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为了有效控制和规范构成公司管理体系所有文件格式和内容的编制,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活动和技术活动的记录表单等的设计、编制。
3 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组成公司管理体系文件分成四阶层,第一阶层文件为管理手册,第二阶层文件为程序文件,第三阶层文件为各类作业指导书,第四阶层文件为各种记录(含检测记录报告)表格。
公司管理体系文件还包括与公司经营活动、技术运作和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外来文件。
3.1 管理手册(含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管理手册是本公司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了组织机构、管理体系中各管理要素、资源配置和各职能部门的质量、技术管理活动要点。
3.2 程序文件:是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是对管理体系各要素的具体阐述,是管理手册中的原则性要求得到进一步展开和落实。
程序文件的内容通常应包括: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做什么和由谁来做,何时、何地和如何去做;应使用什么材料、设备和文件;如何对活动进行控制和记录。
在程序中通常不涉及纯技术性的细节,这些纯技术性的细节一般在作业指导书中加以描述。
3.3 作业指导文件:是用以指导检测、检验过程具体技术细节的描述性文件(是用于指导某项具体活动或过程,规定具体要求或具体执行步骤和方法的文件),属纯技术性的、基层管理活动的操作性文件。
一般有:产品/项目的检测/检验操作细则、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检测专用工艺以及检测工艺卡、检验通用方案规定及专用检验方案、仪器设备操作及维护规程、仪器设备核查规程、仪器设备性能检验规程等。
3.4 记录:为完成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
记录是实现可追溯性的基础,通常以表格形式承载,分为技术记录和管理记录。
3.5 与技术运作和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外来文件:例如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政府相关部门的文函通知以及客户图纸、资料等。
3.6 管理体系文件编制的一般原则:a 应符合并覆盖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认证认可评审准则、管理体系标准、产品及验收标准规范、技术安全标准规程的所有要求;b 应符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具体的控制要求应以满足公司管理运行和技术运作的需要为度;c 文件和文件之间应相互协调,避免文件之间的冲突;d 文件的相关信息齐全,通常应包括:文件唯一性标识(编号)、文件名称、编制、审核、批准、实施日期、受控状态、分发号、版本号、修改次数、页码、总页数。
4 体系文件编号规定4.1 管理手册文件编号为TK-1-□,由“公司识别码(TK)+文件阶层识别号(1)+体系文件号(从1开始)”共三部分组成。
4.1.1 管理手册(TK-1-1)是公司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实验室和检验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及其应用说明、建设行业和交通行业(公路综合、水运材料、水运结构等)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规定,建立并在满足其管理要素的管理体系纲领性文件,它明确了组织机构、管理体系中各管理要素、资源配置和各职能部门的质量、技术管理活动要点。
适用于公司实验室和检验机构的质量、技术管理工作和评审检查需要,也适用于公司今后所取得的其他行业资质管理要求的建立、运行和评审检验活动。
4.1.2 Q/HSE管理手册(TK-1-2)适用于公司依据并在满足GB/T19001-2008、GB/T28001-2011、GB/T24001-2004标准要求,建立和取得的质量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运行、维护和评审。
4.1.3 质量管理手册(TK-1-3)适用于公司依据并在满足TSG Z7003-2004标准的所有要求,建立和取得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的管理运行、维护和评审,并适用于特种设备行业政府监管机构的监督检查。
4.2 程序文件的文件编号为:TK-2-□□,由“公司识别码(TK)+文件阶层号(2)+文件流水号(从01开始)”共三部分组成。
4.3 作业指导性文件的文件编号为:TK-3-□□-□□,由“公司识别码(TK)+文件阶层号(3)+部门识别码+文件类别号+文件流水号(从01开始)”共五部分组成。
4.3.1 部门识别码业务部门识别码:建材水工检测部(JC)、路桥检测部(DL)、结构评定部(PD)、桩基检测部(ZJ)、物理检验部(WL)、化学实验部、职业卫生检测部、职业卫生评价部(HX)、龙岗试验室(LG)、无损检测部(WS,包含:钢结构项目检测部、特种检测部及各无损检测驻外项目部)、坪山检测中心(PS)。
业务部门识别简码:建材水工检测部(J)、路桥检测部(D)、结构评定部(P)、桩基检测部(Z)、物理检验部(W)、化学实验部、职业卫生检测部、职业卫生评价部(H)、龙岗试验室(L)、无损检测部[钢结构项目检测部(G),特种检测部及各驻外项目部(T)]、坪山检测中心(S)。
