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文学读书笔记

外国文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1、《摩柯婆罗多》《摩诃婆罗多》是无数的知识河流汇集而成的浩瀚海洋,是一个辽阔大国的总汇,是一部天书,也是往世书,神话传说、历史,还是史诗、宗教经典,是印度光辉灿烂的文化知识传说中,唯一不朽的纪念碑。

故事主线是俱卢和般度两个同宗部族之间的争斗,漫长的明争暗斗之后决战俱卢之野,般度五子取得最终胜利结尾。

俱卢族和般度族本来就是同宗堂兄弟,师徒、朋友亲人往往属于不同阵营,不得不厮杀,很多人处在两难之中。

书中对遵守正法的行为无疑是歌颂的,但遵守正法总是带来死亡,这个结局很无奈。

结尾处,所有的人都死了,只有坚战一个人活了下来,他经受了最后的考验。

书有很多人生的智慧,或者说是禅意,或者是印度教的某些教义。

摘抄哲句如下:1.能忍受邻人辱骂的人就能征服世界。

能控制自己怒火像驾驭野马一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御者,而那些仅仅手握缰绳却任马匹胡奔乱跑的人并不算是御者。

能像蛇蜕皮似的消除自己怒火的才是真正的英雄。

受到别人的严重打击能毫不动摇的人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从来不发怒的人比之那些遵照经典规定虔诚进行了一百年祭祀的宗教仪式主义者还要高超。

爱发怒的人会被自己的仆人、朋友、兄弟、妻子所弃绝,会脱离道德和真理。

一个有智慧的人对于孩子们所说的话是绝不会记在心头的。

2.道德高尚的人并不能保证永远不犯错误,罪大恶极的人也不是永远一无可取。

人生是一个复杂的网。

活在这世上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既做过好事也做过坏事的。

任何人都对得他自己的行为负责,承受报应。

3.我们为什么要做贪欲的牺牲品呢?我们并不是为穷困所迫啊。

我们为什么要走不正当的道路呢?我们不满足自己的极度荣华,却要贪图权势和财富,妄想获得那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做了恶事不能不收获恶果。

4. 高尚的人是不吹嘘自己的德行的。

5. 死有什么意义?只有活着才能做出有价值的事。

2、《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长篇叙事史诗,是欧洲的“文学圣经”,是属于英雄的叙事诗。

它们不仅生动地对我们描绘了当时氏族社会最繁荣时期的情况,而且对后世欧洲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长篇叙事诗,据传是由盲人荷马根据人们的口头传说整理,润色而成。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书都取材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间的特洛伊战争,不过不是从战争开始到战争结束,而是以战争为背景,各取其中一小部分来叙述。

《伊利亚特》叙述宙斯爱上了海神的女儿忒提斯,但是他从预言中得知,他与忒提斯生的儿子会比他更强大。

为了保住权力,宙斯放弃了忒提斯,并把她嫁给了凡音的一个英雄。

奥林匹斯众神都去参加忒提斯的婚礼,只有纷争女神没有受到邀请。

为了报复,纷争女神在婚宴中扔下一只金苹果,上面写着“给最美的女神”。

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美神阿芙罗狄忒都认为自己最美,自己应该得到金苹果。

宙斯将裁判权交给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

三位女神为了得到金苹果,纷纷向帕里斯许愿。

美神阿芙罗狄忒许诺道:如果我得到了金苹果,我将把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送给你做妻子。

于是,帕里斯最后决定将金苹果送给美神阿芙罗狄忒。

得到了金苹果的美神,也如约帮助帕里斯拐走了希腊的绝世美女——海伦。

于是希腊人推选阿伽门农作为联军统帅,前往攻打特洛伊。

战争进行了十年,众神各助一方。

最后,希腊人用著名的木马计战胜了特洛伊人,毁灭、洗劫了繁华的特洛伊。

《奥德赛》以返乡行为背景叙述在攻陷特洛伊之后奥德赛归国途中的十年漂泊,而且集中描写的只是这十年中最后一年零几十天的故事。

奥德赛在班师途中迷失道路,辗转漂流了10年才得以重返故乡。

史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开始写他第十年漂流到斯赫里岛上,受到当地国王的款待。

他向国王讲述了自己海上漂流的经历:他在海上遇上了风暴,独眼巨人库克罗普斯吞食了他的伙伴,神女喀尔刻又把他的其他同伴用巫术变成了猪。

他游历了冥土,见到了许多熟人的亡魂,躲过了用歌声惑人的塞壬妖岛,逃过女妖斯库拉和藏在漩涡下的女妖卡律布狄斯,他在船只被宙斯击沉后流落到一个海岛上,被女神卡吕普索挽留,七年后才离开。

