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塑料发展现状

我国塑料发展现状

前言大陆塑料工业是建国后逐步发展起来的。

60年来,以塑料加工业为核心,包括塑料用原料—合成树脂工业、助剂及添加剂、塑料加工机械与模具制造业在内的新型朝阳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达,从弱到强健康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其年平均增长速度始终高于国民经济总的增长速度,达到10%以上。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五”期间全行业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翻番,在“十一五”期间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推陈出新,经过金融危机洗礼之后出口增速逐步回升,呈现出旺盛的增长势头,逐步拉近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整个行业的实力在不断增强,实现跨越式发展,正在由大国向强国迈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一、大陆塑料制品业蓬勃发展,成为世界塑料工业增长极进入新世纪以来,大陆塑料制品业以高于国家GDP增速增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00-2005年间,各项经济指标实现翻番,超过预期完成“十五”计划目标。

2008年中国塑料消费量已超过6000万吨,占世界塑料消费量2.45亿吨的五分之一强;人均消费46kg,超过国际40kg的平均水平。

1、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发展前景看好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8年塑料制品业共有9万5千个企业法人,387.4万从业人员。

塑料制品业主营业务收入11362.8亿元,利润总额645.9亿元,利润率仅为5.7%。

2008年末塑料制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为36.1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为0.38%。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塑料制品业规模以上企业16277个,累计完成产量达3713.7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0.10%,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9638.36亿元,同比增长20.86%,占轻工行业总产值93898亿元的10.26%,居第三位。

工业销售产值为9407.07亿元,同比增长20.50%,产销率为97.60%,保持较高水平。

2009年1-11月份,19369个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873.02亿元,同比增长12.48%;其中新产品产值496.64亿元,同比增长8.51%;工业销售产值9626.03亿元,同比增长12.40%,产销率97.50%;其中出口交货值1608.26亿元,同比增长-6.67%。

2009年1-11月份,19192个规模以上企业平均从业人员240万人,同比增长0.03%,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354.79亿元,同比增长11.27%;利润总额435.48亿元,同比增长28.11%;利税总额685.17亿元,同比增长25.75%。

出口额297.40亿美元,同比增长-6.37%;进口额102.67亿美元,同比增长-8.42%。

可以看出大陆塑料制品业已经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生产销售恢复了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回升。

2、生产已回升到危机前增幅,凸现旺盛的发展潜力在遭遇金融危机最为困难的2009年,塑料制品生产从4月份起逐月回升,以年均10.64%增幅稳定增长,与2008年10.10%的增幅相当。

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塑料制品产量达4479.28万吨,工业总产值增长达12.48%,凸显大陆塑料工业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

除其它塑料制品仍为负增长外,农用薄膜、塑料管道、塑料条棒型材、塑料丝及编织制品、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均获得超过18%的增长。

其中塑料管道和塑料编织制品为最先从金融危机中恢复增长的品种。

3、行业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中西部地区增长迅猛大陆塑料制品行业生产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其主要生产地区集中在我国东南沿海。

2009年塑料制品产量地区分布如下:广东省塑料制品产量达1052.32万吨,同比增长-0.50%,仍居全国首位;浙江省为811.50万吨,同比增长6.60%,居第二位;山东省为438.54万吨,同比增长12.37%,居第三位;江苏省为401.40万吨,同比增长10.05%,居第四位;辽宁为275.21万吨,同比增长18.56%,居第五位。

其他河北、河南、安徽、四川、福建塑料制品产量介于140-160万吨之间。

广东、浙江、山东、江苏、辽宁五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五省塑料制品产量合计为2978.97万吨,占塑料制品产量总计的66.5%值得注意的中西部省份塑料制品产量显示了高速增长的态势。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因配套工业强劲发展而基本成熟,塑料工业从规模到技术水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

近几年来随着东部劳动力和用电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紧缺,部分产业、产品逐步向中西部转移,以满足中西部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通过市场需求逐步实现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

如湖南、重庆增长达61%;青海、广西、四川、内蒙增长分别达49%、45%、43%、41%;江西增长31%。

4、塑料制品出口因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增长依然乏力大陆塑料制品出口量约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产品远销海外100多个国家,大多为日用品、餐用具和包装产品,附加值不高,属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拉动生产增长效应很明显。

2009年随国际经济状况不景气、国外消费能力持续下降背景下,塑料制品出口增幅正在缓慢回升,预计2010年塑料制品出口形势仍难见明显好转。

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强力推动和4万亿投资拉动下,特别是出口退税陆续上调为塑料制品出口带来利好。

2009年1-11月,大陆塑料制品出口额达297.40亿美元,同比增长-6.37%。

除人造革、合成革、塑料鞋和小部分门窗、其他建筑用塑料制品出口略有增长外,其余塑料制品出口均为负增长。

二、子行业蓬勃发展,应用领域在拓宽中国塑协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并根据产品品种不同和专业市场细分需要申请设立了33个专业委员会,服务和指导子行业发展。