职能部门识别码:技术管理部(JS)、行政管理部(XZ)、经营管理部(JY)、财务管理部(CW)4.3.2 文件类别号:作业操作细则(C)、使用维护规程(S)、核查规程(Z)、通用规程(T)、管理制度(G)4.4 第四阶层文件(表格、表单)的管理编号规定4.4.1 程序文件所用表格的管理编号为:TK-2-□□-□□/□/□,由“公司识别码(TK)+文件阶层号(2)+文件流水号(从01开始)+表格流水号(从01开始,按本文件中表格顺序编号)+版本号(从1开始)+修订号(从0开始,0为未修订)”共六部分组成。
4.4.2 作业指导文件中所用记录表格(含检测、检验记录)的管理编号为TK-4-□-□-□□/□/□,由“公司识别码(TK)+文件阶层号(4)+部门识别简码+文件类别号+表格流水号(从01开始,按本部门文件类别所用表格编制时间顺序进行编号)+版本号(从1开始)+修订号(从0开始,0为未修订)”共七部分组成。
4.4.3 检验检测报告所用表格的编号包括管理编号和报告编号。
报告表格的管理编号按本节4.4.2条规定执行,报告编号一般由“行业代码+部门标识简码+产品/检测方法代码+年份号+报告流水号(从0001开始,按年度流水排列)”共五部分组成。
对于公司驻外项目部、设立的分公司或工地试验室在现场或驻地完成的项目,报告编号由“行业代码+工程代码+产品/检测方法代码+年份号+流水号(从001开始,按年度流水排列)”共五部分组成。
无损检测报告资料的编号应执行《无损检测资料编号与归档管理制度》的规定。
行业代码规定:建设行业(J)、交通行业(S)、特种设备(T)、其他行业(W)。
产品/检测方法代码:按照《档案资料管理规定》执行,技术管理部应每年年底按照业务部门对“产品/检测方法代码”进行一次核查确定,文件需要修订时按照《文件控制和管理程序》规定执行。
工程代码:采用“驻地县区名称拼音缩写+流水号(从01开始,按年度流水排列)”标识方法,由主管的业务部门给出,业务部门应制定工程代码对应的工程信息登记表予以记录。
4.4.4 检验报告所用表格的编号包括管理编号和报告编号。
报告表格的管理编号按本节4.4.2条规定执行,报告编号按“深太检()字()第()号”编排,第一括号内填检验类别,第二括号内填年份,第三括号内填流水号(从001开始,按年流水排列)。
检验类别缩写及简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施检)、建筑工程性能评价/鉴定(鉴定)、主体结构安全性评价(结构、J)、钢结构安全性评价(钢构、G)、地基与基础承载力评价(基桩、Z)、基坑支护施工检验(基坑、K)。
对于单项检验领域的检验报告可以简化报告格式,但应满足CNAS-CI01:2013第7.4条对检验报告的管理要求。
报告编号采用“TKJ+检验类别简码+年号+报告流水号(从001开始,按年度流水排列)”共四部分组成。
4.4.5 采用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建技[2000]24号”文件规定格式的检测报告表格,管理编号按照该文件规定执行,本公司不在规定其管理编号。
4.4.6 对于行业管理有规定的、客户指定的记录及报告格式时,公司应执行其规定的记录及报告格式,本公司不在规定其管理编号,业务部门应在合同签定时向技术管理部报批备案。
4.4.7委托编号一般由“场所代码+行业代码+年份+流水号(序列号)”等四部分组成。
4.4.8报告编号由“场所代码+行业代码+归档代码+年份(四位数)+流水号(序列号)”等五部分组成.场所代码:深圳本部(SZ)、坪山检测中心(PS)等。
公司本部模拟报告编号为ZKBG+年份+流水号;多场所模拟报告编号为场所代码+MN+项目代码+年份+位流水号。
行业代码:建设工程(J)、公路工程(G)、水运工程(S)、特种工程(T)等归档代码:为本公司所规定的业务代码。
流水号(序列号):十位数,从00000 00001开始。
4.4.9.1 客户送检、现场取样或采样送回公司进行检测的项目,样品编号由“报告编号+序列号(序列号①+序列号②”组成(注:序列号①对应到组,序列号②对应到样品个数)。
4.4.9.2 业务部门现场实施检验、检测的项目,需要抽取试样送回公司进行检测的样品,由现场检验/检测人员对抽取样品进行临时性标识;当抽检样品是由多件试件组成时,应将该样品的多件试件捆绑在一起,送回公司后,按照4.4.10 任务单编号由“R+报告编号”组成。
4.4.11原始记录编号由“JL+报告编号组成”,并在记录上注明页码。
4.4.12 文件编号的注解4.4.12.1 公司识别码为:TK4.4.12.2 文件阶层号:a 第一阶层文件(管理手册、方针和目标)用“1”表示;b 第二阶层文件(管理程序文件)用“2”表示;c 第三阶层文件(作业指导文件、管理制度)用“3”表示;d 第四阶层文件(记录报告表单)用“4”表示。
4.4.12.3 文件流水号:从01至99代表该阶层文件的顺序号。
4.4.12.4 表格流水号:从01至99表示某份文件所附表格的顺序号。
4.5 文件编号的编排规定4.5.1 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中的记录表格的管理编号都应标注在文件的右上角。
检测报告的管理编号和报告编号从上至下依次标注在文件的右上角。
4.5.2 体系文件的版本号与修订号及页数4.5.2.1 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必须注明版本号、修订号及页数。
4.5.2.2 文件的版本号、修订号及页数格式分别为第□版(□——从1开始的流水号)、第□次修订(□——从0开始的流水号,0表示未修改)、第□页,共□页(□——从1开始的流水号)。
4.5.2.3 管理手册的版本号、修订号标注在文件的左下角,页数标注在文件的右下角。
4.5.2.4 程序文件的版本号、修订号及颁布日期从上至下依次标注在文件编号的正下方,页数标注在文件的右下角。
4.5.2.5 作业指导书的版本号、修订号标注在文件的左下角,页数标注在文件的右下角。
4.5.2.6 记录表格应有记录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