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中考物理实验考试的18个实验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中考物理实验考试的18个实验

中考物理实验考试的18个实验物理试题1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实验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器材: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2个细铁丝环,钩码(6-8个,每个钩码质量相等并标明质量大小)。

三.实验操作要求1.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杠杆的平衡与_______ __________有关?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

(2)调节杠杆平衡。

(3)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钩码,平衡后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4)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平衡后再次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5)整理器材。

4.分析与论证:(1)杠杆的最小刻度值是厘米,每一个钩码的质量是千克。

(2)数据记录: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五.反思与拓展实验前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物理试题 2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一.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滴管盐水、标签(标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托盘天平要先调平,待用。

)三.操作要求1. 检查器材。

2. 记录总质量。

3. 测盐水的体积。

4. 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5. 计算盐水的密度。

6. 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1. 天平的最大称量值,游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量筒的最大刻度值,量筒的最小刻度值。

2. 记录数据:五、反思与拓展为什么本实验要用测两次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之差来测量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

物理试题3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一.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支架、相同的钩码5个、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要求:1.提出问题:重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重力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秤的量程、最小刻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测力计上。

(4)将5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分析与论证:(1)用5组数据在图像中描点并绘出图线。

(2)根据图线得出结论。

6.整理器材、摆放整齐四.实验记录1.记录数据:2.图像:五.实验结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有关,重力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六.反思与拓展:重力与质量之比有什么特点?。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实验操作统考号物理试题4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一.实验目的: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电压表(量程3V、15V),电流表(量程:0.6A、3A),定值电阻三个(阻值不同),开关,导线若干,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滑动变阻器(10Ω)。

三.实验要求:1.提出问题: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2.猜想与假设: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填“成正比”、“成反比”)3.设计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

(2)按图4 正确连接电路。

(3)检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其阻值最大(4)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测量电流和电压值并记录。

记录。

记录。

(5)改变R x阻值(2次),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压一定,测出电流值并做记录。

4.分析与论证(1)将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1. 电压表量程,电流表量程,定值电阻值。

2. 数据记录(电压= V)实验结论:电流I跟电阻R的关系为:电压一定时,。

五.反思与拓展这种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方法叫法。

物理试题5 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一.实验目的: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二.实验原理:根据电功率公式P=UI测出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出电功率。

三.实验器材:图5 实验电路图小灯泡(2.5V),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压表(3V、15V),电流表(0.6A、3A),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四.实验操作要求1. 检查器材。

2. 按图5连好的电路,在额定电压下,测小灯泡额定电流。

3. 在低于额定电压时测小灯泡的功率。

4. 整理器材五.实验记录1. 电压表量程,电流表量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值。

2.六.反思与拓展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当灯泡两端的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灯泡的实际功率是额定功率的。

物理试题6 测定平均速度一.实验目的: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二.实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三.实验操作要求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o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6.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四.记录和结论:五.反思与拓展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吗?物理试题7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操作要求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四.记录和结论1.记录数据2.结论(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五.反思与拓展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

物理试题8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一.实验目的: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二.实验器材:干电池2节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20Ω),电流表,小灯座(附灯泡,2.5V),开关,导线若干根。

三.操作要求1.检查器材。

2.设计并画出实验电路图。

3.正确连接电路。

4.调节变阻器到电阻最大值,试触开关,检查电路是否正确。

5.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小灯炮亮度的变化,记录小灯泡不同亮度时的电流值。

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1.电流表量程,最小分度。

2.画出实验电路图如下:3.断开开关,整理记录。

五.反思与拓展使用滑动变阻器时,为什么要“一上一下”接线?。

如果全接上面两个接线拄会有什么现象?。

如果全接下面两个接线拄会有什么现象?。

物理试题9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中不同位置电流的关系二.实验器材: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流表(量程:3V、15V),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1个开关,若干条导线。

预接电路(按图9连接好电路,待用)图9 实验电路图三.操作要求1.检查器材。

2.闭合开关查看两灯是否正常发光3.将电流表接入A点测出A点的电流。

4.将电流表接入B点测出B点灯的电流。

5.将电流表接入C点测出C点的电流。

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1.电流表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电流表的量程有和,大量程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最小量程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2.记录数据:结论:串联电路中。

五.反思与拓展为什么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处处相等?。

物理试题10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一.实验目的: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长木板,木块(附挂钩),弹簧秤,细线、木垫(或塑料垫)三.实验操作要求:1.提出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可能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

(填“大”、“小”)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秤的量程、最小刻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测出木块重力。

(3)组装斜面,用细线和弹簧秤将木块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同时计下弹簧秤的示数F;测出木块上升的高度h和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

(4)增大斜面倾角,重复步骤3操作。

(5)计算有关物理量的数值,并得出结论。

4.分析与论证:(1)用弹簧秤测量拉力时要在时读出读数。

(2)计算有用功的公式是:计算总功的公式是。

(3)斜面的额外功主要是由什么产生的。

5.整理器材、摆放整齐四.实验记录:木块重力N。

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关(填“有”或“无”),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

五.反思与拓展:如何计算额外功。

物理试题11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一.实验目的:正确设计并连接该实验电路。

二.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I=U/R得R=U/I三.实验器材:电压表(量程3V、15V),电流表(量程:0.6A、3A),待测电阻(10-30Ω),开关,导线,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滑动变阻器。

四.操作要求1.检查器材2.设计并画出实验电路3.正确连接电路,调节变阻器到电阻最大值,试触开关,检查电路是否正确4.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让电流表、电压表有适当的值,并记录此时的电流、电压值5.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表、电压表的值,测出第二、三组电流、电压值6.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1.电压表量程,电流表量程,2.画出实验电路图如下:3. 记录数据:实验结论: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六.反思与拓展为什么本实验要使用滑动变阻器?。

物理试题12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三.实验要求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2.猜想与假设:(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_______2。

(“大于”、“小于”或“等于”)(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_______2。

(“大于”、“小于”或“等于”)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5)整理器材。

4.分析与论证:(1)根据实验完成下表格。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

四.实验记录和结论1.凸透镜的焦距f =2.记录数据:3.实验结论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像。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时,成、的(缩小或等于物体大小)像。

五.反思与拓展当物距u=2f或时凸透镜成像还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

物理试题13 研究电磁铁图13 部分实验电路图一.探究实验目的: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跟电流大小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