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模拟试卷3附参考答案1.财政的本质是()。
A.物物交换;B. 社会财富的使用;C. 货币收支关系;D.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生产发展的规模决定()。
A.财政分配的规模B.财政分配结构C.财政分配政策D.财政分配增长速度3.税负转嫁的程度取决于( )。
A.商品的供求弹性B.价格变动C.计划价格D.指令性计划4.教育支出,尤其是高等教育支出,应属于()。
A.纯公共产品B.混合公共产品C.私人产品D.企业产品。
5.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A.剩余产品B.社会总产品C.必要产品D.社会财富6.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是()。
A.纳税人B.征税对象C.税率D.计税依据7.现行增值税属于()。
A.价内税B.价外税C.价内税与价外税并存D.从量税8.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商业保险 B.社会救助C.社会福利 D.社会保险9.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可以减征30%的所得是()。
A.工资所得B.稿酬所得C.讲学所得D.股息所得10.下列政策手段中不属于财政政策手段的是()A.公共支出B.税收C.公开市场业务D.公债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答题表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财政属于()。
A.历史范畴B.经济范畴C.生产范畴D.分配范畴2.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国家财政是指A.原始社会国家财政B.奴隶制国家财政C.封建制国家财政D.资本主义国家财政3.下列税制要素中,属于加重纳税人负担的措施有()。
A.税收附加B.加成征收C.规定起征点D.加收滞纳金4.下列各项措施中,能够带来正外部性的有()A.造纸厂对河流造成污染B.植树造林C.河流上游修建水库D.水泥厂造成的粉尘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方式通常有()。
A.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B.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C.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D.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购买性支出2.公共产品3.流转税4. 销项税额5.规费收入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 什么是财政?如何正确理解财政的概念?2.与私人投资相比,政府投资有什么特点?3.简述组织财政收入应遵循的原则4.什么是增值税?增值税有什么特点?5. 从经济角度看公债有什么作用?6、什么是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五、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钢材5000吨,共付款1000万元(含增值税),已验收入库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当期将其中4500吨用于生产应税产品,500吨用于本单位福利设施工程,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期销售各种应税产品1500万元,应税产品用于本企业基本建设工程按出厂价计算计150万元,该应税产品适用税率17%,试计算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和应纳税额。
2.某国有企业当年度境内经营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万元,其在A、B两国设有分支机构,A国分支机构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万元,其中生产经营所得为800万元,税率为25%,特许权使用费1200万元,税率为20%;B国分支机构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万元,其中生产经营所得为800万元,税率为40%,租金所得200万元,税率为30%,试计算该企业当年应纳的企业所得税。
3.某酒厂2012年6月份生产粮食白酒10吨,其中5吨用于连续生产滋补酒,生产滋补酒15吨,全部售出,每吨售价8000元。
其余5吨用于其他方面,无同类产品销售价格,生产成本为9000元/吨,成本利润率为10%,计算其应纳的消费税额。
(滋补酒税率10%)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功能差异,并阐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协调与配合。
2.联系实际谈谈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
参考答案1.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在市场上买商品和劳务的各类支出。
2.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或享用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3. 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对象征收的各种税的总称4. 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
5.规费收入——是指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单位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时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 什么是财政?如何正确理解财政的概念?答:财政即国家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并以其为主体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理解财政的概念(1)财政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运用政治权力的分配(2)财政分配的对象(或客体)是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保证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4)财政的本质不是物,不是货币收支,而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2.与私人投资相比,政府投资有什么特点?答:政府投资——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投入资金用以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
特点:(1)投资目标: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2)资金来源:预算资金或利用政府的身份融资(3)投资领域: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项目。
3.简述组织财政收入应遵循的原则答:(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原则(2)兼顾三者两级利益原则;(3)“合理负担”原则“量能负担”4.什么是增值税?增值税有什么特点?答:增值税是指以商品流转各个环节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特点:(1)征税范围广泛,税源充裕(2)税不重征(3)普遍征税,道道征税(4)同一商品,同一税负(5)税收负担具有转嫁性5. 从经济角度看公债有什么作用?答:公债——是指国家以债务人身份,采用信用的方式,向国内外举借的债务。
从经济角度看其作用有:(1)调节积累与消费,促进两者比例关系合理化;(2)调整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3)调节金融市场,维持经济稳定;(4)调节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
6、什么是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标准,无偿地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特征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或规范性。
五、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钢材5000吨,共付款1000万元(含增值税),•已验收入库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当期将其中4500吨用于生产应税产品,500•吨用于本单位福利设施工程,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期销售各种应税产品1500万元,应税产品用于本企业基本建设工程按出厂价计算计150万元,该应税产品适用税率17%,试计算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和应纳税额。
解:进项税额=1000/(1+17%)×17%×4500/5000 = 130.77(万元)销项税额= (1500 + 150)×17% =280.50(万元)应纳增值税税额=280.25– 130.77 =149.73(万元)2.某国有企业当年度境内经营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万元,其在A、B两国设有分支机构,A国分支机构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万元,其中生产经营所得为800万元,税率为25%,特许权使用费1200万元,税率为20%;B国分支机构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万元,其中生产经营所得为800万元,税率为40%,租金所得200万元,税率为30%,试计算该企业当年应纳的企业所得税。
解:应纳税总额=(4000+2000+1000)×25%=7000×25%=1750(万元);A国扣除限额=2000×25%=500(万元)A国实缴税款=800×25%+1200×20%=440(万)小于500(万),A国可以抵扣所得税440(万元)B国扣除限额=1000×25%=250(万元)B国实缴税款=800×25%+200×30%=380(万)大于250(万),B国当期可以抵扣所得税2500(万元)则企业实际应纳所得税=1750-440-250=1060(万元)3.某酒厂2012年6月份生产粮食白酒10吨,其中5吨用于连续生产滋补酒,生产滋补酒15吨,全部售出,每吨售价8000元。
其余5吨用于其他方面,无同类产品销售价格,生产成本为9000元/吨,成本利润率为10%,计算其应纳的消费税额。
(滋补酒税率10%)解:(1)该酒厂以自制粮食白酒用于连续生产滋补酒不纳税,用于其他方面的,应于移送使用环节纳税。
(2)用于其他方面的粮食白酒的应纳消费税额从量税额=5×1000×2×0.5=5000(元)从价税额= {[9000×5×(1+10%)+5000]}÷(1-20%)×20%= 68125×20%= 13625(元)(3)滋补酒应纳税额为=8000×15×10%=12000(元)(4)该酒厂6月份应纳消费税总额为=13625++5000+12000=30625(元)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功能差异,并阐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协调与配合。
答题要点:功能差异:(1)财政政策调控主要从分配领域调节社会总需求;而货币政策调控则主要从流通领域调节社会总需求。
(流通中货币总量)(2)财政政策调控侧重点是调控国民经济结构;而货币政策调控侧重点是国民经济总量。
(3)政策调控中的货币流向不同(4)两大政策的时滞性不同协调与配合:(1)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搭配,即“双紧组合”(2)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搭配,即“双松组合”(3)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搭配,即“松紧组合”(4)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搭配,即“紧松组合(5)中性财政政策与中性的货币政策搭配,即“均衡性组合2.联系实际谈谈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
答题要点:(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3)经济稳定增长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