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之矛盾观》复习一、考点突破:(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课标要求: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法的普遍意义,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 矛盾观的整体框架2. 准确理解矛盾的含义、基本属性及其关系3. 矛盾的普遍性4. 矛盾的特殊性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6.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7.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8. 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9.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难点:1. 矛盾观的整体框架2.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3. 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4.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近三年的新课程高考中,本讲的内容一直是考查的重点。
1. 考查题型——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
2. 能力要求——着重考查考生对哲学基本观点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能力,且对能力要求的较高。
在本讲的学习中要注意多题型、多角度去思考和把握课本的基础知识点,并着重于理解和运用。
3. 考查热点——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说明我国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意义;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运用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内容。
重点知识解读:矛盾观的整体框架矛盾含义承认矛盾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运用普特关系看问题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矛盾分析方法基本属性普遍性特殊性特征准确理解矛盾的含义、基本属性及其关系3.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正确对待矛盾,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求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
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实际运用①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城乡之间的关系②和谐社会建设与各种社会矛盾的关系4. 矛盾的特殊性含义指矛盾着的事物及事物的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一是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具体问题含义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8.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区别范围不同在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在一个矛盾中,主要方面有一个,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研究问题不同诸多矛盾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作用不同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性质方法论具体要求不同抓重点、关键和中心一般适用于“办事情”提示词:牵牛鼻子、十个指头弹钢琴、眉毛胡子一把抓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主流一般适用于“看问题”提示词:本质、主流、主体、主导、性质含义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其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简单事物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
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要着重抓主要矛盾;在认识简单事物的过程中,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关系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理论依据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相互关系原理能力提升类例1李白与杜甫被称为盛唐诗坛的“双子星”,但他们诗歌的美各有千秋。
以李白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社会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是一种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
以杜甫等人为代表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艺术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是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
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③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④艺术创作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一点通:题干主旨是“李白与杜甫诗歌的美各有千秋”,①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与题意无关;③表述错误;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B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农业农业基础建设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统筹城乡发展水利改革发展这些不同关键词的确定,告诉我们()A.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B. 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矛盾C.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转化D. 同一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一点通:题干列出了2004~2011年八年来,历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文件的关键词,说的都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只是不同的年份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显然选D;A观点对,但不符合题意;B、C表述不准确且材料中没体现。
答案:D综合运用类例1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因稳定而高速的经济增长被称为“金砖国家”,五国的发展模式各有不同: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巴西是重要的“原料基地”,俄罗斯是“能源大国”,印度是“世界办公室”,新加入的南非则是“非洲的资源库”。
这一现象() A. 证明了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B. 说明了个性寓于共性之中C. 强调了主次矛盾各有其特点D. 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一点通:题干主旨是“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因稳定而高速的经济增长被称为‘金砖国家’,”体现了五国的共性,“五国的发展模式各有不同”又体现了五国的个性,D正确;题干没提到矛盾双方,A不选;B观点错误;题干中说的不是五国的主次矛盾问题,C不选。
答案:D例2寓言故事《西邻教子》中写道: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
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故五子皆不患衣食焉。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③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④要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A. ①②B. ①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一点通:题干意为“邻居根据五个孩子的特点,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使其从事不同的工作”,做到了“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和“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故①③④正确;②的内容材料中没体现,不选。
答案:C例3下图反映了新老两代农民工之间的差异,这说明()A.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B. 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C.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D.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一点通:漫画反映了新老两代农民工之间的差异,说的都是农民工问题,但他们在不同时期的想法不同,反映的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C 正确;A观点错;B观点正确但与材料无关;D观点错。
答案:C思维拓展类例12011年4月1日起,北京市开始实施新的停车收费标准,以缓解中心城区日益严重的交通拥状况。
读下表,回答问题。
对不同区域实行差别化停车收费,体现了()A. 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B. 果断地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C. 承认矛盾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D.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一点通:A观点错;B观点与材料无关;C观点错;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对不同区域实行差别化停车收费”,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故D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D例2我国“十二五”规划指出,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走的是“国强民富”的发展道路。
“十二五”规划将“民富”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你如何看待“国强”和“民富”的对立统一关系?一点通:本题考查的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关键在于理解什么是对立,什么是统一,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最后再从反面作答:单纯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的。
答案:二者是相互区别的。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国家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个人的收入,因此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者又是相互依存的。
国家强大,可以为人民富裕创造条件。
人民富裕了,可以更好地调动人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促进国家的强大。
单纯强调“国强”或“民富”都是片面的。
要全面把握二者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例3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大地震,对全球造成了重大影响,也引发了人类的思考。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因地震和海啸所引发的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核电产业的发展问题成为世界争议的焦点,还要不要继续发展核电?人们对此疑虑重重。
有资料显示,核电站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仅是同等规模火电站排放量的1.6%;同时,核电站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
一座百万千瓦核电站每年只要补充30吨核燃料,同样功率的火电厂每年要燃烧330万吨煤。
核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技术与产业化的成熟度,优于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
但从核电发展的历史来看,核电成本高、建设周期长、核废料处理困难是影响核电发展的主要因素。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应如何看待核电的发展。
一点通:本题关键要明确“矛盾分析方法”包括哪些具体的方法,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设问是“应如何看待核电的发展”所以重点要从方法论角度作答。
答案: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科学认识发展核电的利与弊。
核电是一种低碳清洁能源,经济效益好,持续供应能力强;同时,核电也存在易泄漏、核废料处理困难等安全风险。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核电的优势与安全风险并存,在能源紧缺、全球变暖的时代背景下,核电代表着能源优质化方向,总体看来,发展核电利大于弊。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核电涉及到成本高、建设周期长、核废料处理困难等问题,各国是否发展核电,要结合本国国情,相机抉择。
例4 2011年的“一号文件”首度聚焦水利问题,将水利建设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极端灾害天气增加,我国现有的水利设施落后,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溉条件,现有灌溉条件存在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等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
据估计每年旱灾和涝灾造成的粮食损失超过千亿斤,可以说,农田水利设施落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
文件明确指出要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出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运用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中央“一号文件”首度聚焦水利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