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进行电位器选型和正确使用

如何进行电位器选型和正确使用

如何进行电位器选型和正确使用摘要综述电位器的基本概念、电气性能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侧重介绍电位器选型依据及使用注意事项。

为整机厂线路设计, 工艺设计人员选型和正确使用电位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电位器电气性能测量方法选型原则1引言电位器是一种通用的机电元件, 在仪器仪表和各种电子设备中已获得广泛应用。

由于电位器品种、结构、安装方式和技术参数繁多, 电路设计人员在设计选型时首先根据电位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来确定性能指标。

从经济实用的观点出发, 设计人员既要考虑到电位器的参数指标留有余量, 又不能不切实际地提高指标要求。

若所选电位器的参数指标不足, 将达不到设计要求或不能长期稳定工作。

另外, 设计人员选型不当或不能正确使用、安装, 也容易造成电位器性能下降, 结构受损甚至毁坏失效。

合成碳膜电位器和玻璃釉电位器由于价格低廉和具有极强的通用性, 因而在彩色及黑白电视机、录像机、音响设备、显示器等电器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增进电位器制造厂和上述应用领域的广大设计人员、工艺人员之间的交流, 为电路设计、整机工艺工作中合理地设计、选型和在装配中正确安装、使用电位器, 本文提供主要的参考原则。

2电位器的基本概念21 电位器的定义电位器是一种可调电子元件, 它靠动触点在电阻体上移动, 从而获得与电位器输入电压和动触点位移(或转角) 成一定关系的电压输出。

如图1。

图1 电位器原理示意图22 电位器的分类从构造形式来看, 电位器可分为线绕电位器和非线绕电位器两大类。

(1) 线绕电位器是将电阻丝绕在金属、瓷和塑料骨架上作为电阻元件, 具有电阻温度系数低, 电阻值稳定性好, 功率负荷性大,工作寿命长等优点。

但线绕电阻元件的主要缺陷是分辩力有一定阶梯性, 同时多圈的电阻元件的感抗会呈现随频率增加而增加, 因此高频性能差。

此外, 还存在总阻值围窄等缺点。

(2) 非线绕电位器有合成膜电位器、玻璃釉电位器、导电塑料电位器等。

a 合成膜电位器是将炭黑、石墨和有机粘合剂、填充料等混合制成的浆料采用多种方法(如丝网印刷) 涂覆在基体上再经固化而制成的电阻膜作为电阻体。

合成碳膜电位器能大规模生产, 价格便宜, 调节时噪声较小, 优越的高频性能, 还具有较小的电感量和分布容量, 且工作寿命长, 很少突然发生严重损坏, 总阻值围宽广。

