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体介绍录像资料一、课程特色1、基于工作过程组织教学按照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的基本流程,依托财务核算软件按照系统初始设置、建账、算账、结账、报表输出的过程安排整个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利用教学财务软件完成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学生边学边练、教师边教边指导,并针对实际财务工作中易错点进行强化训练。
通过课程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训环节强化学生电算化会计职业能力,实现了教学与会计电算化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对接,有效推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基于工作过程,以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发理实一体化教材结合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流程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项目负责人王庆春主编的《会计电算化》及《会计电算化实训》两部教材,已由重大出版社出版,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广泛使用。
为更好地体现工学结合特色,2008年由课程负责人王庆春主编,企业及长期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及实际工作的教师参编的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会计电算化原理与实训》,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该教材以新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以工业企业为情境,按照会计核算工作流程,结合用友财务软件组织编写,全书做到理论部分通俗易懂,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实践部分图文并茂,岗位明确,导向性强,具有鲜明的高职高专教材特点,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形成由了教材、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电子教案、课件等内容组成的一体化的教材体系。
3、校企结合,打造“双师”素质队伍积极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并支持教师到企业、到会计师事务所兼职。
教师可以将自身的实践经验带到教学中来,为专业教学提供丰厚的知识积淀,使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本课程现已形成良好的“双师”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占100%,同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实践教学工作,形成了稳固的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
“双师”教师在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的会计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实现零距离结合。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专业技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团队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6篇,主编、副主编教材13部(其中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一部),主持参与教科研项目43项,14项获省校级教科研奖项,其中5项获省部级教育科研成果奖。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队伍凭借其良好的专业素养及技术服务能力,长期以来积极参与企业项目规划的制定、公司财务分析、财务制度设计、社会审计、司法会计鉴定、税收筹划等项目的技术服务,并因其技术服务水平高,受到了企业、社会的好评,硕果累累。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融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学科交叉型课程,本课程全面介绍如何借助计算机应用技术及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将企业经济业务事项通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工作程序,以生成会计信息的现代会计技术方法。
旨在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既要懂得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又要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岗位的技能。
本课程是继《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之后开设的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为后续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是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准入的必备课程,也是企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一)基于工作过程的总体设计理念本课程以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为主线,课程设计以工业企业为情境,在分析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将会计电算化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式设计教学情境,按会计电算化认知与准备、分情境教学、课程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顺序组织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与技能,熟练地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业务操作,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电算化方面的需求。
(二)具体设计思路教学设计中以“云南大地自控股份有限公司”的经济业务事项处理为教学内容,按照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流程的具体要求,顺序开展教学。
首先,带学生参观企业,让学生熟悉会计电算化岗位。
第二,分情境组织教学,让学生边学边练,掌握会计电算化技能,整个教学使学生仿佛置身“云南大地自控股份有限公司”,学生扮演公司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
第三,组织课程综合实训,学生通过集中综合训练,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综合能力。
第四,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在真实的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中提高会计职业能力。
(四)、会计电算化岗位数据流程四、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安排(一)会计电算化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通过对财务部门调研,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对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做出分析,见下图.(二)、学习领域的确定通过对会计电算化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合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研究制订了会计电算化的学习领域,设计出相应的学习情境。
