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因子疗法概述

物理因子疗法概述

• 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
• 带有心脏起搏器者禁 用,颈动脉窦部位禁 用
• 眼部、孕妇的腹部和 腰骶部、有脑血管意 外病史患者的头部慎 用
● 感应电疗法
● 电解作用不明显 ● 兴奋正常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和肌肉,对完全失神经支配的肌
肉无明显刺激作用,对部分失神经支配的肌肉作 用减弱 ● 防治肌萎缩 ● 训练肌肉做新的动作 ● 防治粘连和促进肢体血液和淋巴循环 ● 镇静止痛 ● 用于电兴奋治疗
治疗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
镇痛作用
消肿作用 调整内脏功能的作用
治疗和预防肌肉萎缩 的作用
对自主神经有调节作 用
有促进骨折愈合作用
调制中频电疗法
● 定义
● 以低频正弦波调制的中频电流称为正弦调制中频 电流。应用多种低频脉冲电流调制的中频电流, 称为脉冲调制中频电流
● 适应症
● 骨关节疾病,软组织疾病,NS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 3.低频电流的生理作用与治疗作用
● 兴奋神经肌肉组织 ● 镇痛 即时镇痛作用 累积性镇痛作用 ●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 其它治疗作用 ● 临床应用
分类
● 感应电疗法 ●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临床应用
适应证
禁忌证
• 各种急慢性疼痛:神 经痛、头痛、关节痛、 肌痛、术后伤口痛、 分娩宫缩痛、牙痛、 癌痛、肢端疼痛、幻 肢痛等。
● 频率在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称作低频电流或低 频脉冲电流
● 应用低频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称为低频电疗法
● 2.低频电流特点
● 低频率、小电流,电解作用较直流电弱,有些电 流无明显的电解作用
● 电流强度增减或电压升降的变化 ● 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 无明显热作用
● 临床应用 ● 1.适应证
短波疗法主要适用于亚急性、慢性炎症与疾病。胃炎、溃疡 病、结肠炎、胃肠痉挛、胆囊炎、肝炎、肺炎、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炎、膀胱炎、肾盂肾炎、急性肾衰竭等。肌炎、纤维 织炎、肌痛、扭挫伤、血肿、肩周炎、关节炎、前列腺炎、 术后粘连等。妇科疾病: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发育不全等。 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神经根炎、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等。 短波高热疗法配合放疗、化疗可用于较深部肿瘤的治疗
● 禁忌证
● 局部有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急性化脓性感 染、出血性疾患、局部有金属固定物、置入心脏 起搏器者、有严重心肺、肾脏疾病者等
● 治疗作用
● 镇痛作用
● 促进血液循环
● 促淋巴回流作用 ● 兴奋神经肌肉(预防和减轻肌萎缩和骨质疏松、
抗肌痉挛、对脊髓损伤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改善 功能)
● 提高平滑肌张力作用(连调波,断调波提高胃肠 道、胆道、膀胱平滑肌张力)
高频电疗法
● 疗程
治疗急性伤病时采用无热量,时间为5~10分钟,每 日1~2次,7~10次为1疗程
治疗亚急性伤病时采用微热量,时间为10~20分钟, 每日1次,10~20次为1疗程 治疗急性肾衰竭时采用温热量,30~60分钟,每 日1~2次,5~8次为1疗程 治疗恶性肿瘤时必须与放疗或化疗综合应用,每 次治疗与放疗紧接进行或在化疗药物静脉点滴的 同时进行,每次30~60分钟,每周1~2次,5~ 15为1疗程,与放疗、化疗同步
● 镇痛作用 ● 有明显的消肿作用
● 软化瘢痕、松解粘连的作用消炎散结作用 ●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作用 ● 提高细胞膜通透性,促使药物透入人体 ● 音频电叠加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的治疗作用
● 超音频电疗法
● 人体接受火花放电的刺激和电磁振荡作用后,神 经兴奋性降低,血管淋巴管扩张,组织的代谢过 程和营养状况改善,因而有止痛、止痒、解痉、 消炎作用
高频电疗法
● 临床应用
1. 适应症
超短波疗法主要适用于急性与亚急性炎症、损伤 疾病。软组织化脓感染、静脉炎、淋巴结炎、骨髓炎、 关节炎、扭挫伤、血肿、烧伤、冻伤、肌筋膜炎、阑 尾脓肿、术后伤口感染、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 等。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胆囊炎、肾盂肾 炎、膀胱炎、溃疡病、胃肠痉挛、急性肾衰竭等。支 气管炎、肺炎等。神经科疾病:周围神经损伤、面神 经炎、坐骨神经痛、偏头痛、脊髓炎等。盆腔炎、附 件炎、前庭大腺炎等。脓疱疹、带状疱疹、痤疮等。 眼耳鼻咽喉口腔感染、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等。超短波 高热疗法配合放疗、化疗用于较深部肿瘤的治疗
● 分类 ● 短波疗法 ● 超短波疗法 ● 微波疗法
高频电疗法
● 短波疗法
● 应用短波电流所产生的高频电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 为短波疗法
● 治疗作用
1消炎、消肿 2.镇静、解痉、止痛 3.改善内脏功能 4.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5.促进组织修复 6.抑制恶性肿瘤生长 大剂量短波(一般在42.5℃以上) 可杀灭肿瘤细胞或抑制其增殖
物理因子疗法
物理因子疗法又称理疗是指借助光、热、声、磁、电、冷、热、水等物 理因子的方法来提高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恢复或改善患者功能
的一种专门的医学相关类学科,是康复医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分类
