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总结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学习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谐快乐,这既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原因,又是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收获。
以前,我们遇事很多时候都是根据自己当时当地的心情、情绪来处理面对的问题。
如果我们学了传统文化,有一颗宽爱地心,我们会在矛盾冲突发生以前有预见性地化解矛盾,无论何时,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从对方的出发点考虑问题,理解对方,从而更有效地沟通思想,解决问题。
《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讲的是治学求进得道理。
一个人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时时如此,积极主动地工作。
那么,我们的工作该是多么和谐惬意的一件事。
因此,我们要把传统文化学深,学透,学到我们的骨髓里,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
学习传统文化,对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传统文化中蕴涵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习传统文化应该体会到以下几点:学会爱社会,爱祖国和遵纪守法、学会感恩、学会礼仪为先、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廉耻、学会替他人着想、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等等。
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深入更多人们的心灵,走向大众。
带来一个和谐的社会。
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
篇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
她源远流长,即从中国产生人类起就有了中国历史,也有了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
在中国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时代,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
按照两汉司马谈和刘歆的划分,诸子主要为儒、墨、道、法、农、杂、纵横、名家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的奠基石,深远地影响着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
我们学习唐诗宋词,我们诵读名家经典,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领悟这其中的民族精神。
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
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还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社会生活都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问题。
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发生了偏差。
然而人作为人的存在,还应是以智慧、德行和审美情趣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看,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为基础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
在对待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千方百计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
要求民众的思想,与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
否则,则视为离经叛道。
这使各种新思想新观点难以发展。
在社会矛盾的处理上,中国传统文化崇高人治。
以权力代替法律。
司法不公的现象十分普遍。
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还深深的感受到忠孝礼仪这四个字的重要性,最近北京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吸引了我的眼球,叫做幸福秀,昨天播出的家庭故事叫家有四凤。
几个儿女为了争夺老人的财产来到了这个节目,老人已经是中重度的老年痴呆。
目光呆滞的老人看着几个儿女在台上唇枪舌剑,自己全然不知。
在陌生人看来,老人是特别可怜的,可是老人的几个儿女脸上冷漠的表情,真是让人们寒心。
难道现实的社会真的事利字当头吗?你有没有想过你在和谁谈利益,是你至亲至爱的娘啊,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娘是怎么把你们四个人拉扯大的?孝顺孝顺,在孝顺之前,是不是应该先做到顺呢?我听过一句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忠是舍弃小家顾大家的大无畏精神。
这个固然重要,但是,世界一直像现在一样和平,不用我们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就多关心关心我们的亲人吧。
让每一个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健康成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总结材料2016年5月漯河小学走进漯河小学,满眼苍翠欲滴的树木中一簇簇小花点缀其间,花香馥郁。
看潺潺小桥流水,听朗朗读书童声,仿佛置身于花园之中。
放眼望去,一幢整齐的现代化教学楼和一个高标准的运动场镶嵌其间,在花草树木的的映衬下,整洁而神圣。
漯河小学是1999年9月建成招生的市直实验性小学。
是面向新世纪建成的一所现代化、高标准学校。
现有教学班48个,在校学生2900多人。
历经十余载努力,漯河小学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思维敏捷、富有创造力”的培养目标,秉承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工作理念和坚持以生为本,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近年来,漯河小学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坚持“传统文化强基,经典诵读引领,琴棋书画静心,核心价值导行”的工作思路,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培育了多项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研修和德育实践活动。
“中国书法”“古典音乐”“中国棋艺”“中国剪纸”“中华武术”“经典诵读”等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中国优秀文化大餐。
