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血压_病程记录20170311220600

高血压_病程记录20170311220600

2017年02月28日14时18分首次病程记录患者李淑静,性别女,年龄69岁,以"间断头晕30年,复发伴加重2天。

"为主诉,以"眩晕病"为诊断,于2017年02月28日12时50分经门诊收入院。

一、病例特点:1、病史:3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不伴意识模糊、视物旋转、头痛、四肢无力,就诊于"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脑梗塞",予以扩冠、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无遗留肢体活动障碍等后遗症,2天前劳累后出现头晕,伴两颧潮红,自行服用"血塞通分散片"后症状未见缓解,今为进一步系统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以"眩晕病"为诊断收入我科,入院症见:神志清,精神一般,头晕,间断心慌,心前区疼痛,纳一般,眠差,大便可,小便多,3次/晚。

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达170/90mmHg,间断服用"硝苯地平片 10mg tid""美托洛尔片12.5mg bid",目前血压控制在120/90mmHg左右;"冠心病"病史5年,间断心慌,心前区疼痛,未服用药物;"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0年,四肢关节屈曲变性,间断疼痛,未服用药物;40年前因"卵巢囊肿切除术后"有输血史;"慢性乙型肝炎"病史40年;"胆结石"病史30年;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结核等其他慢性传染病病史;家族中母亲有"肝炎"病史,后因"肝癌"去世。

2、四诊情况:头晕,伴两颧潮红,间断心慌,心前区疼痛,神志清,精神一般,面色少泽,形体适中,查体合作,呼吸平稳,无鸡胸龟背,虚里搏动应手,腹部未触及徵瘕痞块,无呻吟、太息之声,未闻及异常气味,纳一般,眠差,大便可,小便多,3次/晚,舌质暗,苔白腻,脉沉细。

3、体格检查:T:36.4℃,P:94次/分,R:19次/分,BP:120/9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率94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肝肾区无叩痛。

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无水肿。

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4、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94次/分,多导联T波倒置;随机葡萄糖6.7 mmol/L。

二、拟诊讨论:(一)诊断依据:1、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间断头晕30年,复发伴加重2天。

"为主诉入院,根据患者既往病史、症状、体征,当属"眩晕病"范畴,患者老年女性,长期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逸失度,调摄失当,脾胃受损,致脾胃运化失职,水液积聚,化湿生痰,痰水互结,淤血内聚,阻于脑窍,发为本病;痰瘀互结,阻于脑窍,清阳不能升举,出现头晕,两颧潮红,瘀血阻滞,血液运化无力则出现间断心慌、心前区疼痛,血瘀则出现舌质暗,痰湿阻滞则苔白腻,脉沉细;综合四诊,证属"痰瘀互结证",病变部位在脑,涉及脾肺肾,属虚实夹杂之证。

2、西医诊断依据:①患者李淑静,性别女,年龄69岁,以"反复头晕20余年,复发伴加重2天。

"为主诉;②入院症见:神志清,精神一般,头晕,间断心慌,心前区疼痛,纳一般,眠差,大便可,小便多,3次/晚;③查体:T:36.4℃,P:94次/分,R:19次/分,BP:120/9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率94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肝肾区无叩痛。

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无水肿。

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④辅助检查:同上。

(二)鉴别诊断:1、中医鉴别诊断:眩晕当与头痛相鉴别:两者即可单独出现,亦可互见,二者对比,头痛病因有外感。

内伤两个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在辨证方面偏于实证者居多,而眩晕则以虚证为主。

2、西医鉴别诊断:脑梗塞应与"脑出血"鉴别,两者均可有肢体功能障碍、言语不利等症状,但前者头颅CT示低密度病灶,后者示高密度病灶不难鉴别。

三、入院诊断:中医诊断:眩晕病证型:痰瘀互结证西医诊断:1、脑梗塞2、高血压病2级(很高危组)3、冠心病心肌缺血4、类风湿性关节炎5、卵巢囊肿切除术后6、慢性乙型肝炎7、胆结石四、诊疗计划:1、内科护理常规,Ⅰ级护理,测血压、脉搏1次/4h,低盐低脂饮食,留陪一人;2、完善相关检查(肝肾功能,彩超,胸片等),协助诊治;3、治疗上予以扩张血管、控制血压、控制心率、改善循环及对症等药物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予以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行气止痛,血栓通注射液活血化瘀,天麻素注射液平肝熄风止晕,中医辨证论治,以祛痰化浊,活血通络为原则,拟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和通窍活血汤加减,具体用药如下:天麻15g 半夏10g 白术15g 茯苓20g泽泻15g 陈皮10g 葛根20g 川芎10g黄芪20g 怀牛膝15g 川牛膝15g 桑寄生30g杜仲15g 益母草30g 丹参15g 山药20g荷叶15g每日一剂,首煎加水500ml,武火煮沸,文火煎20分钟,取汁200ml,二煎同前,两煎混匀,取汁400ml,早晚饭前温服200ml。

5、避风寒,慎起居,畅情志。

住院医师:叶守姣主治医师:2017年03月01日16时30分白富彬主治医师查房记录今日查房,患者神志清,精神一般,诉头晕,间断心慌,心前区疼痛,纳一般,眠差,大便可,小便多,2次/晚,舌质暗,苔白腻,脉沉细。

