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利土方填筑工程

水利土方填筑工程

水利土方填筑工程一、一般规定(一)应用范围1、本章规定适用于本工程施工图纸所示土石方填筑和基础处理填筑等,及其它本工程所涉及到的所有土石方填筑工程。

2、本章述及的土石方填筑工程还有砂垫层、碎石垫层、反滤料以及土工布等结构的施工。

(二)承包人的责任1、承包人应按施工图纸和监理人的指示,完成本章范围内的全部工作。

2、承包人应对开采和填筑的料场进行合理的平衡,保证填筑工程供料的连续和均衡。

若供料不当,导致土石方填筑施工受阻,其延误的工期和增加的费用由承包人负责。

3、承包人应按施工图纸的要求,负责土工合成材料的采购、验收、运输和保管,并按本技术条款的规定,完成土工合成材料的全部施工作业。

4、在施工过程中,承包人应做到施工的合理安排,填筑面层次分明,作业面平整。

填筑完工后,应修整填筑项面,使其项面平整。

5、在填筑过程中,承包人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已埋设仪器和测量标志。

(三)主要提交件1、土石方填筑施工措施计划在土石方填筑工程开工前14天,承包人应按施工图纸要求和监理人指示,编制土石方填筑施工措施计划,提交监理人批准。

其内容包括:(1)施工布置图;(2)土石方填筑程序和方法;(3)土料加工要求、土料翻晒和料场供应;(4)土石方平衡计划;(5)施工设备、设施配置;(6)质量控制和安全保证措施;(7)施工进度计划;(8)监理人要求提交的其它文件和资料。

2、地形测量资料土石方填筑工程开工前7天,承包人应将填筑区基础开挖验收后实测的平、剖面地形测量资料提交监理人,经监理人验收的地形测量资料作为填筑工程量计量的原始依据。

3、土石方填筑的现场生产性试验土石方填筑工程开工前,承包人应根据监理人的指示,在选定的料场开采区开挖填筑料,进行与实际施工条件相仿的各项现场生产性试验,并根据所获得的试验成果确定填筑施工参数,试验成果报告应报送监理人。

试验场地如设在永久工程作业面内需经监理人批准。

现场试验的费用计入土石方填筑单价中,不另行计算。

4、土工合成材料选择和施工措施当土石方填筑工程采用土工合成材料提高抗剪强度或作防渗、反滤、排水设施时,承包人应将土工合成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措施报告,提交监理人批准。

(四)引用标准1、《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290-2014);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17);3、《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15);4、《土工试验规程》(YS/T 5225-2016);5、《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SL235-2012);6、《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L/T 225-1998);7、《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551-2012);8、《水闸施工规范》(SL 27-2014);9、《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2014);10、《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格栅》(GB/T 17689-2008);11、《土坝灌浆技术规范》(DL/T 5238-2010)。

上述标准有最新版本的按最新版本执行。

二、料源要求(一)当料场土料的天然含水量大于或小于施工填筑含水量时,应根据土料开挖方式、装运卸流程以及气象等条件对料场土料含水量进行调整,调整方法以翻晒或加水为主。

一般情况下,料场土料含水量约大于填筑含水量的2%~3%为宜,具体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粘性土料土质要求如下:1、建筑物周围土方回填采用的土料除特殊规定外,采用粘土、壤土,粘粒含量宜为15%~30%,塑性指数宜为10~20;2、回填料中不允许夹杂草、木等腐蚀性杂质,有机质含量不大于1%,当铺填回填料中混有大于lOcm超径的土料时应予清除。

(二)反滤料可由天然砂砾料中筛选而得,亦可用石料人工轧制而成,或用天然砂砾石料与轧制料的掺合料。

加工后的成品料应符合施工图纸、相关规范及本技术条款的规定。

经加工的各种反滤料的颗粒级配,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超径颗粒含量不应大于3%,逊径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针片状含量应小于5%,含泥量(粒径小于O.lmm)小于1%,不均匀系数小于8。

加工好的反滤料应分类堆放,不得混杂,并应防止分离。

(三)碎石垫层粒径5~20mm,且砂垫层细度模数3.2~4.0,平均粒径0.43~0.66mm,垫层砂砾石料的粒径、级配、坚硬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不同粒径组分别堆放。

三、用料运输(一)运输设备1、土石料填筑应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因施工需要而改用其它方式运输时,承包人应经过论证,并提交措施计划报送监理人批准。

2、运输土石料和其他建筑材料使用的车辆应相对固定,并经常保持车厢、轮胎的清洁,防止残留在车厢和轮胎上的泥土带入清洁的反滤料的料源及填筑区。

(二)运输措施1、土石料运输和填筑作业面卸料、铺料等工序持续和连贯进行,以免周转过多而导致含水量的过大变化。

2、监理人认为不合格的土石料,一律不得填筑。

四、填筑现场试验(一)一般要求1、土石方填筑工程开始前,承包人应根据建筑物设计要求选定的土石方填筑料,并在选定的试验场进行与实际施工条件相似的碾压试验,以确定填筑施工参数。

2、每项土石方填筑现场工艺试验或现场生产性试验开始前,应编制现场试验措施计划提交监理人批准。

试验完成后,应将试验成果报告和试验记录提交监理人。

(二)土料碾压试验1、土料应进行土料铺料方式和碾压试验,必要时进行土料含水量调整试验。

2、土料的混合试验,应进行混合方式、混合效果(土石混合的均匀性)以及含水量变化规律等试验。

3、土料碾压试验可采用74k矿推土机推运20m摊平,74kW拖拉机牵引8-12t凸块震动碾压实,边角和边坡蛙夯补夯。

进行铺料厚度、碾压遍数和填筑含水量的比较试验。

检测各种参数下压实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

并进行现场渗透试验、原状样的室内压缩和抗剪强度试验。

4、土料碾压试验后,应检查压实土层之间及土层本身的结构状况。

如发现疏松土层、结合不良或发生剪切破坏等情况,应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五、填筑(一)说明1、本章所述的土石方填筑适用于本章范围内各种土石方填筑。

