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学结构试验复习题答案
三 计算题 正交试验设计后各因素最佳水平的分析(计算) 应用方程式分析法求解相似条件(计算) 应用量刚分析法求解相似条件(计算) 应变片粘贴位置、应变片组成的桥路、应变仪读数和试件的实际应变间 的关系(计算) 导线电阻、应变片灵敏系数、应变仪灵敏系数、应变仪读数和应变真实 值间的关系(计算) 应变与应力分析的方程法和图解法(计算) 根据平面应变状态(应变花的应变)计算主应变和主应力及其夹角(计 算) 分析简支梁和悬臂梁的实际挠度(计算) 超声波法测试裂缝深度(计算) 超声波法测试表面损伤层厚度(计算) 和、差、积、商、幂、开方运算的误差计算方法(计算) 利用3准则剔除过失误差(计算) 回弹法推定混凝土强度(计算)
3 )结构的阻尼也较难在试验中出现。 12 回弹法测混凝土的原理 使用回弹仪的弹击拉簧驱动器内的弹击重锤,通过中心导杆,弹击混凝 土的表面,并测得重锤反弹距离,以反弹距离与弹簧初始长度之比为回 弹值R,由它与混凝土强度的相关关系来推定混凝土强度。 13 回弹法测区的布置原则 1) 测区数量:每一个结构构件其测区数量不应少于10个,对于某一方 向尺寸小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m构件可减少到5个。测区大小 不宜大于0.04㎡一般取4×4网格,网格大小为50mm×50mm。 2)测区间距:相邻两测区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构件端部或施工 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且不宜小于0.2m。 3)测区位置:a 优先考虑布置在混凝土浇筑的侧面,不能满足时选在混 凝土浇筑的表面或地面。 b 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侧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侧面上,且应 均匀分布。 c 在结构或构件的受力部位、薄弱部位以及容易产生缺陷的部位,必须 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4)测区表面:应清洁,平整,干燥,不应有接缝,浮浆,油垢等不应有 的残留粉末或碎屑。 14 超声回弹综合法测砼强度的基本原理 实质上就是超声法和回弹法两种单一的侧墙方法的综合应用,以超声速 度和回弹值综合反映砼抗压强度的一种非破损检测方法。 15 评价回弹法,超声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的优劣 (1) 回弹法只能检测距试件3cm的砼的强度 (2) 超声法则可检测整个试件的砼的质量,但在测高强砼时,超声波 速的微小改变都能引起较大变化,降低准确性。 (3) 超声回弹综合法既能反映砼的弹塑性,又能反映砼的表面状态和 内部构造,由表及里,较为准确的反映了砼的强度。
一 填空题 1 结构试验分类:生产鉴定试验
科学研究性试验 2 结构试验特点:科学性,特殊性,创新性 3 试件设计包括的内容:试件形状
试件尺寸 试件数量 4 试件设计主要注意的两个问题:与实际受力相一致
边界条件相似 5 试件尺寸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尺寸效应
构造要求 试验设备 ④经费条件 6 试验加载程序:预加载 标准荷载 破坏荷载 7 试验加载的就位形式:正位试验 特点:与原型一致,模 拟比较真 实。 卧位试验 特点:便于布置测量仪表和数据测量 反位试验 特点:便于观察裂缝和读取裂缝零度值 ④原位试验 特点:对已建结构进行现场试验时,多采用原位试验 8 载荷为什么要分级加载:一方面控制加荷速度,使变形稳定;另一方 面便于观察结构变形。 9 确定相似条件时方程分析法适用于:物理现象已知,并可用明确的数 学物理方程表示的情况。 量纲分析法适用于:物理现象未知,不能用明确的数学物理方程式表 示。 10 砂石加载时应注意:材料本身起拱对结构产生卸载做用 水加载时应注意:结构变形对荷载分布的影响 11 弹簧加载适用于:常用于结构的持久荷载试验 12 选择测量仪器主要考虑:量程,刻度值,灵敏度,精确度,滞后。 13 桁架加载时注意:尺寸大