之后他来到了斯赫里岛。

国王听完他的遭遇后,派船送他回家。

与此同时,他的儿子帕雷马科正在四处寻找他的踪迹。

伊大卡的贵族以为奥德赛已经死去,也正纷纷追求他的妻子皮涅罗普,逼迫她改嫁,皮涅罗普用尽了各种方法拖延。

最后奥德赛扮成乞丐终于回到家中,与其子杀尽那些卑鄙的恶人和小人,恢复了他在伊大卡的权力,与妻儿团聚过上了美满生活。

在读《荷马史诗》时,我有一种百感交集的滋味,里面有着艰难、悲哀、痛苦,也有着一丝快乐和希望。

书中情节生动,引人人胜。

书中的英雄人物热爱生活,追求道德,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奥德修斯不怕困难,用他非凡的智慧和意志战胜各种磨难的精神,告诉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也要有毅力,不能畏缩不前。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正义必定战胜邪恶,我们要做善良、正直、勇敢的人。

3、《源氏物语》《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

它讲述了日本平安朝的一个爱情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光源氏,因皇帝不希望他卷入宫廷斗争,因此将他降为臣籍,赐姓源氏。

故事围绕他和一系列女子的爱情展开:早先他因为得知父亲桐壶帝的宠妃藤壶长得很像自己已故的母亲桐壶更衣,因此时常亲近藤壶,直到长大后竟演变为对藤壶有恋慕的感情;然而藤壶毕竟是后母,即使年纪只差五岁,仍不能亲近,因此源氏终身都在追求有如藤壶一般的理想女性。

后来他找到了藤壶的侄女,长得和她很相似,便带回家中教养为心中的理想女性,此女即后来的紫上。

然而紫上在名份上并不是源氏的正妻,在源氏的晚年,他受其兄朱雀院之托,娶了自己的侄女,即朱雀院与藤壶之妹所生的女三宫做正妻。

此举让紫上心碎,而年龄跟他相差颇大的女三宫最后也与人私通生子。

之后女三宫出家,紫上不久病逝。

源氏在经历世事后,也出家为僧。

拜读了日本作家紫氏部的这部名作,读完以后感触良多,除了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异域风情和主人公与多位姣美的淑女之间缠绵的爱情使我心生向往,其中几位女子的命运也颇有其耐人寻味之处。

《源氏物语》中的“光源氏”一生拥有众多女人,一经和他有了或长或短的关系,他都会供她们生活之需,多方关照她们的生活。

但他的最爱却是藤壶女御,她既是他的继母又是他的初恋“情人”。

“光源氏”的生母桐壶更衣在他年仅3岁时就在周围女人的妒忌声中忧郁病逝,其父桐壶天皇又娶了与桐壶更衣容貌酷似的藤壶女御。

自此“光源氏”便把对母亲的一腔思念和爱转移到了这位继母身上。

他的父亲念他自小缺少母爱,嘱咐藤壶女御多多亲近他。

不想,这一对美丽绝伦的非亲生的母子之间在日常的耳鬓厮磨中产生了不应有的感情,发生了乱伦的事情,竟然还怀上了孩子。

藤壶女御贵为“后妃”本应仪态万方,母仪天下,一时的冲动酿下了如此大祸,心理的压力可想而知,她怀着对天皇的愧疚之心,又为肚子里的小皇子的前途命运担忧,日夜害怕事情败露大祸临头,只得硬起心肠,割舍爱情,断然拒绝“光源氏”日后的求欢,毅然决然疏远了“光源氏”。

