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S算法原理及推导[1]
(8-1-6)
和自相关函数矩阵
{ } RXX = E X (k)X T (k)
(8-1-7)
则均方误差(8-1-5)式可表述为
{ } { } E ε 2 (k) = E d 2 (k) − 2RxTdW + W T RXXW
(8-1-8)
这表明,均方误差是权系数向量 W 的二次函数,它是一个中间向上凹的抛物形曲面,是具 有唯一最小值的函数。调节权系数使均方误差为最小,相当于沿抛物形曲面下降找最小值。 可以用梯度来求该最小值。
ε (k) = d(k) − y(k)
M
= d (k) − ∑Wi X (k − i) i =1
式(8-1-3)写成向量形式
(8-1-2) (8-1-3)
ε (k) = d(k) − W T X (k) = d (k) − X T (k)W
误差平方为 ε 2 (k) = d 2 (k) − 2d (k) X T (k)W + W T X (k) X T (k)W
M
y(k) = ∑Wi x(k − i) i =1
(8-1-1)
图 8-1 自适应线性组合器 定义权向量W = [W1,W2 ,W3 ,LWm ]T ,且
X (k) = [X ((k −1)T ),L, X ((k − M )T )]T 在图 8-1 中,令 d (k) 代表“所期望的响应”,并定义误差信号
E{W (1)} = (I − 2μ RXX )E{W (o)} + 2μ RXd
对于 k = 1 ,利用上式结果,则有
起始时,
E{W (2)} = (I − 2μ RXX )E{W (1)} + 2μ Rxd
1
∑ = (I − 2μ RXX )2 E {W (0)} + 2μ (I − 2μRXX )i RXd i=0
(8-1-21c)
(4)
R−1 XX
= Q ∑−1 Q−1
将式(8-1-21a)~(8-1-21d)代入式(8-20),结果有
(8-1-21d)
E {W (k + 1)} = Q ∑−1 Q−1RXd
=
R−1 XX
RXd
= Wopt
(8-1-22)
由此可见,当迭代次数无限增加时,权系数向量的数学期望值可收敛至 Wiener 解,其条件
(8-1-21a)
(2)
k
∞
∑ ∑ lim (I − 2μQ ∑ Q−1)i = Q(I − 2μ ∑)Q−1
k→∞ i=0
i=0
= Q[(2μ ∑)−1]Q−1
(8-1-21b)
(3)假定所有的对角元素的值均小于 1(这可以通过适当选择 μ 实现),则
lim(I − 2μ ∑)k+1 = 0
k →∞
(8-1-9) (8-1-10)
它恰好是第五章研究 Wiener 滤波器遇到过的 Wiener- Hopf 方程。因此,最佳权系数向量Wopt
通常也叫作 Wiener 权系数向量。将Wopt 代入式(8-1-8)得最小均方误差
{ } { } E
ε 2 (k) = E min
d 2 (k)
− RxTdWopt
上式两边取数学期望后,得均方误差
{ } { } { } { } E ε 2 (k) = E d 2 (k) − 2E d(k)X T (k) W + W T E X (k)X T (k) W
(8-1-4) (8-1-5)
定义互相关函数行向量 RxTd :
{ } RxTd = E d (k)X T (k)
E{W (0)} = W (0)
故
1
∑ E {W (2)} = (I − 2μ RXX )2W (0) + 2μ (I − 2μRXX )i RXd i=0
重复以上迭代至 k + 1 ,则有
k
∑ E {W (k + 1)} = (I − 2μ RXX )k+1W (0) + 2μ (I − 2μ RXX )i RXd i=0
由于 RXX 是实值的对称阵,我们可以写出其特征值分解式
(8-1-17) (8-1-18)
RXX = Q ∑ QT = Q ∑ Q−1
(8-1-19)
这里,我们利用了正定阵 Q 的性质 Q−1 = QT ,且 ∑ = diag(λ1,L, λM ) 是对角阵,其对角元素 λi 是 RXX 的特征值。将式(8-1-19)代入式(8-1-18)后得
(8-1-25) (8-1-26)
其中
eo
(k)
=
x(k)
−
WT opt
(k)
X
(k)
(8-1-27)
V (k −1) = W (k + 1) − Wopt (k) 且 T (k) 是 LMS 滤波器试图“学习”的最佳滤波器的时间变化,定义为
(8-1-28)
T (k) = Wopt (k + 1) − Wopt(k)