2、施工图纸所示的填筑尺寸是已考虑了沉陷影响后的外形尺寸和高程。

(二)填筑前的准备承包人应完成土石方填筑部位的清基和取土场的场地清理工作,并经监理人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各部位的填筑工作。

(三)土石方填筑1、填筑应按施工详图规定的高程以上预留考虑沉陷影响的超高填筑。

2、承包人应根据碾压机械、回填料的性质等进行碾压实验,确定最优含水量、铺料厚度和碾压遍数。

如试验时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承包人应会同监理人和设计单位共同商议解决办法。

3、施工应按水平分层由低处开始逐层填筑,不得顺坡铺填,施工作业面应加强统一管理,作业面必须做到统一铺料、统一碾压,严禁出现界沟。

相临的分段作业面均衡上升,减少施工接缝,如段与段之间不可避免出现高差,应以斜坡连接,并要求处理。

4、分段填筑时,在分段位置防止漏压、欠压。

上下层分段位置应错开。

5、碾压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碾压机械行走方向应平行于堤轴线,不宜垂直堤轴线方向碾压。

(2)分段、分片碾压时,相临两个工作面碾迹的搭接宽度,平行与堤轴线方向不小于0.5m;垂直堤轴线方向宜为3~5m。

对碾压不到的死角,应以辅助夯具进行夯实。

(3)挡墙等建筑物周边Im范围内不得采用机械压实。

6、在软土堤基上筑堤时,如堤身两侧设有压载平台,两者应按设计断面同步分层填筑,严禁先筑堤身后压载。

7、回填料的铺料与压实工序应连续进行,以防回填料被晒干,影响填筑质量。

对表面风干的回填料层,应作洒水处理。

对已经检验合格的填筑层,如间隔时间较长,再在上面填筑新回填料时,应作表面刨毛或清除处理。

8、碾压过程中如出现“弹簧土”、层间中空、松土层或剪切破坏等现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并经检查合格后,方准上新回填料。

9、填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保证观测仪器与测量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保护所埋设的仪器和测量标志的完好。

10、对占压堤身断面的临时坡道做补缺口处理,应将己板结老土刨松,与新铺土料统一按填筑要求分层压实。

11、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设计宽度30cm左右,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当堤身全断面填筑完毕后,进行压实及削坡整平。

12、下雨天无防护措施,不得进行土料填筑。

降雨前应及时压实作业面表层松土,并将作业面做成拱面,向两边排水。

降雨后禁止车辆通行。

雨后应凉晒或对填土面的淤泥清除,合格后方可继续填筑。

13、回填夯实后的部位,三天内不得受水浸泡,并应及时修建基础或临时遮盖,以防日晒雨淋。

14、填土前应清除建筑物表面的乳皮、粉尘及油污等;对表面的外露铁件宜割除,必要时对铁件残余露头需用水泥砂浆覆盖保护。

15、填筑时,须先将建筑物表面湿润,边涂泥浆、边铺土、边夯实,涂浆高度应与铺土厚度一致,涂层厚度为3mm~5mm,并与下部涂层衔接,严禁泥浆干固后再铺土、夯实,制备的泥浆应满足规范要求。

16、水泥土铺设方法及保证铺设质量的措施必须书面报告监理人并得到监理人的批准;17、在土堤的斜坡结合面上填筑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随填筑面上升进行削坡,并削至质量合格层;(2)削坡合格后,应控制好结合面土料的含水量,边刨毛、边铺土、边压实;(3)垂直堤轴线的堤身接缝碾压时,应跨缝搭接碾压,其搭接长度不小于3.0m。

六、建筑物回填(一)不应选用淤泥土、杂质土、分散性土、砂性土等土料,且不得含植物根茎、砖瓦垃圾等杂质,以满足防渗要求。

填筑参照SL 27-2014的有关规定。

(二)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

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2。

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

(三)建筑物周围至少0.5m范围内采用人工夯实。

建筑物顶板以上Im范围内回填土不得采用机械压实。

有特别要求的按施工图和施工设计文件要求执行。

(四)回填应在建筑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其中建筑物顶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进行。

基坑(槽)回填应在建筑物两侧保持均衡上升,避免建筑物滑动。

(五)墙后填筑应符合下列要求:1、墙背和伸缩缝经清理整修合格后方可回填,填筑应均衡上升。

2、靠近岸墙的回填土宜用人工或小型机具夯实压密,铺土厚度宜适当减薄。

3、分段处应留有坡度,错缝搭接,并注意密实。

(六)分层铺筑时,上下层接缝应错开,层面间应刨毛、洒水。

(七)碾压机械行走方向应平行于边墙走向。

(八)分段、分片碾压,相邻作业面的搭接碾压宽度,平行边墙走向方向不应小于0.5m;垂直边墙走向方向不应小于3m。

(九)建筑物及公社河堤防回填压实度不低于0.91。

(十)未尽之处,应参照SL 27-2014及其它相关规范执行。

七、堤防填筑(一)堤防填筑前的岸坡和基础清理1、清除工程范围内残留存的朽木、树根、杂草的腐蚀物质,并排除基坑积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