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兽医学模拟试题

中兽医学模拟试题

中兽医学模拟试题,一、填空: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等方面。

2、五脏,即(心)(肝)(脾)(肺)(肾)3、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4、(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在脏腑的功能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为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

5、(三焦)是输送水液、养料及排泄废物的通道6、心与肺的关系,主要是(气)与(血)的关系7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和(血)的关系方面8、(气)(血)(津液)是构成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9、五行中的“五”,是指(目)、(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10、经络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经脉)、(络脉)、(内属脏腑部分)和(外连体表部分)11、常见的阴阳失调)有(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极变)(阴阳亡失)五个方面12、中兽医诊察疾病的方法主要有(望)、(闻)、(问)、(切)四种13、切诊分为(切脉)和(触诊)两部分14、心阳、心气的失调,主要表现为心的(阳气偏胜)和(阳气偏衰)两个方面15、肝风内动以(抽搐)、(震颤)等为主要症状,常见的有(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生风)和(血虚生风)16、药物干燥的方法,一般有(晒干)、(阴干)、(烘干)三种17中药的贮藏,主要应避免(霉烂)、(变色)、(虫蛀)、(泛油)、(变味)等现象,以保证中药的质量18、中药的性能主要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归经)等方面19、虚证一般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二、简答:1、气的功能有哪几方面?(1)推动作用。

(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2、气和血的关系?(1)气能生血。

(2)气能行血(3)气能摄血(4)血为气母3、五行的相互关系?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相乘、五行相侮4、枸杞子的药理作用?(1)具有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有增强细胞与体液免疫的作用。

(2)对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

(3)能抗衰老、抗突变、抗肿瘤、保肝、降血糖及降低胆固醇等三、单选1.久泻不止,脱肛或子宫阴道脱出的证侯见于( D )。

A.脾虚不运 B.脾不统血 C.脾胃虚寒 D.脾气下陷 E.寒湿困脾2.郁金散减诃子,加金银花和连翘的变化,属于( B )。

A.药量增减 B.药味增减 C.剂型变化 D.数方合并 E.药物替代3.用于治疗中气下陷所致的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证,常与柴胡相须为用的药物是( C )。

A.薄荷 B.桂枝 C.升麻 D.防风 E.甘草4.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长于清心火的药物是( B )。

A.黄芩 B.黄连 C.黄柏 D.大黄 E.牡丹皮5.黄连解毒汤的组成为( A )。

A.黄连、黄柏、黄芩、栀子 B.黄连、黄柏、黄芩、连翘 C.黄连、板蓝根、黄芩、栀子 D.黄连、金银花、连翘、栀子E.黄连、秦皮、苦参、薄公英6.具有润下作用的药物是( E )。

A.大黄B.芒硝C.砂仁D.枳实 E.火麻仁7.化痰止咳药中兼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是( A )。

A.杏仁 B.贝母 C.百部D.款冬花 E.旋覆花8.化湿药中有燥湿健脾,发汗解表,祛风湿作用的药物是( E )。

A.藿香 B.茯苓 C.猪苓 D.茵陈 E.苍术9.治疗马伤水起卧(冷痛,肠痉挛)应选用( D )。

A.银翘散 B.曲蘖散C.平胃散D.橘皮散 E.槐花散10.乌梅散的功效是( D )。

A.涩肠止泻,行气消胀 B.涩肠止泻,清热通淋C.涩肠止泻,益气固表 D.涩肠止泻,清热燥湿 E.固表止汗,清热燥湿1 1.“动极者镇之以静”是用来说明阴阳的关系( A )。

A.对立 B.互根C.消长 D.转化 E.无限可分1 2.事物有生有克,克中有生,生中有克,才能维持相对的平衡,这种生克的配合,称为( C )。

A.气化 B.气机 C.制化 D.运化 E.生化13.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的事物属( C )。

A.木 B.火C.土D.金 E.水1 4.具有清洁、收敛、肃降等作用的事物属( D )。

A.木 B.火 C.土D.金 E.水15.按照五行生克乘侮和疾病传变规律,肝病传肺叫做( A )。

A.木侮金 B.木乘土 C.火克金 D.水乘火E.金生水1 6.肝病传脾,病理传变规律是( D )。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土侮木D.木乘土 E.表里同病1 7.主筋的脏腑是( B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18.主宰水液代谢全过程是( E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19.“君主之官”是( A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2 0.主运化水谷的脏腑是( C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21.脾的下列功能中,正确的是( C )。

A.脾主宣降,通调水道B.脾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 C.脾主肌肉及四肢 D.脾主气,司呼吸 E.脾开窍于耳22.下列气中,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的是( B )。

A.宗气 B.元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23“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这里的太阴是指( D )。