(见下图)(四)学习情境设计本设计思路是按照生产性企业的财务部门实际工作任务的先后顺序排序,再按照工作步骤展开。
会计电算化学习情景1、三种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设计1学习情境设计2学习情境设计32、主要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中账务处理系统部分是整个《会计电算化》课程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核算能力的必要知识,账务处理系统和报表系统的内容是国家财政部对会计人员的初级会计电算化知识与能力的基本要求。
因此,在教学中,账务处理系统和报表系统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点内容。
★账务系统教学重点:账务处理系统与其他子系统间的关系和数据传递关系,账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账务系统的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和期末业务处理的内容和方法,出纳管理、往来辅助核算与管理的内容和处理方法教学难点:账务系统的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和期末业务处理内容及方法,往来辅助核算与管理,银行对账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边讲解边演示,边让学生练习。
教学中特别注意:1、在初始设置中要强调与本单位实际的结合,包括企业类型、凭证类别设置、核算科目是否有预置、是否有外币核算、是否有存货客户供应商分类等。
2、日常账务处理:在会计电算化核算模块中,其它模块都是为它服务的,其内容包括凭证的录入、修改、删除、审核、出纳签字、主管签字、记账、期末处理、结账等内容。
3、期末处理是日常账务处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应注意:(1)要先定义再生成凭证(包括定义对应结转、期间损益结转、销售成本结转、自定义结转等),结转后生成的凭证必须完成凭证审核与记账工作,方能结账;(2)要分层次、分步骤进行结转(例如,先成本结转,再进行期间损益结转)。
4、录入和凭证审核不能是同一个人,要完成凭证审核和记账工作才能结账。
★报表系统教学重点:自定义报表和使用报表模板生成报表的方法,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报表系统有关基本概念,报表格式设置和公式设置的方法以及报表数据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报表格式设计的方法,获取及修改公式的方法,报表系统生成过程中的关键字定义。
教学方法:边讲解边演示,边让学生练习。
教学中特别注意:1、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利用模板生成报表的方法,掌握自定义报表的方法。
2、利用模板生成报表的基本步骤是(1)调用模板;(2)修改模板;(3)生成报表3、调用模板时要正确选择行业和报表类型。
4、修改模板时要注意关键字、报表中的文字、错误公式的修改。
5、生成报表包括定义关键字、关键字录入、表页重算(整表、当前页重算)三个部分。
关键字是唯一标识表页的标志,要注意关键字(单位名、年、月、日、季)在格式状态下定义,在数据状态下录入。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中,注意把握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注重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的能力培养。
为突出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按照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的基本流程,通过“云南大地自控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案例,利用财务软件完成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实现课堂与实习地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通过学生边学边练、教师边教边指导,并针对实际财务工作中易错点进行强化训练,将“教、学、做”融为一体。
在实践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上机练习、课程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此实现毕业生与会计电算化岗位的“零距离”结合。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启发式教学方法:目的是通过对已掌握内容的复习、回顾,启发引导出新的知识和问题。
这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就能循序渐进,容易理解,便于掌握,教学效果好。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比如:对“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流程”这一问题的讲解,先复习学生已掌握的手工账务处理流程,再引出问题,这样学生易学、易懂,效果好。
2、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高度重视,这样便于集中学生思维,加强记忆。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比如:“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如何‘替代’手工完成账务处理?”通过提出问题,进一步讲解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工作流程。
3、情景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老师讲,学生参与,同时扮演不同角色的方式,使师生共同进入情景。
通过情景活动达到一种高效思维状态。
该方法主要用于实践教学。
比如:“日常账务处理中记账后凭证的修改”,老师讲,学生参与回顾手工条件下的红字冲销,通过互动式教学,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六、考核方法1、理论教学部分:将本课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及课程教学大纲中列出的重点内容作为考核内容。
采用作业、提问、讨论、平时测验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其中平时学习过程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从试卷库中提取试卷,采用无纸化方式考试2、实践教学部分:包括平时上机操作和综合模拟账套考试两部分。
从试卷库中提取试卷,采用无纸化方式考试。
平时上机操作占40%,综合模拟账套占60%(其初始化占15%,账务处理占50%,报表处理占35%)。
3、成绩评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成绩各占50%。
七、教学效果与评价1、教学效果课程基于电算化会计岗位工作流程进行教学,特别重视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增强学生会计职业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为学生走向会计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近五年(2004年-2008年)会计专业招生录取率与毕业生就业率居于较好水平。
学生近五年就业情况:主要就业单位:昆明官渡农村合作银行云南云铜锌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南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明新华书店连锁有限公司云南建工集团总公司云南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2、教学评价校外专家评价:朱庆芬:云南省财政厅会计处处长,任我校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对我校会计专业建设给予政策与学术指导支持。
朱锦余: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会计学博士,任我校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对我校会计专业建设给予学术指导和师资培养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