查体:BP:120/9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率94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肝肾区无叩痛。

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无水肿。

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血常规:白细胞 7.98 10^9/L、红细胞 4.29 10^12/L、血红蛋白 127.00 g/L、血小板 205.00 10^9/L、中性细胞比率 81.2 %↑、淋巴细胞比率 14.3 %↓、单核细胞比率 2.9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 1.1 %、嗜碱性粒细胞比率 0.5 %,电解质六项:钾 4.09 mmol/L、钠 139.80 mmol/L、氯 96.00 mmol/L、钙 2.28 mmol/L、离子钙 1.11 mmol/L、镁 0.96 mmol/L、磷 1.00 mmol/L,血凝:凝血酶原时间 12.4 sec、国际标准化比值(PT) 1.08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32.70 sec、纤维蛋白原 2.603 g/L、凝血酶时间 16.80 sec、D-二聚体 3.16 mg/L FEU↑↑,急诊心肌酶:谷草转氨酶 16.00 U/L、乳酸脱氢酶 160.00 U/L、肌酸激酶 87.00 U/L、CK同工酶 9.60 U/L,肌钙蛋白:肌红蛋白 37.49 ng/ml、超敏肌钙蛋白 0.019 ng/ml↓。

肾功五项示:尿素 3.05 mmol/L、肌酐 48.30 umol/L、尿酸 284.00 umol/l、胱抑素C 1.06 mg/L ↑、β2微球蛋白 3.54 mg/L↑,血脂七项:总胆固醇 5.10 mmol/L、甘油三酯 1.50 mmol/L、高密度脂蛋白 1.7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 3.39 mmol/L↑、载脂蛋白A1 1.66 g/L↑、载脂蛋白B 1.02 、脂蛋白(a) 220.20 mg/L,葡萄糖测定:葡萄糖 7.33 mmol/L↑,尿常规:白细胞 - 、葡萄糖 - 、隐血 - 、亚硝酸盐 - 、酮体 - 、胆红素 - 、白细胞 29.30 10^9/L↑、红细胞 25.00 10^12/L、PH 6.50 ,肝功八项:总胆红素 18.60 umol/L、直接胆红素 4.70 umol/L、间接胆红素 13.90 umol/L、总蛋白 76.70 g/L、白蛋白 41.70 g/L、球蛋白 35.00 g/L、白球比 1.19 ↓、谷丙转氨酶 15.00 U/L、谷草转氨酶 16.00 U/L、谷氨酰氨基转移酶 25.00 U/L、碱性磷酸酶 59.00 U/L,风湿三项:抗O 73.98 IU/ML、类风湿因子 80.9 IU/ML↑、超敏C反应蛋白 4.51 mg/L↑。

免疫九项回示:表面抗原 47.76 IU/ml↑、表面抗体 0.69 mIU/ml、e抗原 0.00 PEIU/ml、e抗体 5.87 PEIU/ml↑、核心抗体 36.72 PEIU/ml ↑、乙肝病毒前S1抗原弱阳性、梅毒螺旋体抗体阴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初筛阴性、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阴性。

白富彬主治医师查房后指出:患者以"间断头晕30年,复发伴加重2天。

"为主诉入院,结合患者既往病史、症状、体征,当属中医"眩晕病"范畴,患者年过六旬,年高肾亏,髓海不足,肾气渐衰,复因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情志不畅,失于调达,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化湿生痰,病久则瘀滞经络,发为本病;综合四诊,证属"痰瘀互结证",病变部位在脑,涉及脾肺肾,属虚实夹杂之证。

中医辨证论治,予以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行气止痛,血栓通注射液活血化瘀,天麻素注射液平肝熄风止痛,中药以祛痰化浊,活血通络为原则,拟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和通窍活血汤加减,方中天麻平肝熄风,半夏燥湿化痰,白术、茯苓、山药运脾化湿,泽泻利水渗湿,陈皮理气化痰,葛根养阴生津,川芎祛风通络,活血化瘀,黄芪补气,怀牛膝引火下行,桑寄生、杜仲补肾,益母草、丹参活血化瘀,荷叶健脾升阳,具体用药如下:天麻15g 半夏10g 白术15g 茯苓20g泽泻15g 陈皮10g 葛根20g 川芎10g黄芪20g 怀牛膝15g 川牛膝15g 桑寄生30g杜仲15g 益母草30g 丹参15g 山药20g荷叶15g每日一剂,首煎加水500ml,武火煮沸,文火煎20分钟,取汁200ml,二煎同前,两煎混匀,取汁400ml,早晚饭前温服200ml,患者拒服中药,故暂未开。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予以内科护理常规,Ⅰ级护理,测血压、脉搏1次/4h,低盐低脂饮食,留陪一人;继续完善相关检查,指导进一步治疗;患者慢性乙型肝炎(小三阳)诊断明确,完善肝纤维化无创检查,明晨抽血查乙肝DNA检查;患者空腹血糖偏高,否认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建议复查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必要时行糖耐量检查;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嘱患者低盐低脂饮食,适当活动,复查血脂,可暂不用药;西医治疗上予以倍他司汀片8mg tid 扩张血管,余继续予以扩张血管、控制血压、控制心率、改善循环及对症等药物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