过失误差 性质:有人为错误所造成的误差 8 如何选择应变片标距 一般在2~120mm 测点附近应变梯度大时应用小标距应变计 非均质材料试件应选用大标距应变计 对混凝土试件,标距应大于骨料粒径的4倍 9 应变片的粘贴工艺 (1) 应变计检查,分选 (2) 试件表面处理 (3) 粘贴应变计 (4) 固化处理 (5) 粘贴质量检查 (6) 导线连接 (7) 防潮防护 10 梁板静力试验时测点布置原则 1) 挠度测量一般用百分表,选用时要注意量程。挠度测量必须扣除支 座影响。 2) 在测量单向板和梁跨中最大挠度时,除在跨中布置沉降测点外,还 应在支座处布置沉降点,测点数目不少于3个。 3) 在测量悬臂式结构构件的最大挠度时,除在自由端布置沉降测点 外,还应在固定端布置沉降点和转角测点。测量变形曲线时,测点应布 置在构件跨度方向的中点和1/4处,包括支座变形在内,测点数目不宜 少于5个。 4) 对于跨度大于6m的构件,测点数目还应适当增加,宽度大于600m的 单向板和梁,同一截面挠度测点应布置2-3个,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截面 处的挠度。 5) 对于双向板,挠度测点应验两个跨度方向的跨中或挠度较大部位布 置,且任意方向的测点数目包括支座测点在内,测量跨中最大挠度不小 于3个,测变形曲线不少于5个。 11 什么是拟静力试验,拟动力试验,两者的区别以及各自特点。 拟静力试验又成为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或伪静力试验,一般给试验对象施 加低周反复作用的力或位移,来模拟地震时结构的作用,并评定结构的 抗震性能和能力。拟动力试验又称计算机—加载器联机试验,是将计算 机的计算和控制与结构试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试验方法。两者的区别 在于:拟静力试验每一步的加载目标是已知的,而拟动力试验每一步的 加载目标是由上一步的测量结果和计算结果通过递推公式得到的。(2
重心高 平面外强度、刚度小的问题 14 结构动力测试包括:动荷载特性的测定
结构自振特性的测定
结构在动荷载作用下反应的测定 15 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时需修正:测试角度修正
非浇筑面修正 泵送混凝土修正 16 数据修约原则:四舍六入五观察,五后非零需进一,五后为零看前 位,奇进偶不进。 二 简答 1 结构试验包括哪些环节? 结构试验设计 试验准备 试验实施 试验分析 2 试验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那些问题? 试件设计 试验荷载设计 试验观测设计 试验误差控制措施 试验安全措施 3 预加载作用? (1) 保证试件各部分接触紧密 (2) 保证设备系统可靠 (3) 保证仪器仪表可靠 (4) 保证人员情况,使他们熟悉自己的任务与职责。 4 结构静力试验主要观测的有:一类是反应结构整体工作情况;另一 类是:反应结构的局部工作情况 5 结构静载试验观测点布置原则: (1)测点宜少不宜多,以便试验工作重点突出 (2) 测点要有代表性,便于分析计算 (3) 为了保证量测数据的可靠性,应布置一定数量的校核性测点 (4) 测点的布置对试验工作的进行应该是方便的安全的。 6 缩尺模型与相似模型的区别 缩尺模型:与原型几何相似,材料相同 相似模型:与原型相似,力学相似,材料相似 7 误差分类与性质 系统误差 性质:不可避免,但可优化测试系统减小误差 偶然误差 性质:单峰、对称、有界
分) 拟动力试验: (优点):1)能进行原型或接近原型的结构试验。
2 )加载过程可看做为静态,试验结构重现地震作用的反应力也 可以人为地缓慢进行,特别是破坏过程,利于观察和研究。 (缺点):1)不能反映实际地震作用时材料应变速率的影响
2 )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通过单个或几个加载器对试件加载,不 能完全模拟地震 作用时结构实际所受的作用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