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星星的孩子)(1)

(数星星的孩子)(1)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
1
复习本课生字新词
学习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闯关游戏。第一关是词语关。课件出示词语,
2
会写“数”和“玉”。
两个生字宝宝被你们精彩的表现迷住了,忘了回星星家,想请小朋友们帮忙送回家,行吗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激起学生对宇宙奥妙的幻想,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创设情景,通过读、说、思、演、采访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在读中激情,感悟张衡从小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爷爷说的话。
通过课件演示
教学环境要求
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
复习生字
ppt
星星上带着生词
此时,你们想对张衡说点什么呢?小张衡怎么会知道这些的呢?
爷爷已经告诉张衡了,他记住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几次起来看星星呢?
这个发现对他是个巨大的鼓舞,张衡更加热爱天文了,他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哪一位张衡来回答:你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呢?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1、3、4自然段,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看星星的。
数星星
交流感受
思考、交流
思考交流
小声读爷爷的话,用“——”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思考感悟,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奶奶的话
课件出示张衡的话。
课件出示爷爷的话
出示星空图、课件演示北斗七星绕北极星转动的情景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进入文本,创设情境,在对比中体会张衡爱观察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
2
掌握课文内容
按课文内容填空1)满天的星星像( )撒在( )里。
(2)那七颗星,连起来像( )叫( )。
(3)北斗星总是绕着( )转。
3
句式训练
1.照样子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例:蜜蜂采了蜜。蜜蜂飞进了蜂房。
蜜蜂采了蜜飞进了蜂房。
(1)张衡坐在院子里。
张衡指着天空数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让学生更了解张衡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听了爷爷的话,他是怎么想,出示句子: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在学生读之后教师进行采访,爷爷已经告诉张衡了,他记住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几次起来看星星呢?并通过创设情境:夜渐渐深了,村子里静悄悄的,张衡——午夜十二点,大家都进入梦乡了,张衡又——冷晨三四点,喇叭花吹起了小喇叭,张衡再一次——引导学生了解张衡是个不怕苦、不怕累,对不明白的问题不弄明白是决不罢休的。
个性化教学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你知道哪些星座?让学生演示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转动的情况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学生找不到表示动作的词,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画正确;不理解爷爷说的话,一句一句的指导他们理解
形成性检测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检 测 题的 内容
1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听写词语:数不清、珍珠、距离、钻研、睡觉、勺子、玉米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书设计
29数星星的孩子
张衡
仔细观察刻苦钻研
著名的天文学家
教学策略阐述
(1)初读,引发思考:爷爷已经告诉张衡了,他记住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几次起来看星星呢?
(2)创设情境引读,加深理解,丰富文本。
课件出示:——起来看星星。引读。
(3)指导朗读,激情。
(三)总结
这个发现对他是个巨大的鼓舞,张衡更加热爱天文了,他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
1、情境中体验,读读悟悟,深化学生的感受。
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验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自己做一做、自己数一数,在情境中体验。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情境体验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3、课件出示张衡的话。
理解这句话:小张衡怎么会知道这些的呢?
4、读读奶奶和张衡的对话。
(二)创设情境,看星星。
1、课件出示爷爷的话。
(1)爷爷的话中告诉我们哪些天文知识?
(2)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师相机出示星空图、课件演示北斗七星绕北极星转动的情景,做辅助介绍。
2、课件出示:“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
学生们表演读,数完星星之后对张衡数星星体会得更深刻了,他们不仅从“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中体会到了张衡的认真,耐心,甚至于还体会到了他对星星的喜欢,他数星星时的困难,星星不停地在动,眼都看花了,手都酸了……
接着问孩子们想对张衡说些什么?孩子们就有话可说了,因为他们有了这样一种情感的体验。这种感受也就深了。
2、自读、自悟、自得,在角色体验中感受张衡数星星的决心和对星空的认识。
在进行二、三两小节的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会奶奶对小张衡的疼爱,学着奶奶的语气笑着劝劝张衡。从中他们体会到了张衡不是第一次数星星,体会到奶奶认为星星是数不清的。
读读张衡的话问问学生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在一遍遍的自读中去感悟张衡数星星的决心之大。读懂他已经知道了一些关于星空的知识,这与他不停地数星星,认真地数星星是分不开的。
注意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用孩子的眼光、孩子的思维、孩子的语言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表现,创设情景,通过读、说、思、演、采访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在读中激情,感悟张衡从小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进行语言实践,让语言与思想共振。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本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详细阐述并绘出流程图)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题名称
数星星的孩子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二(1)
授课时数
一课时
设计者
叶秀治
所属学校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阳翟小学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本文介绍一些自然科学常识,更确切地说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通过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第—节通过对张衡数星星的样子及具体如何去数来反映张衡的认真态度。第二节通过奶奶认为张衡“傻”从侧面来反映张衡的刻苦。第三节通过张衡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来反映张衡观察的仔细及决心。第四节通过爷爷的话来告诉张衡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这跟下文张衡几次起来看星星又有直接的关系。第五节是对全文的概括。由此可以看出,全文实际上都是通过言行来表现张衡刻苦钻研、认真思考的品质的。
最后让孩子们进行角色体验,分别读读奶奶的话和张衡的话。加上表情和动作。让孩子们在角色体验中感受到不同人物的不同的情感。
3、为了让学生理解爷爷的话,让学生自读爷爷说的话,画出爷爷告诉苏我们的天文知识,运用课件来解决这个难点,我是这样做的:学生交流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演示。如,认识北斗七星和北极星,及北斗七星是怎样绕着北极星转的?(课件演示)北斗星绕着北极星转。还有,在帮助学生理解“一组一组”是怎样分的,利用课件举几组根据它们的样子起名星座的名字。这样,通过媒体化抽象为形象,既突破了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懂得一些自然科学常识。
课程标准提出,二年级学生应“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复习本课生字新词,会写“数”和“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涵的道理。
过程和方法:
创设情景,通过读、说、思、演、采访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在读中激情,感悟张衡从小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激起学生对宇宙奥妙的幻想,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个别差异大,思维活跃,容易发散,注意力比较不能集中
初始能力:
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喜欢质疑
信息素养:
学生由于年龄小,且由于环境的限制,大部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还较低下,不过对于阅读文物捕捉文字信息的能力还算可以。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复习生词,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词
2、出示生字: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3、范写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交流
书空
练写
展示、评议
课件出示生词
实物展台
利用低年级孩子的活泼好动,调动他们主动读词、识字
情境朗读,感悟理解
(一)进入文本,数星星。
1、课件出示: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1、加深对张衡的认识。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课件展示地动仪、浑天仪和候风仪的图片。
2、出示张衡画像: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
(哪位小张衡来回答?)
小结应该向张衡学习些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