线路设计人员总是首先想到选用碳膜电位器来作为在电子线路中改变电阻的经济方法。

但合成碳膜电位器的总电阻值随时间和温度变化较大, 抗潮湿的能力较差, 碳膜电阻元件的接触电阻较大。

b玻璃釉电位器是将金属(或其氧化物) 粉、玻璃釉等混合而成的浆料采用丝网印刷等方法涂覆在瓷基体上, 经烘干、高温烧结而成的电阻膜作为电阻体。

其优点有:总电阻值围宽广, 且有很高的分辩力和良好的稳定性, 噪声小, 频率响应非常好, 远远超过100MHz。

电阻温度系数较小, 电阻元件表面坚硬而耐磨, 工作寿命长。

玻璃釉电阻元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预调电位器中。

c1 导电塑料电位器是将炭黑、石墨和超细金属粉、DA P 树脂和交联剂等混合而成的浆料采用丝网印刷等方法涂覆在瓷或特制塑料基体上而成的电阻膜作为电阻体。

优点是接触电阻变化小, 工作寿命很长。

因为表面特别光滑, 所以分辨力非常高, 即使动触点在电阻体上循环运动数百万次后, 仍不会产生明显的摩擦力和磨损。

对电阻元件加以修刻, 可使其线性度达01001 的水平。

动态噪声非常小, 有良好的高频工作性能, 适用于高增益伺服系统中。

但导电塑料电位器耐潮湿性能较差, 稳定性不如玻璃釉电位器, 动触点额定电流小, 温度系数介于线绕电位器和玻璃釉电位器之间。

另外, 非线绕电位器还有金属膜电位器、金属体(箔) 电位器、有机实芯电位器、无机实芯电位器等。

23 电位器的基本安装方式插针式: 在一般的用途中, 可将电位器直接插入印刷电路板并进行波峰焊接。

轴套安装: 在设计一些需要承受严重的机械振动和冲击的结构时, 可采用轴套安装的电位器。

用轴套螺母和垫圈将电位器固定在底板上。

24电位器在线路中的基本作用电位器有两种工作方式:分压器式(图2) 和可变电阻器式(图3)。

3电位器的电气参数31 总电阻值定义为电位器两终端(1, 3 端) 之间的电阻值。

标定任何电位器时, 都需要规定标称阻值。

同时应规定标称阻值的允许偏差, 而总电阻值应在允许偏差围。

测量总电阻值时, 一般采用数字欧姆表。

在电位器有机械止档时, 动触点应尽可能靠近一个终端引出端。

如果是连续旋转的电位器, 应将动触点调节到与电阻元件工作段完全脱离为止。

标准测试还规定了测量总电阻值的最高(直流) 电压(见表1) , 以限制电阻体在测量过程中温度无明显上升。

各种类型电位器的总电阻值及其允许偏差典型值见表2。

电位器种类合成碳膜薄利釉导电塑料线绕总阻值围Ω100~10M 10~5M 100~4M 10~100K允许偏差%±20, ±30 ±20 ±10, ±20 ±1, ±532 终端电阻(零位电阻)定义为当动触点位于邻近的止档时, 动触点引出端与该终端引出端之间获得的最小阻值。

连续旋转的电位器没有止档, 不规定终端电阻。

测量终端电阻时, 施加到电位器上的电压应使动触点电流不超过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极限值。

当动触点位于止档位置时, 1, 2 两引出端之间的最小电阻值称为前终端电阻,2, 3 两引出端之间的最小电阻值称为后终端电阻。

33 接触电阻变化定义为动触点在规定的速度下移动时,动触点与电阻体之间阻值的变化。

接触电阻是由于动触点与电阻元件接触不良引起的,表面金属氧化物, 硫化物等都能在触点或电阻元件表面形成, 这些薄膜起着绝缘层的作用, 并形成接触电阻。

接触电阻会随测量电流的大小而变化。

接触电阻变化还与元件的材料、动触点材料、接触表面状况及动触点与电阻元件的接触压力有关。

34 电阻温度系数定义为在规定的环境工作温度围, 给定的两个温度之间, 阻值的相对变化除以引起该变化的温差及变化前的总电阻值(平均温度系数) , 通常以10- 6℃- 1为单位。

