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所谓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变化都可以称之为心理发展,如由于病理原因而导致的心理变化就不属于发展的范畴。
微系统微系统主要是指家庭成员、教师以及同伴和青少年所构成的一个个子系,包括家庭子系统、师生子系统和同伴子系统。
自我概念最近发展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影响青少年发展的学校因素选择题第一个选哪个心里学家科尔伯格弗洛伊德的那个是什么期啊 BBB 发散性思维的特点(ABC?)。
答案A. 流畅性B. 变通性C. 独创性D. 新异性16ACDABCDD“有机体有一种先天的‘自我实现’动机,它表现为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种潜能的趋向”,这符合(B )关于人格的基本假说。
答案 A. 马斯洛B. 罗杰斯C. 维果斯基D. 皮亚杰展心理学依据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表现出来的共同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把个体从人出生以后的心理发展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年期、老年期,还有(AB D )。
答案 A. 乳儿期B. 少年期C. 学龄期D. 成年期格的成分主要包括(ABCD )答案 A. 认知风格B. 自我调控C. 气质D. 性格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C )阶段的发展特点是亲密对孤独。
答案 A. 成年期B. 晚年期C. 青年晚期D. 青年初期选什么?C16.据美国心理学家包德温阐述的父母教养态度与子女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地是:()答案 A. 支配---消极、依赖B. 干涉---温和、幼稚C. 不关心---冷酷、情绪不稳定D. 民主---合作、温顺 ACD11. 表现唤醒水平与作业的关系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Yerkes-Dodson Law)符合(A)分布。
答案A. 倒U型B. U型C. 指数函数D. 幂函数17题abd19 abc6-10:DBBBD 11-15:AABCB.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
心理发展:所谓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简答题和论述题21,运用皮亚杰。
皮亚杰在《儿童心理学》(1969)等著作中,对于制约儿童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1)成熟。
皮亚杰认为神经系统的成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生命的头几年,但成熟不是智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2)经验。
个体在周围环境中练习和习的经验是智力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些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
经验因素不是智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 3)环境。
主要指社会生活、文教、语言等社会环。
社会环境因素决定了社会性相互作用和社会经验的传递。
该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
( 4)平衡。
平衡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决定因素,指的是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22.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将人格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其人格发展理论又称性心理期发展论,具体如下:(1)口唇期(oral stage):从出生到 1 岁半左右。
此期婴幼儿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动为主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
(2)肛门期(anal stage):1-3 岁左右。
此期儿童性欲望的满足主要来自于肛门或排便过程。
(3)性器期(phallia stage):3-7 岁左右。
此期儿童性生理的分化导致心理的分化,儿童表现出对生殖器的极大兴趣,性需求集中于性器官本身。
他们不仅通过玩弄性器官获得满足,而且通过想象获得满足。
此期男孩会经历“恋母情节”(Oedipus complx,俄底普斯情节),对于女孩,则经历“恋父情节”(Electra complex,厄勒克特拉情节)。
(4)潜伏期(latancy stage):7 岁至青春期。
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世界,参加学校和团体的活动,与同伴娱乐、运动,发展同性的友谊,满足来自于外界、好奇心和知识满足,娱乐和运动等。
(5)生殖期(genital stage):青春期性器官成熟后即开始,性需求从两性关系中获得满足,有导向的选择配偶,成为较现实的和社会化的成人。
23.简要回答青少年注意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1.观察目的性增强青少年观察事物的发展经历了由被动消极的盲目观察项自动自觉和有目的的观察过渡的过程。
初中学生的感知活动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盲目性,主要根据成人的要求进行。
由于自身缺乏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详尽的观察计划,因此观察常消极被动,要么走马观花、粗枝大叶,要么囫囵吞枣,把握不住重点。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独立性、自觉性明显提高,逐步学会了有目的的进行观察、拟定观察计划和寻找材料。
到大学受到系统的科学训练后,大学生的观察品质得到进一步发展完善,能主动系统地界定观察对象,制定观察计划,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评价。
2.观察更具有持久性观察的持久性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以及对观察任务意义的理解而发展的,并以有意注意的维持为指标。
表现为主动排除各种干扰刺激,使观察活动更为持久。
例如,有人对中学生航模小组在一次对飞行故障的观察中的坚持性进行了统计,初二学生观察的平均坚持时间为1小时35分钟,而高一学生平均坚持了3个小时。
在一般学习活动中这一特点也很明显,而大学生在进行某项实验时常常可以连续在实验室观察若干小时以至更长时间。
3.观察精确性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对观察对象的精细性和准确率有了明显提高。
他们比儿童在观察整体的基础上,逐步学会精确辨认细节。
而这些与感受性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青少年的感受性比儿童大为提高,感觉阈限相应降低。