A.六经辩证的太阴病 B.卫气营血辩证的卫分病C.前肢(手)太阴肺经 D.后肢(足)太阴脾经 E.以上都不是24.经络运行规律中,正确的是( D )。

A.头为诸阴之会 B.胸为诸阳之会C.腹为诸阴之会 D.头为诸阳之会 E.背为诸阴之会25.根据湿邪的致病特点,下列正确的是( D )。

A.湿性轻扬开泄,升发向上 B.湿性善行数变 C.湿性主动,动摇不定 D.湿性凝滞,易至疼痛 E.湿为阳邪26.“伤于——者,上先受之”( A )。

A.风 B.寒 C.暑 D.湿 E.燥27.“伤于——者,下先受之”( D )。

A.风 B.寒 C.暑 D.湿 E.燥28.六淫邪气中其性趋下的是( C )。

A.暑邪 B.燥邪 C.湿邪 D.热邪 E.寒邪29.六淫邪气中具有“善行数变"特点的是( A )。

A.风 B.湿 C.寒 D.燥 E.火3 0.六淫邪气中具有“收引"特性的是( B )。

A.燥 B.寒 C.湿D.风 E.火31.六淫邪气中易耗气伤津的为( C )。

A.湿 B.寒 C.暑 D.风 E.燥32.六淫邪气中易于生风的是( E )。

A.湿 B.寒 C.风 D.燥 E.火33.六淫邪气中易于引起出血的是( E )。

A.风 B.燥 C.湿 D.暑 E.火34.常见病畜口色中,以黄色为例,主( B )。

A.热 B.湿 C.虚 D.痛 E.寒35.白色主——证( E )。

A.寒 B.热C.湿D.实E.虚36.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脏腑是( C )。

A.心B.肝 C.胆D.小肠 E.肾37.下列脏腑中,与肺相表里的是( B )。

A.心B.大肠 C.小肠 D.胆 E.胃38.“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治疗法则,是属于( A )。

A.正治 B.顺治 C.反治 D.从治 E.反佐39.根据止咳化痰平喘的治则,临床上干咳无痰,昼轻夜重宜( E )。

A.清化热痰 B.温化寒痰 C.止咳平喘 D.镇痉祛痰 E.滋阴润肺40.根据止咳化痰平喘的治则,临床上痰多稀薄,宜( B )。

A.清化热痰 B.温化寒痰 C.止咳平喘 D.镇痉祛痰 E.滋阴润肺41.五味指的是药物的( B )。

A.指口尝味道 B.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 C.全部味道D.五类作用 E.不同的滋味42.五味子的性味属于( C )。

A.甘温 B.苦寒C.酸温 D.辛凉 E.咸温44.黄连的性味属于( B )。

A.甘温 B.苦寒 C.苦温D.甘热 E.咸温43.药性属于升浮的药物的“性味"可为( D )。

A.辛苦寒 B.酸苦温 C.甘苦寒D.辛甘温E.辛甘寒44.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关系属“七情”中的( A )。

A.相须 B.相杀 C.相畏 D.相使 E.相恶45.功效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该配伍关系为( E )。

A.相畏 B.相恶 C.相杀 D.相反 E.相使46.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或丧失,该配伍关系为( D )。

A.相杀 B.相畏 C.相反D.相恶E.相使47.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该配伍关系为( D )。

A.相恶 B.相畏 C.相杀D.相反 E.相使48.配伍时,与人参相反的药物有( C )。

A.白芍 B.乌头 C.藜芦 D.甘草 E.细辛49.下列药物中,属于妊娠禁忌药是( D )。

A.旋覆花 B.菊花 C.金银花 D.芫花E.款冬花50.壮热烦渴,口干舌燥,大汗,脉洪大有力。

治疗当首选的是( A )。

A.白虎汤B.白虎加人参汤C.凉膈散D.竹叶石膏汤 E.清暑益气汤51.下列药物中,属于清热凉血药的是( D )。

A.党参 B.太子参C.丹参D.玄参 E.沙参52.泻肺火宜用( B )。

A.黄连 B.黄芩 C.黄柏D.黄芪 E.黄精53.白头翁汤的功用为( D )。

A.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B.清热凉血,消肿止痛 C.清热解毒,凉血散瘀D.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E.清热化湿,涩肠止痢54.根据止血药的分类,田七属于(E )。

A.活血止血药 B.凉血止血药 C.收敛止血药 D.温经止血药 E.化瘀止血药55.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为( E )。

A.珍珠 B.硫磺 C.牛黄 D.朱砂 E.田七56.下列不属于补中益气汤的组成药味的是( A )。

A.砂仁、茯苓 B.人参、白术C.当归、陈皮 D.黄芪、炙甘草 E.升麻、柴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