电疗法 光疗法 超声波疗法 磁疗法 石蜡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 压力疗法
电疗法
● 低频电疗法
● 1.定义
● 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 ● 消炎
● 药物离子导入
高频电疗法
● 定义 应用频率为100kHz~300GHz,波长为 3000m~1mm的高频电流或其所形成的电场、磁场 或电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法
● 生理与治疗作用 ● (一)温热效应
1.改善血液循环 中小剂量高频电可使局部血管扩 张,血流加速,血液循环改善
干扰电疗法
● 定义
● 干扰电疗法,又名交叉电流。传统干扰电疗 法,即静态干扰电疗法(static interferential current therapy, SICT)是将两路频率分别为4000Hz与 4000±100Hz的正弦交流电,通过两组(4个) 电极交叉输入人体,在电力线的交叉部位形 成干扰电场,产生差频为0~100Hz的低频调 制中频电流,这种电流就是干扰电流。应用 这种干扰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干扰电疗 法
2. 禁忌症
恶性肿瘤(一般剂量时)、出血倾向、活动性结 核、妊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局部金属异物、植入 心脏起搏器者、颅内压增高、青光眼、妊娠
高频电疗法
● 微波疗法
微波疗法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应用的是厘米波, 其后是分米波。医疗上常用的波长12.24cm、频率 2450MHz的电磁波虽属分米波范围,而且分米波与 厘米波作用于人体时的生物学效应相似,故通常将分 米波疗法与厘米波疗法统称为微波疗法
6.对血液和造血器官的作用
7.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8.对新陈代谢的作用
9.对恶性肿瘤的作用
● 治疗剂量
超短波疗法的治疗剂量分级与调节方法与短波疗法相 同。超短波疗法一般每次治疗10~15min,急性炎症 5~10min,急性肾功能衰竭30~60min,每日1次, 10~15次为1疗程。恶性肿瘤的疗法与短波疗法相同
● 作用特点
● 避免了电解,频率较高,皮肤电阻明显下降, 增大作用的深度
● 通过四个电极将两路频率相差100Hz的中频 交流电(一种为4000Hz,一种为 4000±100Hz)交叉地输入人体
● “内生”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可以同时发挥 低频电与中频电的双重治疗作用
● 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可以避免机体产生适 应性
● 中频电流通过刺激运动神经和肌肉引起正常 骨骼肌和失神经肌肉收缩,具有锻炼骨骼肌 肉、防止肌肉萎缩、提高平滑肌张力、调整 自主神经功能等作用
分类
● 等幅中频电疗法 ● 分类
● 音频电疗法(1000~20000HZ) ● 音频电磁场疗法 ● 超音频电疗法 ● 音频电疗法 作用原理与作用
●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营养,促进组织再生及神经 功能的恢复
中频电疗法
● 一.定义
● 应用频率1~100 kHz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 称为中频电疗法
● 二.特点
● 能克服组织电阻,与低频电相比,能作用到更深 的组织
● 双向无电解作用 ● 有镇痛和促进血液循环作用 ● 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的特点
● 三.治疗作用
●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作用 ● 镇痛作用 ● 消炎作用 ● 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 对骨骼肌的作用
● 2.禁忌证
恶性肿瘤(一般剂量时)、出血倾向、结核病、妊娠、严重 心肺功能不全、局部金属异物、植入心脏起搏器者
高频电疗法
● 超短波疗法
● 定义 ● 频率为30~300MHz、波长为10~1m的电流为超短波电
流。应用超短波电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超短波疗法
● 治疗作用
1.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3.对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及免疫功能的作用 4.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5.对内脏器官的作用
2.镇痛 中等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通过以下途径 减轻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对各种神经痛、肌肉痉 挛性疼痛、因肿胀引起的张力性疼痛、缺血性疼痛、 炎症疼痛均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3.消炎 中小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可促进炎症消散, 对各种急性、亚急性、慢性炎症,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炎症均有很好的效果
4.降低肌肉张力 中等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可以降 低骨骼肌、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的张力
● 疗程
急性炎症与损伤的早期应采用连续超短波无热量(Ⅰ 级)、短时间(<10分钟)的治疗或脉冲超短波治疗
在急性炎症与损伤的吸收恢复期或慢性期则可采用微 热量(Ⅱ级)的连续超短波治疗,一般每次10~15分 钟,慢性疾病可达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20 次为1疗程 治疗急性肾衰竭尿闭时,采用温热量(Ⅲ级), 每次30~60分钟,每日1~2次,数次为1疗程 恶性肿瘤高热治疗采用热量(Ⅳ级),每次40~ 60分钟,每周1~2次,10~20次为1疗程
●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