初中生的视觉感受性比小学生提高了60%,初三、高一的学生基本上达到或高于成人水平。
一项图形辨认能力研究设计了90幅大照片,50幅小照片,每幅小照片是大照片中的一部分,大照片上标出每一部分的数码,要求学生回答时按数码填写答案。
结果初中生的正确率为30%,而高中生超过50%。
学生逐渐可以注意观察分析事物的细节部分,而不受干扰成分(如某些强成分或感兴趣的部分)的影响。
此外,在观察人和物的特征时,青少年也更加精确敏捷。
如在人际交往中,一个眼神、动作或语调的细微变化,都容易被他们捕捉到。
4.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由于思维的相应变化,青少年观察的概括性明显发展。
他们在观察中寻找、发现事物的异同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孤立地感知相关现象。
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进行零散的观察,而是系统的进行观察,寻找食物的规律。
如在完成智力测验中“比较图画异同”或“图画补缺”之类的问题时,小学生多半以尝试解决问题,而中学生则试图通过观察寻找规律。
观察力发展水平既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同时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这就为青少年观察力的培养提空了较大的空间。
24. 简要说明影响青少年发展的学校因素。
在人的一生中,学校生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学校不仅是一个学习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锻炼自我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环境。
学校对于学生性格的影响是巨大。
1.学校环境:学校是青少年除了家庭以外最主要的社会生活场所,积极的学校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心里的发展,消极的学校环境可能导致青少年一些问题的产生。
2.学校教育:通过学校教育施加积极的影响,可以充分利用学生遗传素质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才能,也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来弥补心理发展上某些遗传因素的不足。
学校学科教育对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已有研究证明体育运动可促进青少年大脑的发展促进认知的发展,促进情感发展,意志发展以及塑造青少年的功德和规范意识。
同时研究发现音乐教育也具有同样的作用,并且通过音乐,能对一些不良心理情绪和认知进行治疗。
3.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学校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人际关系。
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师生关系可分为三种矛盾冲突型、亲密和谐型、疏远平淡型。
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带来积极的学校适应,冲突、疏远的师生关系会导致消极的学校适应。
已有的研究证明满意的师生关系会促进青少年自尊的发展,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及自我概念,还对学生的同伴关系有重要影响。
4.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在青少年期对心理发展影响很大,青少年在这个时期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需要到同伴中寻找归属和依托。
同时同伴关系是青少年成长的参照,获取消息和习得交���技巧的重要途径。
25. 结合实例,说明教育与青少年发展的关系。
学生的心理发展总是以掌握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为中介。
教育是使学生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必要条件,它决定着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和品质,尤其是创造性的差异,同时使学生心理发展显示出特定的具体形式和个别差异。
合理而良好的教育措施在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和结构上提出新的要求,传授新知识,促进青少年领会和掌握这些知识,从而增进心理发展的新因素。
总体而言,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相互依存的辨证统一体,青少年心理发展水平为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一定前提,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
青少年心理发展水平为教育提供了前提:以发展速度、发展顶点、发展时间和发展的分化和阶段为标志的青少年心理发展水平的高低影响着青少年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也制约其意志过程的提高,是教育教学活动必须考虑的因素。
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的速度、深度以及牢固程度,同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6. 从家庭、学校、社会方面论述如何促进青少年的人格发展。
一、重视家庭在人格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育适时,内容适宜,方法适合,宽严适当。
父母应尽量为孩子建设健康高雅的家庭文化环境和整洁的居住环境,建立健康和谐的家庭人际环境,并且,在这样的家庭情境中,家长应以身作则,率先示范,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以正直勤劳、好学进取的自身形象来唤起孩子对父母的敬爱、对他人的尊重、对学习的热爱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
1、加强劳动锻炼,培养青少年吃苦耐劳的精神家长必须重视和发挥劳动锻炼对孩子成长的积极作用,支持孩子参加公益活动,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及时为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要知道,对孩子来说,有些家务包含着超出本身的意义。
2、重视意志品格的培养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品格的培养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因为未来社会的竞争,不仅仅是智力和知识的竞争,更多的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坚强的意志比聪明的大脑更易让人成功。
因此,家长必须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孩子的意志品格。
3、正确认识智力因素的作用一个人的成功,I Q的作用只占20%,而EQ对人未来成就的大小起着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