、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进而创新写作;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探究写作的兴趣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品质,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目标】1、学会准确审题,多角度立意,选材构思,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成功地完成本篇话题作文写作。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感恩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其保护环境的观念,并愿意为大自然的美丽和谐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充分挖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构思,全员参评,提高其写作能力和作文评价能力。
通过引导和作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
【教学策略】1.作文案例教学法:借用成功的例文和学生的习作,进行作文技法的指导,增强辅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研讨法:给学生创造一个合作学习与交流、相互借鉴和模仿的机会,让学生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话题,破解内涵。
教师向学生出示话题作文文题,并引导学生理清话题结构,破解话题内涵。
话题作文的话题,一般由引文(提示语)、话题和写作要求组成。
话题作文中的话题大都是一个词或短语,一般是由基本义、比喻义、引申义组成。
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话题基本义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思维,深入挖掘话题的比喻义和引申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话题的内涵,防止出现审题偏差,以便使学生吃透命题者意图,准确领会写作目的,把握其范围。
1、出示话题。
师:人人都渴望生活在有鸟儿的鸣叫、有花儿的芬芳、有小溪的流淌、有禽兽的奔跑的大自然怀抱中,大自然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当你聆听到一声鸟鸣、一声蛙叫、一阵风声、一声狮吼……你的心也一定会被融入这美好的大自然吧。
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侧耳倾听那大自然的声响吧。
(大屏幕出示作文题目)大自然的声音美妙动听:听风,让人回味;听雨,如梦如幻;倾听花开花落的声音,让我们感到了世间万物兴衰有时;倾听鸟鸣,则让人感到生命的无限生机;倾听大江大河大海的奔腾咆哮,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雄伟壮阔……总之,大自然中的风雷雨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江河湖海等等都会发出丰富多彩的声响。
我们听了这些声音以后,或想像、或感动,或振奋、或快乐,或震撼、或感慨。
你的心也一定会被融入这美妙有趣的大自然。
请以“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写出你的所闻所感。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
2、破解内涵。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这篇话题作文的构成,找出引文(提示语)、话题和写作要求。
3、启发想象。
引导学生去想象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告诉学生可以侧重写一种声音,也可以写多种声音,但要做到层次清晰,不能鱼龙混杂。
4、确立文体。
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去写,或记叙,或议论,或描写和抒情。
无论选择哪种文体,都得老老实实地按照所选择的文体去写,千万不要写成“四不像”,造成文体杂糅。
5、确定选材。
在选材上,肯定是写“大自然的声音”。
6、多角度立意。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1)通过写大自然的声音,来表现大自然的美丽有趣,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通过写大自然的声音美妙动听,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让人类保护环境,呵护生命。
(3)也可以写大自然中不和谐的声音,从反面增强人类的环保观念。
(4)也可以通过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写自己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阐发哲理,让人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二、击题导写,范文引路。
教师在引导学生准确审题之后,可利用手头上各种语文教学资料(《中学语文园地》、《优秀作文选评》、《语文教学通讯》等)上的满分作文或成功的范文,来为学生引路。
可先让学生就范文的拟题特点、文体选择、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品评;然后启发学生多角度的写作思路,让学生或借鉴其拟题方法、写作方法,或仿照其结构,或受其选材的启示,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并对其进行筛选;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和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让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各自听读范文后的收获和体会。
1、教师带领学生开阔一下写作思路。
一是教师可用“当我看到这个作文题目的时候,我的耳旁就回荡起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那黄鹂轻脆的鸣叫声;回荡起了‘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风叫声与浪击打堤岸的声音……”做引子,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诗句。
二是让学生想象聆听到来自于大自然声响后内心的感受和乐趣。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篇范文《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从选材、立意、结构和语言上说说这篇文章的特点。
(大屏幕出示范文,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范文边看大屏幕,让思绪随着教师的朗读声进入美丽的大自然中,然后让学生畅谈体会。
)(预设答案:这篇文章在选材方面只选择了一种声音,那就是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美妙的鸟鸣声。
这篇文章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可爱,抒发了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立意鲜明。
这篇文章不仅抒发了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而且也包含了环保的主题。
例如,最后一句“但愿鸟们各种各样的美妙歌声能够永远回响在我们的耳边,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颗爱心,共同努力吧!”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开头总写鸟鸣声给自己的感受;然后分层描绘各种鸟美妙的歌声,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由实写到虚;最后,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
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生动形象,非常感人。
)3、教师引导学生在享受大自然留给我们无尽欢乐的同时,列举大自然中不和谐的声音。
(例如:工厂的噪音、汽车的鸣笛,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让人不得宁静的声响等等;自然界鸟儿的鸣叫,狮的吼叫等一些声音很少了。
)然后,让学生设想一下应该怎样才能让天籁之音永伴我们的生活。
(可以先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如:保护森林,让鸟儿有栖息之所;植树造林,让动物重归大自然;保护鸟类,保护动物,让生态保持平衡;保护水源,让鱼儿有生存的地方。
)4、教师在上述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立意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为话题,将这节课的所听所感写下来,记下自己心灵的轨迹。
三、选材构思,独立试写。
学生明确写作训练目标和写作思路后,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构思,完成初稿。
训练学生养成快速作文的习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写作速度;教师要指导学生疏通思路,拟写写作提纲等,并通过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点,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学生写作20分钟,未完成的课下完成;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四、全员参评,领悟得失。
这一环节是学生领悟作文得失和获得写作技法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师总结作文教学得失、获得指导经验至关重要的一环。
具体做法是:首先,让学生将自己完成的初稿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修改或批阅、评点,给学生创造一个合作学习与交流、相互借鉴和模仿的机会。
教师巡回听取小组交流、评点情况,以掌握学生面上的写作情况;其次,各小组推荐比较好的作文和有缺陷的作文各1至2篇供全班学生品评,让学生就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找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借鉴自改,定稿誊清。
教师对学生的初稿品评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对学生的作文在总体上提出修改要求;学生在上述面上品评的基础上,借鉴别人作文中的优点,避免出现类似别人作文中的缺点,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初稿,针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修改,然后再定稿誊清。
第三课时六、师生评改,总结指导。
教师总体浏览学生上交的成品作文;然后,可尝试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批阅,即抽出三分之一左右的作文精批细改,余下的三分之二作文让学生互批;批阅之后,师生根据写作、互批以及批阅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作品的写作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和分析,肯定优点和长处,对精彩的段落或优秀的作品要当堂诵读、点评或印发甚至推荐发表,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对写作过程中集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给予指正。
【专家点评】本教学设计最大的特点是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破解话题内涵入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寻找大自然的声音,有利于学生联想和想像能力的发挥。
在教学方法上,不是单纯地讲授,而是通过例文和学生研讨,尊重学生的理解,张扬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教师运用师生品读范文、小组交流评点习作、学生互批作文、面上评析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感知、自我欣赏、自我评价、自我总结,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注意发现和挖掘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有不同见解。
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作品评析、独立试写、互批作文、修改习作等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鉴赏作品的水平和写作及修改作文的能力。
本教学设计美中不足的地方有两点:一是教学的课时设计过多,写作训练的教学时间一般控制在两课时为宜,一课时用于辅导、写作,一课时用于评改、总结。
因此,可尝试将有关的教学步骤进行合并。
二是“击题导写,范文引路”这一教学环节有些繁琐,应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范文引路”上,让学生就范文的拟题特点、文体选择、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品评,以启发学生多角度的选材和写作思路,从而创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