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

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例1、例2和“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2.通过让学生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学模型。

3.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常见的数,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为用方程解应用题找等量关系做准备。

4.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

2.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情景导入】
生活中的用字母表示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用字母表示数”,并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1)用字母表示数。

师:你知道爸爸比你大多少岁吗?假如爸爸比小红大30岁,小红1岁时爸爸31岁。

根据这个条件,你可以知道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列表,板书:
思考:观察这些式子,你发现了什么?(爸爸始终比小红大30岁。

)这样的式子还能写下去吗?
教师引导提问:如果再写下去,每个式子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要想表示爸爸任何一年的年龄,该怎么表示呢?
学生各抒己见,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用字母来帮忙,任选一个字母表示小红的年龄,并写出表示爸爸年龄的式子。

提问:如果用字母a表示小红的年龄,那么爸爸的年龄怎样表示呢?(a+30)
讨论:
①这里的a表示什么?a+30又表示什么?
②3与a有什么不同?3+30与a+30又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表示爸爸的年龄,还反映了爸爸年龄与小红年龄的关系。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

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的呢?
第一步:假设小红同学的年龄 a
第二步:表示爸爸的年龄a+30
假如我假设爸爸的年龄是x,你能表示出小红同学的年龄吗?试着说一说。

第一步:假设爸爸的年龄 x
第二步:表示小红同学的年龄x-30
(2)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提问:在这个式子里,a可以表示什么数?a可以取任意的数吗?a可以是200吗?为什么?
小结:因为人的寿命有着一定的范围,所以a不能取任意数值,而是有一个范围。

字母的取值范围是由实际情况决定的。

试一试,出示:
①当a=11时,爸爸的年龄a+30是多少?
a+30=11+30=
②当a=20时,爸爸的年龄a+30又是多少?
a+30==
做完后,同桌相互交流。

2.教学例2。

师:这些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嫦娥奔月”航天计划已经实现,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有关月球的知识。

(出示资料)据资料显示:地球的质量比月球大,所以地球的引力比月球大。

地球的引力相当于月球的6倍。

正因为如此,在月球上,人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地球上的6倍。

提问:通过阅读资料,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资料中的数量关系吗?想好后和同桌交换意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教师讲解:6×x可以省略乘号写作:6x,且省略乘号后,一般数字在字母之前。

讨论: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字母x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但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果是1000就不可能了。

算一算:图中的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讲评。

当x=15时,6x=6×15=90(kg)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

这道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得出相关数据,再填表。

2.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题。

(老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在家了解父亲的身高与体重。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任何数。

【课后作业】
1.教材第55~56页第2~4题。

2.《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教学板书】
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1)
例1
第一步:假设小红同学的年龄 a
第二步:表示爸爸的年龄a+30
当a=11时,a+30=11+30=41 (岁)。

例2
6×x=6x
当x=15时,6x=6×15=90(kg)
6×x可以省略乘号写作:6x,且省略乘号后,一般数字在字母之前。

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任何数。

【教学反思】
一、取材于实际,来源于生活和社会。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等等。

本课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生活背景,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

选择了扑克牌上的字母,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字母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在教学时,利用字母来表示一个人的年龄和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和社会,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的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

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学、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用所学知识和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