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小说写作指导.

小小说写作指导.


巧合法:通过人物出乎意料的奇遇或事情的 某种巧合,构成曲折的故事来表现主题。
寒 冬 里(周维娜)
寒风凛冽。一个秃头的老乞丐在街头乞讨。
人们缩颈揣手,行色匆匆,老乞丐一个子儿也没有讨到。
饥寒交迫中,他发现一个衣冠楚楚的绅士朝这边走来。乞 丐忙迎上前去,伸出脏兮兮的手,颤巍巍地说:
“上帝保佑您,尊敬的先生,行行好,赏几个铜板吧。”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 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 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 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 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 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
找出写“雨”的句子,说说“雨”在这篇文章中的作 用。
一粒沙上说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
小小说的概念
小小说,又称为微型小说、一分钟小说、超 短篇小说;小小说与短篇小说、中篇小说、 长篇小说并列为小说的“四大家族”。
丈夫支出帐单上的一页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 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皮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本篇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如何? 情节: 聘小秘——起色心——老婆生气——岳母翻 脸——老婆为永绝后患,小秘滚蛋,老秘上岗(情 节曲折) 人物: 丈夫——好色之徒;妻子——性格泼辣(形 象鲜明) 主题: 见异思迁
这故事是如何产生的,为何能一波三折?
枪(台湾)林双不
车子愈往南驶,我愈觉得不对劲。司机始终不怀好 意地透过后视镜瞅着我,恐怕我是上了贼船了。报纸上 几乎天天有出租车司机在荒郊野外劫财抢色,甚至还要 伤人的报道,为什么我这么大意?
果然,车子刚开不久,我就感到异样了。司机一再 从后视镜瞅我,瞅得我心底发毛。就在这个时候,我看 到他的右手从方向盘挪开,往下伸,不知在摸什么东西, 大概是扁钻或刀子吧?车窗外一片漆黑,正是苗栗一带 的山间,歹徒下手最理想的所在。要动手了吧?我下意 识坐直身子,冷汗开始往外冒。
20美金的价值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他很累并有点烦,发 现他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爸,我可以问你一个 问题吗?”
“什么问题?”“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 钱”“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 地问。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 “小孩哀求。”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 美金。”
析: ①推动情节,雨是不幸和灾难的起因; ②以“雨”为泪水和痛苦的象征;③营造笼 罩全文的阴冷气氛。
总结:当然,《永远的蝴蝶》艺术成就是多 方面的,语言的平静,情节的反差,都给读 者心灵以最大程度上的震撼。
总结:微型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一般小说的环 境描写一样,担负了在作品中表现主题,衬 托人物,制造气氛,推动情节……等艺术重 任。很多时候用白描。
这篇小说妙在哪里?
麦克的回答看似高尚,但在结尾处,作 者却来了个意外的笔法——峭收法,十 分俏皮又含蓄,暗示了麦克的”醉翁之 意”。
峭收法:峭收法是在情节结束处异峰突起, 出人意料。它能使情节顿生波澜,令读者回 味无穷。
课堂练习
那乞丐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蓬头垢面,破衣烂 衫,伸在我面前的那双粗糙的大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
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
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
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
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
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问。 “我同时爱上了两个姑娘,她们一个长得漂亮,但
没钱;另一个长得不漂亮,却很有钱。你看我应该跟谁 好呢?” “当然是那个长得漂亮的。这年头,钱算得了什 么?”麦克坚决地回答道。 “对!”约翰说道,”谢谢你的好主意,再见。” 说完转身就走。 “等一下,约翰。”麦克叫住他,”你能不能把那 位有钱姑娘的住址告诉我?”
可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他的手又伸了上来,放在方 向盘上,பைடு நூலகம்有拿什么东西。
我看到,他又从后视镜飞快地掠了我一眼。 这一眼 非常狠毒。我有生以来不曾看过更狠毒的眼神,使我再 度直冒冷汗,再度后悔自己的莽撞。
我要去的地方终于到了。当出租车在公路局车站前
一停,我立刻打开车门冲了下去。松了一口气,才想到 还没有付钱给司机,便绕过车后,走到司机窗口,伸手 到旅行袋里掏钱。突然,车子往前冲,迅速拐一个弯, 消失在不远的街角。我最后看到的,是司机无比惊惶的 神色。
3、环境描写: 精炼、简洁,突出特征的环境
4、情节有波折 巧合法、误会法、峭收法、设疑法(悬念法)
5、结尾:小小说的灵魂
欣赏《永远的蝴蝶》,说说“雨”在这篇文 章中的作用。
找出写“雨”的句子,说说“雨”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
青、黄、红颜色的灯光。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 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 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还有什么方法使得这篇小说一波三折?
