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2017网络实用技术基础考试资料

电大2017网络实用技术基础考试资料

简答题:25.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4.计算机网络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若干个主机,它们为用户提供服务;
一个通信子网,它主要由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
一系列的协议,这些协议是为在主机和主机之间或主机和子网中各结点之间的通信而采用的,它是通信双方事先约定好的和必须遵守的规则
26。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

⑵资源共享所谓的资源是指构成系统的所有要素,包括软、硬件资源,如:计算处理能力、大容量磁盘、高速打印机、绘图仪、通信线路、数据库、文件和其他计算机上的有关信息。

由于受经济和其他因素的制约,这些资源并非(也不可能)所有用户都能独立拥有,所以网络上的计算机不仅可以使用自身的资源,也可以共享网络上的资源。

因而增强了网络上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提高了计算机软硬件的利用率。

⑶分布式处理一项复杂的任务可以划分成许多部分,由网络内各计算机分别协作并行完成有关部分,使整个系统的性能大为增强
27。

第7层应用层:OSI中的最高层。

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了访问OSI环境的手段。

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作为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需的功能。

它包括: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虚拟终端VT、事务处理TP、远程数据库访问RDA、制造报文规范MMS、目录服务DS等协议;
第6层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为上层用户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问题。

它包括数据格式交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

为端系统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对话控制机制。

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
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

为会话层用户提供一个端到端的可靠、透明和优化的数据传输服务机制。

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
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端的运输层送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

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
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

屏蔽物理层,为网络层提供一个数据链路的连接,在一条有可能出差错的物理连接上,进行几乎无差错的数据传输。

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
第1层物理层: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收数据则相反。

28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互连层(internet layer)
主机-网络层(host-to-network layer)
TCP/IP 参考模型与OSI 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
互连层
相当OSI参考模型网络层无连接网络服务;
处理互连的路由选择、流控与拥塞问题;
IP协议是无连接的、提供“尽力而为”服务的网络层协议。

传输层
主要功能是在互连网中源主机与目的主机的对等实体间建立用于会话的端-端连接;
传输控制协议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协议;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

应用层
应用层协议主要有:
网络终端协议T elnet
文件传输协议F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域名系统DNS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29.计算机网络中已经形成的网络体系主要有两个: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
30。

1.双绞线
1.1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
1.2非屏蔽双绞线的标准
第一类线:主要用于传输语音(一类标准主要用于八十年代初之前的电话线缆),不用于数据传输。

其数据传输速率可达4Mbps。

第二类线:传输频率为1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4Mbps的数据传输,常见于使用4Mbps规范令牌传递协议的旧的令牌网。

第三类线:指目前在ANSI和EIA/TIA568标准中指定的电缆。

该电缆的传输频率为16MHz,用于语音传输及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10base-T。

第四类线:该类电缆的传输频率为20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16Mbps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基于令牌的局域网和10base-T/100base-T。

超五类线:超5类具有衰减小,串扰少,并且具有更高的衰减与串扰的比值(ACR)和信
噪比(Structural Return Loss)、更小的时延误差,性能得到很大提高。

超5类线主要用于千兆位以太网(1000Mbps)。

另外,由欧州提出的标准七类线,为ISO7类/F级标准中最新的一种双绞线,它主要为了适应万兆位以太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但它不再是一种非屏蔽双绞线了,而是一种屏蔽双绞线,所以它的传输频率至少可达500 MHz,是六类线和超六类线的2倍以上,传输速率可达10 Gbps。

2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2.1同轴电缆结构
2.2基带同轴电缆
2.3同轴电缆应用
3光纤(Fiber)
3.1光缆结构
3.2光纤分类
局域网是在某一区域内的,而广域网要跨越较大的地域,那么如何来界定这个区域呢?例如,一家大型公司的总公司位于北京,而分公司遍布全国各地,如果该公司将所有的分公司都通过网络联接在一起,那么一个分公司就是一个局域网,而整个总公司网络就是一个广域网。

与有线网络相比,WLAN具有以下优点:
经济节约:由于有线网络中缺少灵活性,这就要求网络的规划者尽可能地考虑未来的发展的需要,这就往往导致需要预设大量利用率较低的信息点。

而一旦网络的发展超出了设计规划时的预期,又要花费较多费用进行网络改造。

而WLAN可以避免或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

33。

所谓交换,就是将分组(或帧)从一个端口移到另一个端口的简单动作。

如何作出移动决定就已经确定了是用交换机还是路由器。

如果用的是OSI 模型的第二层,那么就要用到交换机或网桥,如果是OSI 模型的第三层,那就要用到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

35.(1)通信范围大,只要卫星发射的波束覆盖进行的范围均可进行通信。

(2)不易受陆地灾害影响。

(3)建设速度快。

(4)易于实现广播和多址通信。

(5)电路和话务量可灵活调整。

(6)同一通信可用于不同方向和不同区域。

:
36。

用户接口盒主要提供以下三种连接: (1)使用同轴电缆连接到机顶盒,然后再连接到用户的电视机。

(2)使用双绞线连接到用户的电话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