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作学习案例

合作学习案例

小学二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一、小组合作过程
(一)回顾旧知
师:几个几相加可以怎样算、几种方式计算方式表示?
生1:可以用加法计算。

生2:可以用乘法计算。

师:乘法算式有哪几部分组成?
生3:乘数、乘号、积组成的。

这几个知识点都比较简单,书上都有相关内容,所以这几个问题我专门点平时比较少举手发言,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来回答,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并适当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小组讨论学习新知
乘法和加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小组合作进行讨论,根据座位的编排,每4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内有一个一名优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后进生。

优生担任组长,以便开展组内互助和组间竞赛活动,负责组织、协调本组成员的学习活动。

其中内向或成绩差的学生负责记录小组内讨论的重点。

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都能找到自己最佳的角色位置,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小组讨论完毕后举手示意老师,并汇报讨论结果。

1.两者的联系在于:乘法可以转换成相应的加法来计算,求几个几相加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

它们的区别主要是:乘法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加法,一个加法算式中出现来了不同的数字就不能用乘法表示。

2. 3 × 4 = 12 表示:4+4+4=12或者3+3+3+3=12
这次小组讨论的两个知识点是教学重难点,学生只凭自己思考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如在第一个问题中,同学们很容易能说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即相同点,但两者之间的区别却不容易准确的概括出,所以我在同学们讨论的时候也会巡视指导,进行适当的点拨。

在第二个问题中我具体出示具体的乘法算式作为例子,老师稍一点拨,学生便能回答出这个问题。

二、总结与反思
这次小组讨论总体上完成了教学目标,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我过高地估计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缺乏必要的指导,简单提出要求后,就让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也不理解将要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同样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无法迅速、正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