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2)

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2)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那我个人觉得这个内容挺好的,因为我发现这几年的培训很多都是有关于幼儿游戏的,所以今天我们也来详细了解一下如何支持与引导幼儿游戏。

我们大家都知道游戏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包括《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都把游戏地位和作用都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那么纲要中有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并着重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形式。

这些语言的表述都是在提示着我们广大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非常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那么幼儿游戏活动在幼儿发展时段有什么重要作用呢?下面我请大家和我互动一下:我们大家回忆一下,一说到“游戏”这个关键词,我们头脑中的直观感觉,我们的第一直觉,不用你们过多的思考,你出现的一个情境是什么?一会我们请老师代表大家说,一会我们的这个场景额可以是自身的也可以是他人的,可以是自我的体验,可以是你对情境的观察,脑中最直接的、第一直觉的印象。

(请教师发言提示:谁在玩?玩什么?怎么玩)下面我讲一下我的游戏体验,当我刚准备讲这个讲座的时候,我看到这个游戏这个词,我脑海中第一情景就是我儿童时代的游戏场景,我是一个80后,可能很多在座的园长老师年龄能比我大一些,我们玩的游戏可能不太一下,因为我是在农村长大,农活比较多,家长基本上不太管我们的学习游戏,而且那时候也没有正规的学前机构,小学时代也没有这么重的学习任务与压力,所以给了我们很多的游戏时间。

我们儿童时代的游戏虽然没有更多的成型的玩具材料支持,但是我们生活中的替代物让我们的游戏有了更多新鲜的创造和体验,比如说:我的创造体验,跳皮筋大家玩过吗?我们那时候能玩出十多种玩法,沙包的玩法,我们总是在玩的过程中去创造不同的玩法,一个沙包我们也能玩出十种二十种玩法。

嘎拉哈不知道大家玩过没有?我们那时候基本每个女孩都有一副嘎拉哈,起初是狍子或者猪、牛羊的关节涂上颜色,后来就是塑料的。

这是女孩的游戏,那男孩的游戏是什么?弹溜溜、扇啪叽。

如果在什么玩具都没有的情况下我们就玩跳山羊,那我们想想现在的有什么?感统失调训练是不?我们那时候的小孩从来不用感统失调训练,因为我们儿时玩游戏有了积极的锻炼积累,儿时的这些游戏给我们带来了非常非常多的快乐,所以一谈到游戏的时候我看到刚才发言的老师她的表情是非常愉悦的,在别人表述的时候,我想大家的心里也是充满着欢乐的,我觉得用“欢乐”这个词描述游戏体验是最恰当不过了。

我们现在的儿童进入了一个物质饱和的一个状态,应该说现在的孩子吃穿玩都不愁,物质已经达到一个极致了,到了对物质饱和排斥的一种状态,现在的孩子没有想要的东西,但是精神需要上是极度的匮乏,现在的孩子缺什么?缺自己支配的时间、缺自由选择活动的权利、缺丰富的游戏体验、缺少游戏的玩伴,所以现在我们幼儿教师就应该让幼儿多游戏,游戏中有所收获。

幼儿游戏活动的概述一、什么是幼儿游戏活动?(什么样的活动才是幼儿的游戏活动)幼儿游戏是幼儿自主参与、伴有积极的情绪体验;情节是虚构的、内容角色来源于生活;其特征有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其定义是幼儿喜爱的、积极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基本活动,是现实生活反映的活动。

从古到今,无论哪个时代,游戏永远都是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能给孩子带来一种欢乐的形式。

孩子们是喜欢的,无论是小孩子还是大孩子,可能人在没有成人之前,没有过多社会责任之前,她都能喜欢游戏。

现在很多网络游戏让成人也喜欢,痴迷于游戏,游戏是真有魅力!所以游戏的定义就是幼儿喜欢的、积极主动的。

前一阶段我们进行了区域活动展评活动,参与的老师可能会发现随着一次次的活动,老师投放的材料越来越多,孩子们就会越喜欢参与,而且会创造出一些更稀奇的玩法,比如在晨悦幼儿的建构区,我们幼教部去听了几节课,每次孩子们搭建都不一样,有高楼、城堡、铁路等,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事物,有的幼儿甚至自己创建场景,这就说明游戏是具有创造性的基本活动,而且是现实生活反应的活动。

二、幼儿园为什么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除了刚才介绍的幼儿游戏重要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还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以“幼儿为本”的要求,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因为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权利之一;我们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游戏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很多幼儿园园长老师在和我们聊天的时候提到说家长不理解幼儿园的工作,觉得我们家孩子在家里也能玩游戏,我一个月花那么多钱,老师也不教数学、识字就知道领着孩子游戏,其实我们要是把游戏的作用价值告诉家长,让家长慢慢的体验到游戏对幼儿的重要作用,那么家长就会知道原来非小学化的教育对孩子才是真正的有作用,家长会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而且还避免了小学化倾向,那么游戏有哪些价值体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游戏促进了幼儿身体发展。

发展运动技能、锻炼肢体肌肉动作、增强适应能力。

游戏对孩子的肌体的发展毋庸置疑,比如说孩子的体能锻炼,体育游戏。

因为游戏它特别的有意思,能够综合的锻炼孩子的身体肌能。

走跑跳钻爬平衡跳跃对吧!我们创造出那么多有意思的场景,那么孩子一定是特别的喜欢,在这样的游戏环境当中去跑去跳去钻去爬,比方说投球,我们可以把它变成炸碉堡,那么大孩子一定喜欢,这就是游戏场景。

