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基础阶段练习法律基础阶段练习一

法律基础阶段练习法律基础阶段练习一

法律基础阶段练习法律基础阶段练习一(法理)一. 判断题1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而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宗教等都不具有强制力。

2、我国国家行政机关的最高领导人是国家主席。

3、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因此先有国家后有法律。

4、社会主义法体现的是全民意志。

5、法律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律的生效、法律的失效,以及法律的修改。

6、社会主义法的适用是国家专门机关的专门活动。

7、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特殊社会规范,因此,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就是法。

8、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制度,即政体。

9、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法规,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由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同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的地位和法律效力。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二、选择题1、法是统治阶级的( )。

A、整体意志B、个别意志的总和C、每一个成员的意志D、领导下的全社意志2、在阶级社会中,法的实施主要靠( )。

A、社会舆论B、领导威信C、自觉遵守D、国家强制力作保证3、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是( )。

A、民主是法制的前提,法制是民主的保障B、民主是法制的内容,法制是民主的形式C、民主是法制的本质,法制是民主的现象D、民主是法制的保障,法制是民主的前提4、法律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是否适用。

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无溯及力。

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B.对其生效以后的行为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5、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适用要求是()。

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B.准确、合法、及时C.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D.从重从快6、()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A.宪法、法律 B.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C.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D. 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7、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 )。

A、国家审判机关B、国家检察机关C、国家监察机关8、有权制定和颁布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 )。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国务院下属各部委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10、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 )。

A、公安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B、立法机关、执法机关C、公安机关、审判机关D、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法理一、判断题 1 错 2 对 3 对 4 错 5 错 6 对 7 错 8 对 9 对 10 对二、选择题 1 A 2 D 3 A 4 C 5 ABC 6 ABD 7 B 8 C 9 B 10 A法律基础阶段练习二(宪法)一、判断题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修改宪法。

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

3、根据我国宪法修正案的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4、我国宪法的修改,必须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5、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均有选举权。

6、劳动和受教育既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基本义务。

7、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8、在我国,公民是指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不包括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9、宪法规定,有宪法修改提议权的是全国人大主席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10、特别行政区的自治权由全国人大通过制定法律确定确定。

二、选择题1、有权修改宪法的国家机关是( )。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D、全国政治协商会议2、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包括()。

A、劳动就业权B、劳动者休息权C、取得报酬权D、物质帮助权3、我国宪法修改提议权,宪法规定属于( )。

A、中共中央委员会B、全国人大主席团C、全国人大常委会D、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E、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E、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5、我国宪法的修改须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

A、代表的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B、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C、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D、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6、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是指()。

A、18岁以上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B、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在法律面前平等C、人民在法律面前平等D、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7、公民是()。

A.是政治概念 B.是法律概念 C.不是政治概念也不是法律概念 D.既是政治概念也是法律概念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哪项规定充分表明了我国的国家性质()?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C.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9、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人员是()?A.国家主席、副主席 B.国务院总理C.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10、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在政治上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包括()。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权C.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权D.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权11、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国家机构由国家权力机关、国家主席、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组成。

A.国务院总理B.全国政协C.中央军事委员会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12、我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具有以下含义:()A.有信仰宗教与不信仰宗教的自由B.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C.在同一宗教中,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D.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13、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A.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C.选民对代表的监督、罢免原则D.秘密投票原则14、公民应当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下列哪些是公民应尽的义务?()A.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公民应积极报名参军,保卫国家B.公民若获悉国家秘密,应保守国家秘密C.公民不得借检举为名,对国家工作人员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D.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应参加劳动15、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出版、结社、游行和示威的权利,这些权利在法学上被称为()。

A、基本权利B、政治权利C、特殊权利D、相对权利宪法一、判断题 1 错 2 错 3 对 4 错 5 错 6 对 7 错 8 错 9 错 10 对二、选择题 1 A 2 ABCD 3 CE 4 AC 5 D 6 B 7 B 8 A 9 ACD 10 AB 11 C 12 ABCD 13 ABCD 14 AB 15 AB法律基础阶段练习三(刑法)一、判断题1、王某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但依法律规定王某在监狱服刑期间仍享有选举权。

2、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社会危害性,所以一切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

3、并非一切社会关系都能成为犯罪客体,刑法以外的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就不能成为犯罪客体。

4、犯罪的行为与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才能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5、对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是指怀孕期间不能执行死刑,等该妇女分娩后方可执行死刑。

6、犯罪分子章林,盗窃了邻居黄红的一辆自行车,章林所窃得的这辆自行车,在犯罪构成中,叫“犯罪客体”。

7、醉酒的人因神志不清,是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所以,他们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8、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必定是严重违法行为。

9、不作为的犯罪行为是以行为人负有道德义务为前10、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者判处刑罚。

11、本来不存在不法侵害,由于防卫人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因而错误地事实正当防卫,造成他人无辜损害,在刑法理论上称为“不适时防卫”。

12、在客观上虽然有可能继续实施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本身的原因,误认为犯罪不可能继续进行了,从而被迫停止了犯罪,也应认为是犯罪中止。

13、犯罪的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犯罪的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14、过失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15、犯罪中止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及时性,有效性,自动性,彻底性。

16、犯罪中止存在于故意犯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

17、主刑是对犯罪分子使用的主要刑罚方法,它既可独立适用,又可附加适用。

18、死缓不是一个独立的刑种,而是死刑执行的一项制度。

19、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施用于主刑执行期间。

20、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国家安全法》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构成犯罪的,无论其主观目的如何都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选择题1、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是( )。

A、直接故意犯罪B、间接故意犯罪C、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D、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2、一架正飞越在美国领空上的中国民航飞机上,一个伊朗公民杀死了一个德国公民,反了杀人罪,该犯的犯罪行为应适用( )。

A、中国法律B、德国法律C、伊朗法律D、美国法律3、投毒杀人,当被害人服毒后尚未死亡之前,犯罪人悔悟,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抢救,但抢救措施未生效,被害人死亡,这种行为属于( )。

A、犯罪未遂B、犯罪预备C、犯罪既遂D、犯罪中止4、章某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判决自1997年1月1日起生效,章犯的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刑刑期应为()。

A、2007.1.1——2009.12.31B.1997.1.1——2009.12.31C. 1997.1.1——1999.12.315、犯罪分子甲某,盗窃了居民张大妈的一台彩电,从而侵犯了张大妈的财产关系,这在犯罪构成中,就叫()。

A、犯罪客观方面B、犯罪主体C、犯罪客体D、犯罪主观方面6、甲偷乙的财物,因害怕被追究,过了一段时间又偷偷地送回,这是()。

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7、盗窃犯正在室内行盗,忽听门外有人咳嗽,误以为主人回来,因而停止行窃,跳窗逃走,这是()。

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8、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又分为()A、拘留B、管制C、取保候审D、拘役E、有期徒刑F、无期徒刑G、死刑H、死缓9、刑法上的不作为是指()A、消极行为B、危害性不大的行为C、无意识行为D、消极的不实施应当实施的行为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并自公布之日起正式施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