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提能测评10【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建设中的斗门水库是一座平原型水库,位于西安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原昆明池遗址上,水库设计采用内外湖布局。
如图示意斗门水库布局规划。
据此完成1~2题。
1.斗门水库内湖的核心功能是()A.灌溉B.蓄洪C.供水D.旅游2.斗门水库采用内外湖布局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水源水质安全B.增加水库蓄水容量C.提高水坝防洪等级D.增加地下水源补给[2019·福建毕业班质检]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
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
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A.土壤酸化B.土壤沙化C.土壤盐碱化D.土壤有机质减少4.为减缓大棚内土地退化,可采取的措施是()A.采用滴灌技术B.适量掺沙改造C.增施速效肥料D.及时深耕土壤5.该大棚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黄淮海平原D.塔里木盆地[2019·四川自贡模拟]青藏高原拥有大量的淡水资源,“藏水北调”的设想引起极大关注和争论。
下图为“藏水北调”线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6~8题。
6.下列关于雅鲁藏布江的描述,正确的是()A.以地下水补给为主B.冰期长,含沙量小C.侵蚀作用强烈D.上游流量大于下游7.关于“藏水北调”工程,说法正确的是()①可能诱发沿线地质灾害②只解决西北水资源的紧张状况③可能导致沿线生物多样性减少④大部分可以自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该工程建成后,对西藏的有利影响主要是()A.缓解当地水资源紧张状况B.加剧青藏地区冰川消融C.提高当地水资源利用率D.改善其航运条件[2019·山西太原月考]读我国东北某沿海地区等高线和河流分布图,完成9~11题。
9.据图推测,该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资源是()A.森林资源B.耕地资源C.矿产资源D.草场资源10.M河谷地带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为()①夏季光照、雨、热充足②冬季温暖无霜③灌溉水源充足④土壤肥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该河口海域夏季渔业资源较为丰富是因为()①水温较高,利于鱼类繁殖②水体浑浊,利于鱼类躲避天敌③河水与海潮相互作用引起海水上涌,营养盐类上泛④河流汛期挟带的营养盐类丰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9·福建厦门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
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
开封市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熟,大面积种植红薯却加剧了当地的风沙活动。
某农业公司采用“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很好地抑制了风沙活动。
(1)分析黄泛平原风沙区多沙地的自然原因。
(8分)(2)分析开封沙岗地起垄种植有利于红薯生长的原因。
(8分)(3)分析红薯种植加剧开封风沙活动的原因,并说明“冬小麦—红薯”模式能抑制风沙的原因。
(8分)13.[2019·景州贵阳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2分)金砖国家(BRICS)指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五个成长前景看好的新兴市场国家。
下图中甲、乙两区域中的金砖国家分别为巴西和印度,表格为印度和巴西(2014年)耕地状况比较。
(1)分别简述巴西和印度年降水量的空间差异并说明理由。
(10分)(2)从人文因素分析巴西耕地面积小于印度的原因。
(4分)(3)分析近几年西方国家在印度的投资额大于巴西的原因。
(8分)解析卷2019年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提能测评10【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建设中的斗门水库是一座平原型水库,位于西安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原昆明池遗址上,水库设计采用内外湖布局。
如图示意斗门水库布局规划。
据此完成1~2题。
1.斗门水库内湖的核心功能是()A.灌溉B.蓄洪C.供水D.旅游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水库的作用。
从图中可以看出,斗门水库内湖连接引汉济渭南干线引水管线和沣东水厂,所以斗门水库内湖的核心功能是供水。
故选C。
2.斗门水库采用内外湖布局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水源水质安全B.增加水库蓄水容量C.提高水坝防洪等级D.增加地下水源补给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斗门水库采用内外湖布局的主要目的。
内湖连接着水厂,有供水的功能,所以斗门水库采用内外湖的布局的主要目的是保障水源水质的安全,A正确。
[2019·福建毕业班质检]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
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
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A.土壤酸化B.土壤沙化C.土壤盐碱化D.土壤有机质减少答案:A解析:根据左图统计,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略有增加,20~40 cm和40~6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几乎没变;根据右图统计,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0~20 cm土壤pH减小,说明土壤明显酸化,20~40 cm和40~60 cm土壤pH几乎没变。