我在幼儿园的时候我们老师还设计出什么小兔子跳、捉害虫等等,那么这样的游戏情境一定是让孩子特别喜欢进行体育锻炼,如果我们说来孩子投球20个,立定跳远10个,你看孩子愿不愿意?我们换个方式,孩子们一定会是喜欢的。

它肯定是对孩子的身体肌能有锻炼,基本动作练习能够达到一定标准,孩子的身体能够全面发展,这个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2.游戏促进了幼儿认知发展。

(1)感知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幼儿老师对我们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认识世界,这样的语言表述不陌生吧?那什么叫感官?眼睛是感官、鼻子是感官、嘴巴是感官、手是感官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是感官,对吧!那我们讲认识世界,唯一的感官是听觉可以吗?不可以。

那我们认识世界,唯一的感官是视觉可以吗?不可以。

学前教育阶段或者小学低年段更多的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这是规矩、这是科学。

因为我们成人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来学习新知识,所以我们可以只用一种知觉体验,可以通过直觉感官来学习。

比如我们看书,我们就是用视觉看书,也可以再配合一种感官。

儿童学习,因为它没有一定的社会积累、知识经验积累,儿童认识世界就像我们小动物认识世界小狗认识世界,啥都得拿嘴来尝一尝,舔一舔对吧,刚出生的小孩和小动物一样,什么东西都拿来咬来咬去,在国外现在提倡允许孩子吃手,在不把手指弄变形的情况下孩子是可以舔手指吃手指的,因为嘴是孩子最早认识世界的一种感官,儿童与生俱来的感官就是通过嘴去认识世界,而不是视觉,我们都知道孩子一出生就用嘴去找奶吃,及时刚出生的孩子看不到妈妈,她也能准确的找到妈妈,我们现在成人总是打破规矩,把孩子当成小大人,我们成人用眼睛看事,孩子也应该用眼睛看事,你都三岁了,你都四岁了总玩什么呀、总摸什么呀、总摆弄什么呀,你就不能在那看点什么写点什么吗?这肯定是不行的,儿童认识世界必须通过多种感官。

所以我们幼儿园应该创造各种各样的游戏体验,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形成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其实这些都来源于游戏。

如果单纯的只在学习当中,我们的学习是很单一的,我们有一个范例,然后通过讲述、示范,让孩子接受,那游戏活动不一样,孩子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渠道去了解这个世界,所以说游戏能让孩子的感知能力得到发展。

(2)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视频)思维能力包括什么?思维包括分析、理解、比较、概括、抽象、推理。

游戏有这么大的作用吗?游戏本身就挺耽误事的,一玩就怎么能发展分析能力呢?怎么能发展理解能力?怎么就能发展比较能力?实际上真的是这样。

你比方说等量代换,四个樱桃等于两个苹果,两个苹果等于一个西瓜,起初是食物的等量代换,然后演变成图形等量代换最后变成数字的等量代换,那这个等量代换可以在我们的小超市中形成,孩子们在买卖的过程中思维形成的。

我们一说游戏就想的特别简单,就是玩一玩就完事了,然后影响学习。

其实游戏是孩子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还有一些棋类的游戏都会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所以我们能不要忽视游戏对思维能力的作用。

(3)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这是毋庸置疑的,游戏活动是幼儿生活的扩充和延续,他们可以通过游戏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也能在游戏中学会与同伴的沟通和相处。

游戏为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丰富和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4)想象力得到发展。

想象是创造的基础,尤其是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这样的游戏,有非常多的想象创造的空间,对孩子想象创造的支持,创造想象的氛围。

3.游戏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提供社会交往机会、学习各种社会角色、摆脱自我为中心。

杜威认为,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阶段生活“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

游戏是幼儿与同伴互动的主要形式,它占据着幼儿生活的主要地位。

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分享、谦让等良好道德品质;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观察自己,感受自己,衡量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幼儿的游戏直接与生活发生作用,在游戏中还可以培养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和热情。

如在角色游戏中,儿童把平时所积累的社会经验,或者把自己亲眼所见的社会场景,在与同伴之间的合作中再现出来。

这些经验的获得可以直接运用到现实的社会性交往中,从而很好得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4.游戏促进了幼儿情感的发展。

游戏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满足他精神需要的这么一个途径,我们情绪有了一个宣泄的渠道,很多大城市的幼儿园都建立一个宣泄屋,孩子在里面可以宣泄自己的情绪,孩子想高兴的大叫起来或者手舞足蹈起来,在我们的教学中是受限制的,孩子们在画画的时候、老师讲故事的时候肯定不允许又蹦又跳的,对吧?但是我们在表演区的时候,我们表演一个场景的时候,我们在看一个表演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心的拍手,甚至上台和演员一起演,可以和演员握手,我们可以随便的表达我们的情感。

孩子的情感体验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实现。

所以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是自主的参与活动、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着快乐,获得我们想象不到的进步。

还有在活动中我们孩子养成了积极乐观的心态,他们更加自信更加自主、更加开朗。

这是儿童情感方面的发展。

三、幼儿游戏的类型幼儿游戏的类型多样,因不同的分类依据而不同。

比如:◆按社会行为分(美国帕顿):1、无所事事幼儿不在玩,而是在东游西逛,玩弄自己的身体,或从椅子上爬上爬下,再就是注视着某些事情或发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