而“光源氏”对异性的爱慕和幻想是被这位继母唤醒的,他始终无法将爱转移到同样高贵而美丽的妻子“葵姬”身上,只因桐壶天皇的一句“童发已承亲手束,合欢双带结成无”和左大臣的“合欢朱丝绾同心,只愿深红永不消”就结成了这门看起来门当户的姻缘,但婚姻的红线并不能将这对美丽的人儿拴在一起,身份高贵的“葵姬”又放不下“架子”撒娇撒痴承欢自己的男人,“葵姬”只得像一朵寂寞的鲜花悄悄地枯萎,最后凋谢了。

紫儿应该可称是光源氏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了。

她虽非光源氏的原配,但她从幼年起就与源氏相伴,由源氏亲自教养成人。

紫姬从10岁就被“光源氏”收养,由他亲自调教,使之逐渐成长为一个容貌美丽,性情温婉,涵养深厚,心地善良,心胸宽广的完美女性。

紫姬,可以说是一个集美丽、才华、贤德于一身了,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源氏亲手“打造”出来的复制品,也还是离源氏以藤壶女御为原型幻想出来的完美女性形象也还是有距离。

可以说,源氏对于她的抚育有点类似于今日十分流行的恋爱养成游戏,完全按照自己心中所向往的理想伴侣的形象来培育紫儿,而紫儿在他的精心教养下也确实在品格、仪态、才貌上超出了源氏身边的其他女子,并在源氏的正妻葵姬死后成为了源氏的嫡夫人,与源氏相伴直至终老。

她看似尊荣无比,幸福美满。

实则只是一个可怜的傀儡。

虽然源氏情人无数,风流成性,但始终把她放在第一位,给予她其他情人从未拥有过的地位以及长久的感情,甚至在她死后了却尘缘,皈依佛门。

然而,她真的幸福吗?我想紫姬本人是很难就这个问题作出客观回答的。

她或许会很轻易地说自己很幸福,但作为源氏一手抚育成人的情人,她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都是按照源氏的想法建立的,所以她可能永远不会明白自己真正想得到的幸福是什么,因而,她所谓的幸福,并不是她的幸福,而是——他的。

“为了他快乐而活”,我想从紫姬十岁那年被源氏收养开始就注定是她一生的宿命了吧。

于是,她由他,他的情人,她包容;他的儿女,她疼爱;他的疲惫,她抚慰;他的缺点,她统统看不见。

她愿以源氏的幸福为幸福,她真的这样做了,她为了他而活,就这样活过了一生。

作为一名伴侣、一位母亲、一个情人,她无疑是完美的,而作为她自己,她却有太多太多的遗憾了。

她没有得到父母的怜爱,没有兄弟姐妹可以相依,没有亲生的儿女承欢膝下,她甚至没有过完她的童年就被牵扯进了一个男子的恋爱养成游戏里。

可以说,她生命中唯一的慰藉,就是那名男子的爱,然而那名男子却是一个多情之人,他有太多的感情要去给,有太多的爱人需要他的安慰。

可是……他难道不知道吗?在她的生命里除了他——就没有别人了。

后来,源氏年岁已长,收敛了许多,不再轻易眠花宿柳了,紫夫人以为终于可以与那源氏两人相守了,可谁知半路又杀出一个三公主,以堂堂公主的身份带着先帝的嘱托,嫁予了源氏。

于是,梦又碎了,她终于开始思考自己这一生:“这种世态小故事中,记述着轻浮男子、好色之徒及爱上用情不专之男子的女人,以及他们的种种经历。

然结局总是美女子归依一个男子,生活终于安定。

但我的境遇却甚独特,总是漂泊不定。

诚如源氏主君所言,我较常人幸运,可是,难道我必得忍受常人难忍之愁苦,郁郁以终么?唉,人之一生,何其乏味呀!”至此,她意识到了自己难言的痛楚与得不到的幸福,之后便缠绵病榻,带着永恒的遗憾,溘然长逝。

美丽的人或事总不能长久,而人们最想得到的往往总得不到。

在这世上有多少人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呢?4、《堂吉诃德》翻看了世界名著《堂吉诃德》,书中滑稽但不乏真诚的“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让我在捧腹之余感慨颇多。

堂吉诃德读骑士文学入了迷,他不仅心中向往骑士生活,而且把这一愿望付诸行动,几度离家,要除强扶弱,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以名垂史册。

理想与现实的极不协调创造了一幕幕滑稽的场面,这个痴迷骑士文学的乡绅堂吉诃德,直至临死才悔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