常用的自适应滤波技术有:最小均方(LMS)自适应滤波器、递推最小二乘(RLS)滤 波器、格型滤波器和无限冲激响应(IIR)滤波器等。这些自适应滤波技术的应用又包括: 自适应噪声抵消、自适应谱线增强和陷波等。现在,已经有许多信号处理书籍全面介绍了自 适应滤波技术。考虑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三本科生的学习基础,本章首先介绍最小均方 (LMS)自适应滤波器原理,在此基础上介绍自适应噪声抵消器及其生物医学应用,这样 安排更能够突出本教材的宗旨。
(8-1-11)
利用式(8-1-10)求最佳权系数向量的精确解需要知道 RXX 和RXd 的先验统计知识,而且还需 要进行矩阵求逆等运算。Widrow and Hoff (1960)提出了一种在这些先验统计知识未知时求 Wopt 的近似值的方法,习惯上称为 Widrow and Hoff LMS 算法。这种算法的根据是最优化方
法中的最速下降法。根据最速下降法,“下一时刻”权系数向量W (k + 1) 应该等于“现时刻”
权系数向量W (k) 加上一个负均方误差梯度 −∇(k) 的比例项,即
W (k + 1) = W (k) − μ∇(k)
(8-1-12)
式中, μ 是一个控制收敛速度与稳定性的常数,称之为收敛因子。
不难看出,LMS 算法有两个关键:梯度 ∇(k) 的计算以及收敛因子 μ 的选择。
和,即
V (k) = V n (k) +V l (k)
(8-1-24)
噪声离差V n (k) 和滞后离差V l (k) 具有以下递推式:
V n (k) = [I − 2μ X (k)X T (k)]V n (k −1) + μ X T (k)eo (k) V l (k) = [I − 2μ X (k)X T (k)]V l (k −1) − T (k)
∇[ε (k)] = ∇[d (k) − W T (k)X (k)] = − X (k) 将式(8-1-14)代入式(8-1-13)中,得到梯度估值
∇ˆ (k) = −2ε (k) X (k) 于是,Widrow – Hoff LMS 算法最终为
W (k + 1) = W (k) + 2με (k) X (k) 式(8-1-15)的实现方框图如图 8-2 所示
(8-1-13) (8-1-14)
(8-1-15)
图 8-2 LMS 算法的实现方框图
下面分析梯度估值 ∇ˆ (k) 的无偏性。 ∇ˆ (k) 的数学期望为
{ } E ∇ˆ (k) = E{−2X (k)ε (k)}
{ } = −2E X (k)[d(k) − X T (k)W (k)]
= −2[RXd − RXXW (k )]
E {W (k + 1)} = (I − 2μQ ∑ Q−1)k+1W
注意到以下恒等式及关系式:
k
∑ +2μ (I − 2μQ ∑ Q−1)i RXd i=0
(8-1-20)
(1)
(I − 2μQ ∑ Q−1)i = (QQ−1 − 2μQ ∑ Q−1)i = [Q(I − 2μ ∑)Q−1]i = Q(I − 2μ ∑)Q−1 LQ(I − 2μ ∑)i Q−1 = Q(I − 2μ ∑)i Q−1
(8-1-29)
如果 k 足够大,使得算法可以在稳态考虑,那么,式(8-1-25)和(8-1-26)的初始值
就可以置为零。
下面假定:V n (k −1) 的扰动与在向量 X (k) 中包含的所有过去的样本值独立。且还需要
假定:V l (k −1) 与 X (k) 独立,这在本质上意味着序列 X (k) 是独立的。这一假定尽管不现实,
长的时间才会收敛到最佳权值。克服这一困难的方法之一是产生正交数据。
基本 LMS 自适应算法如下:
初始化:
W (0) = 0;
R(0) = I;
选择 μ : 0 < μ < 1 λmax
For k = 1 to n final do :
W (k) = W (k −1) + 2μ[x(k) − W T (k −1)X (k)]X (k)
LMS 自适应滤波器如图 8-3 所示。
图 8 – 3 LMS 自适应滤波器
8.1.2 基本 LMS 算法的性能
LMS 自适应滤波器的性能通常用所谓的“失调量”进行评估。失调 M(k)定义为
{ } M (k) E 1V (k −1)T X (k) /2
式中,V (k) 是自适应滤波器与最佳滤波器的离差。 根据 Macchi(1986)的分析,LMS 滤波器与最佳权的离差V (k) 可以写成两个离差分量之
(一) ∇(k) 的近似计算
精确计算梯度 ∇(k) 是十分困难的,一种粗略的但是却十分有效的计算 ∇(k) 的近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