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和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和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准则中没有单独的具体准则规范、但是在《企业会计准则19号——外币折算》及其应用指南中规定了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如何进行重述和折算。
金融工具:列报
金融工具列报
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
中期财务报告
中期财务报告
资产减值
资产减值
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或有事项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
矿产资源的勘探和评价
石油天然气开采
金融工具:披露
金融工具列报
经营分部
分部报告
合并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
合营安排
合营安排
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
财务报表的列报
财务报表的列报
存货பைடு நூலகம்
存货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4)对子公司投资:
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
(5)投资性房地产:
①定义。
②核算范围。
③后续计量。
(6)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后续计量模式。
(7)借款费用资本化:
①范围。
②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范围。
(8)对合营及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①后续计量。
②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
③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的处理。
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
农业
生物资产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没有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专门准则,但《国际会计准则第18号——收入》及《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场和设备》中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与《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规定相似。
非货币性交换
2.差异
(1)财务报表层面: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和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1.趋同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中国新会计准则
首次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以股份支付为基础的支付
股份支付
企业合并
企业合并
保险合同
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
在准则中没有单独的具体准则规范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但是在准则的组成部分中有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企业会计准则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30号——财务报表列报》。
(9)资产减值:
减值损失的转回。
(10)政府补助:
①规范范围。
②与资产相关的补助。
(11)债务重组:
①定义。
②债务人处理债务重组前账面金额与重组后应支付对价的差额的处理。
③债权人处理。
(12)关联方披露: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①报表组成。
②报表格式及列报项目。
③会计年度。
④费用在利润表/综合收益表中的分类。
⑤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2)企业合并:
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②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3)合并财务报表:
①非控制性权益/少数股东权益。
②母公司是否需要编制合并报表。
③合并程序——统一会计期间。
报告期后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建造合同
建造合同
所得税
所得税
不动产、厂场和设备
固定资产
租赁
租赁
收入
收入
雇员福利
职工薪酬
政府补助的会计和政府援助的披露
政府补助
汇率变动的影响
外币折算
借款费用
借款费用
关联方披露
关联方披露
退休福利计划的会计和报告
企业年金
单独财务报表、联营和合营企业中的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
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