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概 念
• 指目前的诊断技术未发现明确器质性心 脏病临床证据且无促心律失常因素存在 的室性心动过速 • 早在1922年Gallavardin曾报道,其发生率 占所有室速的10%左右
分 类
• 右室特发性室速(IRVT):特发性右室流 出道室速(RVOT-VT)常见 • 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 :起源于左室间 隔部ILVT常见
• 心电图特征:RBBB+电轴左下偏
临床特点
• 多发生10-50岁之间,约60%~80%为男 性,可有心悸、头晕、眩晕,甚至晕厥 发生,与运动关系不大,致心动过速心 肌病较RVOT-VT可能性大,有猝死报道
心电图表现与起源点位置关系
• RBBB+电轴左偏(90%-95%ILVT),其 起源点位于左后分支分布区(左下后间 隔) • RBBB+电轴右上偏,其起源点位于左室 下壁近心尖处,余位于左前分支区域接 近左前上间隔
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的治疗
• 决定RVOT-VT是否需要治疗,主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根据症状出现的频度和严重程度
药物治疗
• • • • β-阻滞剂 有效率25%-50% 钙拮抗剂 有效率25%-30% Ⅰ类、Ⅲ类药物 有效率25%-50% Gill对比了维拉帕米、氟卡民和疗效,证实索 他洛尔略强 • 终止持续性RVOT-VT发作步骤:提高迷走神 经张力-ATP快速静推20-40mg(维拉帕米 5mg/min);另外利多卡因、胺碘酮也可考虑
机 制
• 局灶性微折返,ILVT易被心室程序刺激 并能被快速心室起搏拖带
• LVOT的IVT机制同RVOT-VT
治 疗
• 药物选择:1 2、静推胺碘酮(索他洛尔) 主要用于顽固、持续较长室速 • 预防可用上述药物 • 射频消融治疗同RVOT-VT相同
分支间折返性室速与一般所说 的ILVT不同
特征 • 室速时RBBB与窦律时形态相同 • 室速时希氏束和左束支电位激动顺序与窦律时 相反 • 室速 时HV间期短于窦律时HV间期 • 改变左束支-左束支间期可自动改变室速的周期 • 心室期前刺激或导管消融终止室速后可产生左 前、后分支阻滞
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系统)
• 以上均对腺苷敏感:共占RVOT-VT的90 %,其中多数为RMVT,少数为持续性, 但两种有一定重叠,而RMVT患者在静 滴异丙肾上腺素式程序电刺激可出现持 续性室速。
反复单形性室速(RMVT)
• Gallavardin 1922年首次描述RMVT,47年 Parkinson报道9例RMTV,83年证实RMVT起 源于右室流出道 多数起源于右室流出道 (RVOT) • RMVT{ 少数起源于左室流出道(LVOT) LVOT特征:QRS波V1导联R波为主,胸前导联 R波移行较早(在V2或V3)
简 介
• 新型心内膜标测系统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标 测中的应用(二大系列) • 将标测部位解剖和心内电图相结合的系统Carto 代表
• 可连续共同时,记录某一心腔多个位点心电也 可显示如系统,以蓝状电报标测系统和非接触 心内膜Ensite3000标测系统为代表
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系统)
• 三维标测系统于96年开始应用于临床,系统由 定位板(体外低磁场发生器)带有被动传感器 的射频导管,中央连接器,磁电分析仪及计算 机系统组成。它有机地将电生理与心腔内解剖 结构结合在一起,三维显示被标测心腔,可确 定激动的起源,传导顺序环形激动及疤痕组织 等与快速心律失常相关的关连物,以指导导管 消融,这个系统有标测导管指引系统,可指引 导管准确到达或返回某点,无经 X 线或心电图 指导,有利于提高消融成功率。
机制2
• 腺苷是通过减少受儿茶酚胺刺激后细胞 内CAMP的水平,从而减弱CAMP所激活 的Ica(L)和Iti,因此腺苷只对因CAMP介导 的触发活动所致的室速有效。同时揭示 了RMVT发生机制
• 注:多数RVOT-VT可被维拉帕米和地尔 能由触发机制所致
阵发性持续性右室流出道 心动过速
• 机制同RMVT。也有 报道由于折返激动 所致。程序刺激可诱发和终止,并能被 心室起搏拖带。后者对腺苷敏感,维拉 帕米和普罗帕酮均无效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 过速(RVOT-VT)
• 运动诱发的室速、腺苷敏感性室速、反复 单形室速、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左束支 阻滞型室速
• 据国外报道RVOT-VT约占所有IVT的80%
RVOT-VT可分为两种主要的 临床表现形式
• 反复单形室速(repitive mono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RMVT) • 阵发性(运动诱发性)持续性室速
导管消融治疗
• 适应征: 有症状的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单 形室速、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或不愿意 接受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 • 方法:RAO30℃,将ROVT的间隔部分 为9个区域,并根据起搏产生的Ⅰ、V3导 联形态调整导管位置,可指导RVOT-VT 患者的标测和消融
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ILVT)
• 最常见的ILVT是维拉帕米敏感性拆返性 室速(又称分支性室速) • 起源于左后分支区域最多,其它有左室 流出道(左室间隔上部)、甚至主动脉 窦内,也有心外膜报导
RMVT特点
• 1/3RMVT患者可无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有心悸、 头昏、不典型胸痛,10%可有晕厥症状,心跳 骤停罕见
• 好发于30~50岁之之间,60~70岁均有报道, 女性较多见 • 心电图主要表现:频发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早、 成对室早、频繁发作短阵单形室速,期间夹有 1-2个窦性心搏,室速与室早形态相同。
预 后
• Gaita对61例右室单形室早病例随访 (12+2)年。结果无1例发生猝死或
进展为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
机 制1
• 儿茶酚胺介导的延迟后除极(DAD)和触发活 动 ----触发活动是由于儿茶酚 胺引起细胞内环磷酸 腺苷 (CAMP) 增加可导致细胞内钙增加和钙从 肌浆网内释放所致 ----DAD与Na+-Ca+交换产生一过性的内向电流 Iti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