【点拨】误会法,爸爸以为儿子借钱是要去 买玩具,发怒了;爸爸见儿子已经有钱还要借 钱,生气了。一个又一个误会,直到结尾才 揭开了谜底——”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 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 明天请早一点 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课堂练习: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 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哦,”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 我10美金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 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 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 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孩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生气。后来,他平静下来了。开始想 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 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怜悯之情由然而生:为了生计,在饥寒交迫、贫困 交加中苦苦挣扎,真是可怜。我掏遍了所有口袋,想给 他一点钱,却连一个硬币也找不到,除了手中攥着的那 张百元大钞。
那乞丐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突然…… 原文:
突然他将手伸入怀中,掏出一大把揉皱的零钱来对 我说:“我能找开!”我的手僵硬地呆滞在半空中。
是什么问题诱惑你赶快读完这篇小说?
是什么问题诱惑你赶快读完这篇小说?
五岁的儿子为什么要问爸爸一小时可以赚多 少钱 在得知爸爸一小时赚20美金后为什么要 向爸爸借10美金,当爸爸给他10美金以后, 儿子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 慢慢地数着,他想干什么?
这就是悬念的魅力。巧设悬念可以吸引读者 去寻求谜底,从而有效的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一,二,三,”这个神智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 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 挺了挺身板,开口了,“小姐,”他说, “—————— ——”
车厢里一片静,静得可怕。
原文: “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 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 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 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
戛然而止,含蓄隽永 解决矛盾、解开悬念 出人意料,深化主题 借助神态和环境描写 ,表达观点、态度
书法家
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 他留字。“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地提起笔,歪 着头问。“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好字 吧。”“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 腕落下笔去。立刻,两个劲秀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 上:“同意” 。人群里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有人大声 嚷到:“请再写几个。”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 地说:“……”
误会法:1、作品中的人物迷惑于事物的表面现象,
从而引起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造成悲剧或喜剧 性的冲突2、可以是一方误会另一方,也可以是双 方互相误会;可以是一个误会,也可以是多个误会; 可以是悲剧性的误会,也可以是喜剧性的误会。
课堂练习:
三个男人提着行李气喘嘘嘘地赶到火车站时,火 车正鸣着长笛向外缓缓驶出,于是三个人急忙沿着 站台追赶火车。其中两个人身强力壮,终于在千钧 一发之际,跳上了最后一节车厢,最后一个人只好 无奈地看着火车远去。突然之间,没赶上火车的男 人在站台上忍不住疯狂大笑起来。检票员不解地问 他:“你怎么啦,没赶上火车,还哈哈大笑?
一、微型小说的特点 短小精悍,寓意深远 截取片断,以小见大 布局谋篇,独具匠心 人物速写,传神写照
二、布局谋篇,独具匠心 1、“单纯”:往往是一事叙完,即成一篇,而
事件的发生又往往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绝不多 生枝蔓。
2、“明快”:就是入题直截了当,不多敷衍, 也不过分渲染,最忌未上题以前就先来一大堆 环境描写、人物介绍和心理描写。
绅士看了看这个裹着破烂棉袄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 秃头老汉,便开始摸自己的衣袋,但摸遍了衣袋也没有 找到一个铜板——他身上没有带钱。 可怜巴巴的老乞丐非常失望。
绅士踌躇了—下,摘下自己的帽子,放在乞丐摊着的手 上。
老乞丐捧着温暖的帽子不知所措,呆呆地看着绅士在寒 风中渐渐远去——因为他发现,绅士也是个秃头。 是什么使得这篇文章有趣味性?
【点拨】:这篇小说,作者设计了两个巧合。 巧合一,绅士本应该有钱,但当他准备施舍 时却发现身上没有带钱;巧合二,乞丐和绅 士都是秃头。有了这两个巧合,小说的情节 波澜起伏,读来饶有趣味。(推动情节的发 展)
(2)文中巧合处对绅士的形象有何帮助?
【点拨】:绅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乐善好施, 而是舍己助人了。这种巧合突出了绅士对乞 丐施舍的不是简单的钱、或者说是一顶帽子, 而是一片诚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