迄今为止,各专委会研究行业状况,分析经济运行态势,积极拓展服务领域,目前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发展重点是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塑料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要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培育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要增强品牌企业实力,提高产业集中度;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要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提升行业总体科技水平。

1、建筑塑料应用前景看好,产业集中度提升塑料建材产品尤其是塑料管材、异型材及门窗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品种的系列化、多样化、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在市政建设、建筑外墙保温需求仍在快速增长,许多国外友人看好大陆塑料工业的发展前景。

塑料建材包括塑料管道管件、型材、板片材、保温隔热材料,土工材料、塑木材料、屋顶覆盖材料以及室内装饰材料等。

塑料建材新品不断推出,产业聚集度高,集群化、规模化明星企业不断涌现。

其中塑料管道、型材是建筑领域、市政工程应用主力产品,发展前景看好,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随着大陆基础建设投资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4万亿投资拉动政策刺激下,建筑塑料保持较高增幅。

据国家统统计局数据,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塑料管材及管件产量达580.37万吨,同比增长18.92%;塑料板片材产量达320.25万吨,同比增长6.37%;塑料条棒型材产量达160.37万吨,同比增长19.19%。

塑料管道行已普及应用到建筑给、排水,建筑供暖,城市燃气输送,农村沼气输送,城镇自来水、市政排水、排污,农村人畜饮水改造,农业灌、排,电力,通讯,矿山、工业等诸多领域。

塑料管道行业目前加工能力已超过600万吨,产业集中度高,规模企业数量多,生产能力1万吨以上的企业超过了100家,有近20家企业的生产能力已达到和超过10万吨。

可见,在目前金融危机影响下,塑料制品行业多个品种受到影响,但是塑料管道产品生产、销售仍然蓬勃发展,市场需求旺盛。

塑料异型材及门窗制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塑料异型材生产线一万多条,产能约800多万吨,生产企业1000余家。

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支持下,2009年国内市场需求达500多万吨,实际产量约400多万吨,年需求PVC树脂约350万吨以上,约占我国PVC树脂总产量40%。

外贸出口主要集中在国内近二十家大中型企业,是引领行业发展、科技领先、质量信誉及国内外知名度高的支柱企业。

2、塑料包装稳步增长,市场应用份额持续扩大塑料包装产品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及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

塑料中空容器、软包装薄膜、复合膜、塑料编织、泡沫塑料等包装产品随着市场变化与客户需求不断更新换代,产业结构逐步得到调整,产品结构趋于合理。

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塑料薄膜产量为690.43万吨,同比增长12.06%,完全转变了2008年负增长的颓势。

尤其是农用薄膜增长达18%,为新世纪以来增长最高位,凸现大陆随着农产品科技投入提升、产量逐年增大的旺盛需求,农用塑料制品为农民增产增收发挥着重要作用,凸现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取得成效。

大陆塑编企业7300多家,从业人数约40余万人,拥有各种型号圆织机约22万台,年生产能力约880万吨。

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塑料丝及编织制品产量达581.56万吨,同比增长26.58%,占全国塑料制品总产量的13%,是除塑料薄膜之外的第二大塑料包装品种。

自2005年以来塑编产品每年增长幅度在23.83-31.51%之间,持高速发展态势。

经过市场细分和不断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蓬勃发展,即使金融危机期间也以较快速度增长。

泡沫塑料和塑料包装箱及容器的增长类似于薄膜,产量分别达187.05万吨、274.50万吨,分别实现了15.81%和20.67%的增长,改变了2008年低增长和负增长的态势,在金融危机大潮中逆市而起,取得不俗业绩。

塑料中空制品行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新原料、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产品更新快。

产品结构从单一小型包装桶、瓶向多品种、多样化、大型化、功能化方面迅速发展。

饮料、啤酒、矿泉水、药品、化工、日用化妆品、汽车等广阔市场持续增长,促进了塑料中空制品的发展。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塑料中空制品(塑料瓶、塑料桶、塑料箱、塑料托盘等)总产量超过500万吨。

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塑料包装箱及容器产量为274.49万吨,同比增长20.67%,为近年来最高值。

大陆托盘用量超过9亿个,年增长还将保持15%以上。

塑料托盘和塑木复合材料托盘因其节约木材、防虫害(光肩天牛虫)、耐水耐潮、耐气候腐蚀、强度高、弹性好,且可反复使用,更可连续化高效生产,比传统木制托盘周转率提高了3-5倍,优势突出。

目前国内需求量约为2000万个,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大陆吹膜、复合、彩印、制袋行业规模越来越大,2009年各种功能性薄膜的产量约165万吨,主要包括耐蒸煮、抗静电、高阻隔、抗菌、纳米薄膜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