电阻温度系数主要取决于电阻元件的材料和部件本身的具体结构。

R 2- R 1 = a *R 1* (T 2- T 1)T 1、T 2 两个温度至少应相差25 ℃, 而且在每个温度下均应有足够的保温时间。

各种类型电位器的电阻温度系数典型值表4。

35 额定功率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能够耗散的最大功率。

它是在最低环境温度到额定环境温度围, 能保证电位器连续正常工作的功率最大值。

额定功率P = I 2R = U 2öR 。

最大额定功率为线路设计人员说明电位器能够安全耗散而不致损坏的功率数值, 各个具体电位器的使用方式会影响额定功率的最大允许耗散值。

对于多数电位器来说, 额定功率的最大值是指当电位器作为分压器使用的情况。

因此, 在电位器的输入端加上电压时, 通过动触点的负载电流值是不大的。

电位器制造厂一般采用如图6 所示的降功耗曲线。

图中当环境温度在t1 和t max之间的允许耗散功率由连接A、B 两点的直线所构成的减负荷特性加以规定。

而环境温度在t m in和t1 之间的温度下最大允许耗散功率均为额定功率。

线路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守这一规定。

图6 电位器降功耗曲线完整的额定功率的技术规, 应规定安装条件, 周围环境是静止空气还是强迫对流。

通常是用标准的安装方法使给定的电位器放置在静止空气中的允许值。

当电位器需要安装在靠近发热元件如功率晶体管、变压器、大功率电阻等或邻近另一电位器时, 应当减少允许耗散功率。

产品上和性能数据表上规定的额定功率适用于电位器作分压器用的情况。

此时, 耗散功率可认为是沿整个电阻元件均匀分布的。

而当电位器作变阻器或两引出端连接方式应用时, 对应动触点某一给定的调节位置,只有一部分电阻元件是消耗功率的, 而且流过电阻元件的电流全部流过动触点电路, 而动触点和电阻元件之间的压力接触点并不总是能够承受像电阻元件单独承受的那样大的电流。

分压器式接法的额定功率是假定动触点电流可忽略不计的, 因此对于变阻器式接法, 必须限制其动触点电流的最大允许值I m= PöR T。

式中P 为最大耗散功率; R T 为总电阻值。

采用这个最大电流极限值, 即可保证电位器的最大功率不被超过。

各种类型电位器的额定功率围典型值表5。

36 电阻变化规律定义为电位器输出电压(V 122或V 223) 与输入电压(V 123) 的比值与动触点所处机械位置(对于旋转电位器是指转角) 之间的关系。

通用电位器的电阻规律有如下几种:a1 直线规律: 规律Ab1 对数规律: 规律Bc1 反转对数规律: 规律Cd1 超对数规律: 规律Z电位器制造厂也可根据整机厂特殊要求设计制作其他电阻变化规律的电位器。

37 耐久性(1) 机械耐久性(耐磨寿命)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 使电位器性能的降低程度保持在技术规允许围时, 电位器驱动机构得到的运转周数(动触点沿电阻元件工作道往返运行一次为一周)。

表6各种类型电位器的耐磨寿命典型值(2) 电气耐久性在规定的负荷和动触点不运动的试验条件下, 电位器能连续正常工作而其性能保持在技术规允许围的时间。

按IEC 规定, 电位器的电气耐久性为1 000 h。

38 绝缘电压定义为在连续正常工作的条件下, 可以施加在电位器引出端和其外部导体之间的最大峰值电压。

对于多联电位器来说, 应在每一联引出端和其他各联的引出端之间进行测量。

在正常气压下绝缘电压值应不小于电阻体极限电压的1.42 倍。

39 耐电压定义为加在电位器引出端和其外部导体之间; 多联电位器应在每一联的引出端和其他各联的引出端之间;带开关电位器的开关引出端与电位器引出端和其外部导体之间的交流电压(频率为40~60Hz) 施加1 m in, 不应发生损伤、火花、绝缘破坏。

可将各引出端一起连接起来进行测量。

耐电压通常为交流100~1 000V , 对于具体产品, 其耐电压在产品标准中给出。

4电位器使用注意事项线路设计人员和使用元件的工程技术人员在选择和使用电位器时, 需要考虑到全部机械结构和电气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应注意电位器的安装和使用要求, 否则会影响使用性能和可靠性。

选用电位器首先要以经济的观点来考察其性能指标, 也就是说, 要根据电位器在线路中所起的作用来确定哪些是重要的参数。

对一些不重要的参数则不必过于苛求。

例如对于预调电位器来说, 一旦调整好后, 一般不再调整,在相当长时间里, 保持其原状态工作。

因此其耐磨寿命、动噪声要求不高。

预调电位器在电路常作变阻器调节电流用, 所以其接触电阻变化、动触点极限电流和接触可靠性就显得很重要。

而对于设备、仪器面板上使用的电位器, 多起分压器作用, 而且需要经常调节, 所以对耐磨寿命、动噪声都有严格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