4.为减缓大棚内土地退化,可采取的措施是()A.采用滴灌技术B.适量掺沙改造C.增施速效肥料D.及时深耕土壤答案:D解析:滴灌技术是节水措施,A错;适量掺沙可以改造土壤质地,B错;增施速效肥料可以增加土壤肥力,C错;根据上题分析,大棚内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表层0~20 cm土壤酸化,可采取及时深耕土壤的措施减缓大棚内土地酸化,D对。
5.该大棚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黄淮海平原D.塔里木盆地答案:C解析:大棚内最初土壤pH大于7,呈碱性,而我国南方土壤呈酸性,A、B错;塔里木盆地地处内陆干旱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C对、D错。
[2019·四川自贡模拟]青藏高原拥有大量的淡水资源,“藏水北调”的设想引起极大关注和争论。
下图为“藏水北调”线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6~8题。
6.下列关于雅鲁藏布江的描述,正确的是()A.以地下水补给为主B.冰期长,含沙量小C.侵蚀作用强烈D.上游流量大于下游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高山,上游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中下游流经季风气候区,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以降水补给为主,下游流量大于上游,A、D错误;雅鲁藏布江地区植被保护较好,其含沙量小,纬度较低,结冰期不长,且落差较大,水流湍急,侵蚀作用强烈,B错误,C正确。
7.关于“藏水北调”工程,说法正确的是()①可能诱发沿线地质灾害②只解决西北水资源的紧张状况③可能导致沿线生物多样性减少④大部分可以自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及调水工程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藏水北调”不仅把水调往西北地区,还调往中部地区,②错误;沿线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所以该工程可能诱发沿线地质灾害,①正确;可能导致沿线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正确;根据图中调水线路的地势高低可以判断,大部分可以自流,④正确。
D正确。
8.该工程建成后,对西藏的有利影响主要是()A.缓解当地水资源紧张状况B.加剧青藏地区冰川消融C.提高当地水资源利用率D.改善其航运条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输出地的影响。
“藏水北调”是把青藏地区的水调出,缓解调入区水资源紧张状况,提高了西藏的水资源利用率,A错误,C正确;冰川消融主要受气温影响,受工程影响不大,B错误;西藏地区地形复杂,调水工程对西藏的航运条件影响不大。
D错误。
[2019·山西太原月考]读我国东北某沿海地区等高线和河流分布图,完成9~11题。
9.据图推测,该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资源是()A.森林资源B.耕地资源C.矿产资源D.草场资源答案:A解析:本题通过区域定位考查区域地理特征。
根据图示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适宜森林生长,发展经济的优势资源是森林资源,A正确;该地区平原面积少,耕地资源较少,B错误;图示不能体现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C错误;该地区位于沿海,水分条件较好,草场资源分布在气候干旱、距海较远的内陆地区,D错误。
10.M河谷地带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为()①夏季光照、雨、热充足②冬季温暖无霜③灌溉水源充足④土壤肥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图示为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M河谷地带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包括夏季光照、雨、热充足,①正确;温带季风区,冬季寒冷,有霜冻,②错误;河流沿岸,灌溉水源充足,③正确;河谷地区土壤肥沃,④正确。
所以D正确。
11.该河口海域夏季渔业资源较为丰富是因为()①水温较高,利于鱼类繁殖②水体浑浊,利于鱼类躲避天敌③河水与海潮相互作用引起海水上涌,营养盐类上泛④河流汛期挟带的营养盐类丰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区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该河口海域夏季渔业资源较为丰富是因为水温较高,利于鱼类繁殖,①正确;水体浑浊与鱼类资源丰富无关(是否利于躲避天敌与渔业资源丰富与否关系较小),②错误;河水与海潮相互作用引起海水上涌,营养盐类上泛,饵料丰富,③正确;河流汛期挟带的营养盐类丰富,④正确;所以C正确。
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9·福建厦门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
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
开封市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熟,大面积种植红薯却加剧了当地的风沙活动。
某农业公司采用“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很好地抑制了风沙活动。
(1)分析黄泛平原风沙区多沙地的自然原因。
(8分)(2)分析开封沙岗地起垄种植有利于红薯生长的原因。
(8分)(3)分析红薯种植加剧开封风沙活动的原因,并说明“冬小麦—红薯”模式能抑制风沙的原因。
(8分)答案:(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输沙量大;该区域地势平坦,夏季多暴雨,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成灾,大量泥沙堆积地表。
(2)沙地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岗地利于排水,不易发生涝灾;起垄种植可加厚土层,且更易排水。
(3)开封冬半年气候寒冷,不适宜喜温的红薯生长,只种植红薯会导致冬春季土地裸露;春季红薯种植前需翻土起垄,导致土层更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