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一. 本课教材内容分析1.课标和法治教育大纲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学内容要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领会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教材内容贴近青少年的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更多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与法治事件、现实案例等紧密结合,注重内容的鲜活,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思辨,创新形式。
本课教学内容是选取了“集体”这个核心主体,完全遵循当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内容鲜活,突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热爱集体,勇于为集体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2.本课教科书内容分析(1)本课核心内容及其在全书中的逻辑定位①怎样的集体生活有助于我们实现愿景;如何在共建中尽责;如何在担当中成长?在担当中成长的重要性。
②本课内容是对前面教学内容的延伸,也是对前面教学内容的价值升华,在全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集体有愿景并为之而努力,也可以使学生能够在共建中尽责,在担当中成长,培养集体荣誉感。
2)本课内容内在逻辑结构分析对集体的愿景憧憬美好集体美好集体的重要性美好集体有我在怎样的集体的有助于我们实现共同愿民主的、公正的充满关怀与友爱的善于合作的充满活力的共同商定、共同协商、共同选举我与集体共成长需要自治精神集体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怎样在担当中成长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在担当中成长3.与之相应的当前社会生活背景和学生特点分析部分学生存在逃避责任,缺乏责任的意识,不能自觉承担责任。
表现之一是自我中心意识过重,社会责任意识淡化。
一些学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讲实际、要权利,不愿意尽义务,对社会和集体只谈索取,不讲奉献,把个人得失看得很重,注重自己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而集体协作观念,服务奉献精神不足,在社会活动中,只愿意当主角,不愿意做配角,不愿意做基础性、服务性的工作。
表现之二是公德纪律意识淡薄,角色责任意识弱化。
一些学生存在荒废学业、厌学、逃课、考试作弊、说谎,破坏公物、异性交往时行为不检点、迷恋网吧以及垃圾文化等问题。
个别学生只强调个性,而不考虑他人;过于注重个人利益,而不关心公共利益等。
表现之三是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错位。
一些学生对集体活动、公益性活动不感兴趣,觉得有利的就做,没好处的就不干,认为理想是远的、信念是空的、权利是近的、金钱是实的,主张放弃远的、抛弃空的、抓住近的、捞取实的,导致责任意识的狭隘与近视。
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抱怨同学、老师和父母,指责社会、学校和家庭,把问题归结于父母关心不到位、教育机会不均等、社会不公平等。
刚进入初中生活的学生面临着如何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问题, 鼓励积极主动地认识并融入到新的班集体, 将有利于他们尽快适应初中新环境。
本课就是通过对初中新集体的愿景, 帮助学生认识初中新生活; 通过向往的优秀班集体的调查以及我能为班级建设做什么的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尽快融入初中新生活。
二. 本课核心教育价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教育,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同时重视集体中民主与法治,发挥集体对个人成长的价值,强调集体对个性的丰富与完善,引导学生过集体生活。
三. 本课的核心知识梳理1.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美好集体是充满活力的。
2.在共建中尽责需要共同上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协商确定对组织领导者品格与才能的要求,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乐于服务集体、有着责任心的组织领导者。
3.在共建中需要我们有自治精神,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4.在共建中需要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
5.在担当中成长需要每个人的智慧与力量。
6.在担当中成长需要每个人从个人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
7.在担当中成长需要我们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8.承担责任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
9.勇于担责可以为自己赢得信任被赋予更大的责任,从而拥有更多发展的机会。
10.勇于承担对集体的责任有利于收获自己的成长。
四. 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美好集体的愿景;美好集体的重要性;民主的、公正的充满关爱的、善于合作的、充满活力的集体有助于我们实现愿景;在共建中尽责我们该如何共建:在担当中成长我们该如何担当?以及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的重要性都是需要我们了解的。
2.能力目标:具有关爱集体的实践能力,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的行为能力,发扬集体的好作风的能力,善于团结他人的能力;在集体的愿景中,明确自己在新集体的地位与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反思中学会总结自己的过去, 在憧憬中使学生明白创建优秀的班集体是我们每一个同学的责任和义务,尽个人所能, 主动为打造优秀班集体做出自己的努力。
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第一框憧憬美好集体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识美好集体的愿景,了解美好集体的重要性,明白民主的、公正的、充满关怀与友爱的、善于合作的、充满活力的集体有助于我们实现共同的愿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怎样的集体生活才有助于我们实现共同愿景,培养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
全方位展示自己,积极融入到新集体中,学会关心他人,热爱集体,在互帮互助中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与好朋友一起健康成长。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反思总结创建美好集体的过程中,积极、乐观的憧憬新的集体。
引导学生为民主、公正的、充满关怀与友爱的、善于合作的、充满活力的优秀集体而努力的价值观。
二. 达成目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1.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美好集体的愿景和美好集体的重要性。
(2)良好的氛围有助于我们实现共同的愿景。
教学难点:良好的氛围有助于我们实现共同的愿景。
为什么是教学重难点?(1)新课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最终目的在于“导行”。
本课学习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中,使他们能够成为美好集体的积极参与者,因此将美好集体的愿景和美好集体的重要性以及良好的氛围有助于我们实现共同的愿景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由于家庭构成、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孤独、孤僻、敏感,较难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集体合作意识较弱,同学之间相互关系比较松散,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待培养和提高。
2.突破重难点的主要策略(1)小组合作法(2)欣赏教学法(3)情景教学法:三、教学手段: 教科书、多媒体、板书四、教学过程五. 本设计亮点总结1. 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的决战、 丁宁和李晓霞赛后的新闻发布会这两个视频的展 示,既丰富了课堂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每个 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
2. 设计“问卷调查”是想了解学生对美好集体的愿景,通过前测的内容有助于对美 好集体的认识。
3. 设计“班干部改选”环节,这样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让 学生自己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提升,懂得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
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提醒拓展空间 根据美好集体的特征考察你所在的集体,说说它在哪些方面有待 改进?完成 表格的 学以致用,学生体 内容 验。
通过感受萌发 改进性集体的思 想,并为集体建设 贡献自己的力量。
美好集体的特征课堂总结 共同的愿景 美好集体的重要性憧憬美 好集体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 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 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良好的氛围 美好集体是充满活力的1、本课教学中有视频欣赏和文字资料的展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时间的把握。
2、对课堂上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评价,要注意课堂生成资源的挖掘和引导,充分发挥课堂生成资源的作用。
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第二框我与集体共成长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共建美好班集体,如何在班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理解学生在努力建设美好集体的同时,收获着自己的成长.2.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你所希望的班集体是怎样的?共同探讨:学生如何共建美好班集体?集体建设有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和自主行动,需要勇于担责,各尽其能,发挥所长. 学生在努力建设美好集体的同时,收获着自己的成长.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建设美好集体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自觉热爱集体,投身班集体的建设.二. 达成目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1.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共建美好班集体. 之所以确定为重点的原因是部分学生对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甚了解,从而自觉不自觉地逃避对集体的责任. 对集体要求多,却不想甚至从不认真履行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因此教师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教学难点:如何在班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之所以确定为难点的原因是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等原因,他们缺乏责任意识,不能自觉承担责任,对集体缺乏责任意识,只谈索取,不谈奉献,把个人得失看得很重,注重自己个性的发挥和自我实现,而协作观念和奉献精神不足.2. 突破重难点的主要策略(1)小组合作法(2)讨论式教学法(3)情景教学法三. 教学手段: 教科书.多媒体四. 教学过程五. 本节课设计亮点1. 运用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 实践作业:我为集体添风采板块,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六.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提醒1. 教学中有视频,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
2. 关于实践性的作业,教师要注意引导并了解活动开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