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12)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P1.3.4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P2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P4—5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P5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P7—8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P7—P8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P12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2、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
3、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
4、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
5、会使用火,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
6、北京人已经使用火。
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7、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人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过着群居的生活。
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1、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力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
2、距今约5、6千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省,现存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
半坡聚落居民已种植粟、蔬菜、,饲养猪狗、,还经常去打渔、。
他们开垦耕地用磨光的石器的木制的耒耜、,收割庄稼用石刀、,加工谷物用、等。
3、磨制石器是半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4、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之一。
其中,最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最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5、距今约7千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饲养狗、猪、等家畜。
6、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7、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几千年来,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8、大汶口居民时期,出现了私有财产,聚落的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相传皇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化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人文初祖。
他还发明舟车2、相传皇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
3、距今约4、5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经出现部落联盟。
4、皇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黄帝之后过了很久,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6、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制”。
7、禹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
他采用疏导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又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化水害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P15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P21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P24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21、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P27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P31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P32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 P33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P34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P36—37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P37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
P27、P36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P37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P38—393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P413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P4135、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P4136、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 P433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
P4338、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P4339、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
P4440、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P46—P4741、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无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P47—P49公元前21世纪,王位世袭制的实行及国家机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的出现。
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是以、和为代表。
夏朝开始进入奴隶制阶段。
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也开始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
在思想方面形成了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
5、四大文明古国的有、、和。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1、约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定都。
并组建,制定,设置,建立起。
2、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
夏朝灭亡的原因是:夏桀施行暴政;商部落日益强大。
3、约年,商部落首领,联合周边各部落起兵打败了桀,建立,建都在。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4、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把都城迁到,此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
因此,后代又把商朝称为。
5、商代,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文字。
6、公元前1046年,击败商朝军队,建立,定都,史称西周。
7、西周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各级贵族和平民可以从周王那里分到土地,只有使用权,但不能转让和买卖。
农业上已有人工灌溉。
手工业分工较细,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8、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公元前770年,迁都,历史上称为东周。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1、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称为“授民授疆土”,。
2、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3、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意义在于:(1)诸侯国是周设在各地的据点,起着的作用。
(2)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3)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4、夏商西周社会以区分尊卑等级。
5、夏商西周时期,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王和大小贵族拥有很多奴隶,奴隶主要来源于和。
6、为了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反抗,夏商西周国家都建立了强大的,制定了严酷的。
7、配合暴力镇压,是统治人民的另一种手段,起着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统治阶级通过的礼仪活动,教育感化民众,起到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1、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时期。
当时出现了、、、、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
其中最先称霸的是。
2、稳定内政以后,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公元前651年,在葵丘举行的诸侯盟会上,周天子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在中原霸主地位。
3、楚军在打败晋国,楚庄王跌升为霸主。
4、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时期。
晋国分裂成、、三个国家,与原有的、、、并称“战国七雄”。
5、称为“合纵”;称为“连横”。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1、人们通常在贵族的田地中集体耕作,古书中把这种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描写为“ ”。
2、铁器的广泛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的发展。
铁梨铧的出现,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
3、,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全生产成为可能。
4、“ ”、“ ”,反映个体生产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
5、公元前356年,开始变法。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1、甲骨文是指。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开始的。
3、是铜、锡、铅的合金。
4、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1、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主要是“ ”、“ ”两部分。
2、“ ”就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
3、“ ”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4、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 ”,主张以“ ”教化人民,以“ ”治国。
5、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学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学生的潜能教得到发展的是,他的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一书。
6、请简述“百家争鸣”。
7、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 ”治国;法家强调用“ ”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 ”治,也反对“ ”治,他们提出“ ”。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1、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2、两千年前的都江堰的作用在于灌溉、分洪,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他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3、称为编钟。
4、编钟的出现表明。
请简述为什么都江堰能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三章秦、西汉、东汉(41-67)42、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
《秦朝疆域图》 P6043、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44、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45、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P594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政权 P6347、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