这些课程的创立,不但进一步丰富了孩子学习内容,拓宽了学习途径,而且使每一个孩子都充分置身于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染之中,并在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切感悟中修身明志,健康成长。
经典诵读活动便是其中最具活力也最具引领力的教育活动。
我们学校在推行经典诵读活动过程中,坚持诵读活动与课堂教学、德育实践的有机融合,在内容、时间上给予充分保障,同时通过行之有效的评比激励机制予以促进,切实保证教育活动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
一是有教材。
为扎实推进经典诵读活动,学校开发了校本教材《经典,与我们一路同行》读本,把《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内容收录其中,分年级段让学生背诵。
依托诵读教材,我们使诵读活动走进了课堂,让师生接受了比较系统的经典文化的学习;二是有阵地。
“日有所诵”是学校坚持诵读活动进课堂并使之常态化的重要阵地。
每天上午课前十分钟晨诵,每天的放学路队,时时处处引导学生读背校本课程上列出的篇目,有安排,有检查,有反馈,有评比;周一上午第四节阅读诵读交流时间是学校既定的诵读交流阵地,师生利用这一阵地就阅读诵读活动的体会和感悟面对面交流,既促进了师生间的合作学习,又增强了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学校“经典文化墙”、散布在花坛草地间的“经典诗词”警示标牌,以及“清明、端午、中秋”等极具传统文化色彩的节日教育活动,是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其重要的宣传阵地,学生在这里受到熏染,陶冶情操;三是有激励。
每学期进行“经典背诵比赛”,随机抽取班上5—10名学生背诵,评选出“经典诵读先进班”和“经典诵读之星”,并把获得“经典诵读之星”荣誉的学生的照片制成版面展示到学校门口的橱窗,让孩子们享受到诵读经典带来的成功、自信和荣耀。
四是有效果。
节目《摇滚古诗》荣获市一等奖;《漯河迎先贤,名城诵经典》捧得全省唯一一个一等奖的奖杯;先后被授予“全国少年儿童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示范学校”、“漯河市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先进单位”; xx年6月,全省三理教育座谈会在我市召开,我校以优美的校园环境、详实完备的档案资料、富有传统文化特色诵读活动赢得全省各地市领导的一致好评。
回顾往日的成绩,有益于以更高的标准谋划工作。
2016年,我们将继续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着力点,围绕三个“倡导”,高层次、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
首先,我们将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二十四字方针,开展主题教育,打造校园文化,从浩淼的中国传统文化里精挑细选相关内容,培育健康文明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苟利国家,死生以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心怀天下、胸怀国家等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革故鼎新、因势而变等时代精神和改革创新理念;“仁则荣,不仁则辱”、“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等荣辱思想。
使学生在这些优秀文化的熏陶下,在自己的人生观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其次,立足实际,开辟新的文化传承教育阵地。
设立“中华文化讲坛”,在宣讲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鼓励和挑选具有丰富课外知识的小学生登坛论道。
开展“我的家族史”活动,让学生找出自己姓氏中的英雄伟人,并说说他们的英雄故事,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热情。
第三、完善机制,健全教育活动的激励评价体系。
我们将出台并完善内容翔实、目标具体、易于操作的考评方案,全面评估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效果,力争成为全市的一面文化旗帜。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只要我们真抓实干,我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谢谢。
篇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总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总结我校自举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之后,在各个班级里掀起了学习中华民族厚重文化的热潮,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是教师浮躁的心理沉淀下来,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行为都发生了改变,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养成不再急功近利,大都因势利导,其效果往往水到渠成;他们对待学校的管理及家庭关系的处理都采取了融洽平和的方式。
其次是学生的变化,通过创传统文化的熏陶,学校形成了小环境,学生明事理,懂得礼仪,懂得规范,懂得节约,懂得尽孝,懂得感恩,懂得学习的意义。
事实证明,举办中华传统文化论坛讲座,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已经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此次活动,广大师生受益匪浅,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以及自身均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
是心灵上的一次盛宴。
全校师生要更加重视对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和发扬,借鉴好的经验做法,并结合自身优势,结合班级情况,结合学生家庭文化背景,创造性地将中华经典文化推广出去、传播开来,让我们的校园真正担当起移风易俗、教化百姓的历史使命。
篇二:传统文化总结西宁市杨家庄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工作总结中华民族连绵五千年,积累了丰厚的文化财富。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也是取之不尽的思想宝藏,面对如此丰富深厚的民族瑰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充分发掘它来教化子孙,塑造新时代社会主义传人。
近年来,我校以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开展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旨在通过系列读书教育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青少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精华内化于青少年的心智,外化为青少年的行为,提升学生古文化修养,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