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术中输血护理操作PPT课件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术中输血护理操作PPT课件

14
输血流程
1取回的血液制剂应有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核对,首先, 双方确认取回的血液制剂是否为此手术间患者的血液制 剂,然后,核对相关信息。 2输血前再次由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共同核对,准确无误 后方可输血。 3输血时应使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5术中输血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但同时依据病情和年 龄遵循医嘱调节输血速度。婴幼儿患者输血宜采取注射 泵输注。
15
输血流程
6静脉通道观察:保持输血管道扭曲、受压; 当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7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 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8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应对血液输注进行记 录和签字,并将数学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 单)放在病历中。将空血袋低温保存24小时 。
16
• 术中输血护理操作——注意事项
18Βιβλιοθήκη • 加压输血——操作要点1为确保静脉通道通畅,静脉输注针头成人不小于 20G(儿童不小于22G),以便血液顺利快速输 入。 2将一接上经脉通道的血袋小心装入加压血液输送 器中。 3拧紧充气塞,手握皮球缓慢充气,加压血液输送 器开始加压,可根据病情需要施加压力,加压输 血速度可达50-100ml/min. 4血液输注完毕,拧松充气塞、放气,输血管接静 19 脉注射用生理药水冲洗管道。
输血 输血指将血液制剂通过静脉注给患者的一 种治疗方案。 术中输血 指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将血液制剂通过静 脉输液注给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 血液制剂 指经严格体检合格的献血者的血液与保 存液形成的制剂。
3
全血 血液的全部成分,包括血细胞和血浆的 所有成分。将血液采入含有保存液的血液 中,不做任何加工,即为全血。 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指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 成。将供着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 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 注相关血液成分,成分输血。
1严禁一名医护人员同时为两名患者取血。输血时必须实施两人核 查流程。 2血液制品不应随意加入其他药物,血小板输注前应保持震荡,取 出即用。 3全血、成分血和其他血液制剂应从血库取出30分钟内输注,4小 时输完。 4用于输注全血、成分血或生物制剂的输血器宜4小时更换一次。 术中输入不同组交叉的血制品,应更换输血器。 5术中大量输血时,建议使用输血输液加温仪,确保输血安全。 6术中加压输血时,要确保输血通道的通畅,避免压力过大破坏血 液的有形成分。 7使用输血加温仪或加压仪器时,遵照使用仪器设备使用说明。
17
• 术中输血护理操作
• 常见术中输血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 一.不良事件发热性输血反应非溶血输血反应、溶血性输 血反应 二.护理措施 1发生输血反应,立即告知医生,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 ,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准备好检查,治疗和抢救的物品,做好相应记录。 3遵医嘱给予治疗及配合抢救。 4加强体温管理,采取适当的温度措施。 5低温保存余血及输血器,并上报输血科及相关部门。
13
•术中输血护理操作

操作要点——取血流程 •1医务人员凭取血单,携带取血专用箱到输 血科(血库)取血。 •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 、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 有效期及配血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 外观(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的颜色 、形态是否正常)等,核对正确无误后,双 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出发。
6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 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疾病不能 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发生率约10% 。
7
输血不良反应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指通常受 血者在输血液成分分期间,一般在输血 开始15分钟至2小时,或输血后1-2小时内 ,体温升高的原因后,即可诊断。 过敏性输血反应包括单纯性荨麻疹、血 管神经性水肿,喉头水肿,严重者出现 呼吸障碍、休克甚至死亡。
8
输血不良反应
溶血性输血反应——是指由于免疫 的或非免疫的原因,使输入的红细胞 在受学者体内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 输血不良反应。
9
大量输血——是指12-24小时内快速输 入相当于受血者本身全部血容量或更多 的血液,常见于快速失血超过机体代偿 机制所致的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外 伤、肝移植等。除了输入红细胞外,患 者往往还输入其他类型的血液制品。对 婴儿的血液置换也被认为是大量输血。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 术中输血护理操作
1
一.概述
目的: 维持血容量一补给血量,维持血容量,提 高血压以抗休克和防止出血性休克。 纠正红细胞减少——可提供具有携氧能力 的红细胞以纠正因红细胞减少或其携氧能 力降低所导致的急性缺氧血症。 纠正凝血功能——补充各种凝血因子以纠 正患者凝血功能障碍。
2
二.名词术语
4
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指采集或收集患者字体的 血液或血液成分,经适当的保存或处 理后回输给患者本人,以满足手术或 紧急情况时需要的一种临床输血治疗 技术。目前常用的自体输血有储存式 、稀释式和回收式三种方法。
5
自体输血
储存式——指手术前预约先采取患者的自身血液(全 血或血液成分)予以保存,以备手术失血较多时采取的 一种临床输血治疗技术。 稀释式——又称急性正常血容量血液稀释,是指在患者 麻醉后手术前为患者采取并短暂存储,同事输注胶体液 及晶体液维持正常血容量,手术过程中利用稀释血液进 行循环,术后及术中回熟存储的自体 血液的一种临床 输血治疗技术。 回收式——是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 术失血及术后引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滤过、洗涤等处 理,再回输给患者的一种输血治疗技术。
10
加压输血——是指如果术中输血不具 备建立更多通道或已建立通道输血、 输血速度不能满足抢救需要时,可以 进行加压输血,但应采取专门设计的 加压输血器或血泵。
11
加温输血——是指冷藏血不可随意加温 ,若确需对血液进行加温,只能使用专用 加温装置。
12
无血外科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 提出的,它是一种赋有一定理念的 外科医学技术、无血手术是为了避 免输血,在围手术期所采取的一系 列对策和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血液 丢失,在不输血情况下保证手术安 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