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增值税税负率

增值税税负率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商业4%,工业6%,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注:1 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2 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增值税税负率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商业4%,工业6%,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注:1 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2 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如何评价企业增值税税负率的合理性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税负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需要分析企业的税负率是否合理。

实行金税工程以后,税务机关获取行业平均数据比较容易,但如何把握不同企业之间的个体差异难度比较大。

分析企业税负率的合理性必须从企业的经营特征入手,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方式不同,税负率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分析企业的价值链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通过包括了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销售、运输、售后服务、行政人力资源等部分。

对于一个独立的企业,往往内部囊括了以上价值链的全部,各个部分产生的增加值在同一家公司汇集,企业税负比较高。

对于集团公司,内部价值链各个部分可能是分开的,因此,每家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比较低。

我们看一个例子:如果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最终销售价为1000元,产品可抵扣的成本是600元。

现在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种是生产和销售在同一家公司,一种是生产和销售分立。

如果选择方式一:交纳增值税(1000-600)×17%=68元,税负为6.8% 如果选择方式二:假设销售给销售公司850元,交纳增值税(850-600)×17%=42.5,对应的税负为5%。

企业虽然税负下降,但并没有异常,因为一部分税负转移到了销售公司。

除了把销售分离出来,企业还可以把研发设计、采购、人力资源等部分分离出来,一家企业的价值链越短,相应的税负越低。

可以看出,价值链分割将会导致各个部分的税负下降,但整个价值链的税负是相同的,因此,在比较不同企业的税负时,需要对两家公司的价值链进行比较,价值链不同税负不同属于正常现象。

2、分析企业的生产方式企业的加工费用包括了折旧、人工、辅助生产的费用,这些费用都没有对应的进项可以抵扣。

但如果企业将部分产品发外加工,对方开具专用发票,这些加工费就产生了进项,企业销售额相同的情况下,交纳的增值税减少,税负下降。

企业高速成长过程中,选择发外加工模式的情况很普遍,所以分析税负率时,要分析企业是否存在发外加工的情况。

看一个假设的例子:某公司年销售额1000万元,其中加工费用占30%。

全部自己生产的税负为5%。

现在一半产品发外加工,新增进项1000×30%×50%×17%=25.5万元,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000×5%-25.5=24.5万元,计算出的税负为24.5/1000=2.45%。

税负下降的原因在于接受委托加工一方承担了增值税。

3、分析企业的运输方式现在企业销售产品往往是送货到对方的仓库,运输成本比较高。

运输费用的处理有不同的方式,我们比较两种常见方式的税负差异:一是买方承担,运输公司直接开具发票给买方;一是卖方承担,运输公司直接开具发票给卖方。

假设第一种方式产品售价1000元,第二种方式的售价就会加上运费,假设运费为100元。

如果第一种情况交纳增值税5%,即50元;第二种情况需要多缴(100×17%-100×7%),即10元,第二种情况的税负是(50+10)/(1000+100)=5.5%。

可以看出,对运输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企业税负也就会不一样。

4、分析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现在分析税负时比较强调同行业比较。

其实,同一行业的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往往不同。

有些企业树立品牌形象,走高端路线,产品品质好,销售价格贵。

有些产品重视低成本运作,重视大众市场,市场容量大,赢在薄利多销。

由于市场地位不同,产品的毛利不一样,利润是增值额的一部分,利润越高,税负越高。

因此同一行业中,做高端产品的企业税负比较高,做低端产品的企业税负比较低。

5、分析企业的销售策略影响增值税税负的因素还包括企业的销售策略。

基本的营销策略有两种:一种是推动式。

方式的特点是给予经销商大的折扣、优惠、返点、奖励,靠经销商来推动市场。

另一种是拉动式。

方式特点是通过品牌运作、广告投入、营销活动使最终消费者对产品认同、产生好感,拉动市场,对经销商没有特别的奖励和优惠。

假设一家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市场零售价是1000元,可以抵扣进项的原材料和其他成本是500元。

我们可以比较不同销售模式的税负:第一种推动式:产品按市场价的7.5折批发给经销商。

企业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000×75%-500)×17%=42.5元,对应的税负为42.5/750=5.67%;第二种拉动式:产品按市场价的8.5折批发给经销商,另行投入100元的广告宣传费。

企业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000×85%-500)×17%=59.5元,对应的税负为59.5/850=7%。

6、分析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企业与产品都有生命周期,一个理想、完整的生命周期包括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根据成本的经验曲线,产品刚开始生产的时候,产品的成本比较高,随着生产管理、设备运行、员工操作的熟练,产品的成本开始下降。

因此,新产品投入市场时增值额比较低,增值税税负比较低,产品生产成熟以后,增值额上升,税负也会上升。

所以,判断税负的合理性要考虑企业目前生产的产品属于哪一阶段。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增值税税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密切相关,分析企业税负,除了参考行业统计的结果,还必须了解、分析企业的经营特征,抛开企业的经营特征分析,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纳税评估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税率是指卖东西是按多少比率上税。

税负率是实际负担的比率。

税负率=实际缴纳的税款/收入如:以不含税4000元购进一台电脑以不含税5000元卖出,那税率是固定的17%(假设是一般纳税人)而实际应缴增值税为5000*17%-4000*17%=170元,税负为170/5000=3.4%不同地方不同行业的税负率是不一样的。

具体计算: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注:1 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

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2 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税负率= 纳税额/收入*100%,毛利率=(收入—成本)/收入*100%对一个企业增值税交纳情况的审计,要从总体上判断其是否存在偷漏税的可能,可运用如下方法:(一)销售额变动率和税负率分析法。

计算公式:1.销售额变动率=(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100%;2.税负率=本年累计应纳税额/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通过计算比较,如发现销售额增加而纳税额反而减少,或者是税负率同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的,极有可能存在偷漏税行为。

(二)毛利率分析法。

计算公式为: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若本期销售毛利率较以前各期或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可能存在购进货物(包括应税劳务)入账,销售货物结转销售成本而不计或少计销售额的问题。

变化率. 一般所称之增加率、上升率、年增率或成长率。

它是与上年同期对比计算求得的。

如,某季(月)税负率与上年同季(月)税负率比较,求出税负变化率。

销售收入变动率(增长率)=(本期销售-上期销售)/上期销售纳税增减率=[(期末纳税余额-期初纳税余额)/期初纳税余额]*100%税负率与毛利率的关系所谓毛利是指收入与成本的差额。

毛利率是反映一个企业的盈利情况,也是投资者对被投资方是否投资或投资的多少起到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也是一个企业决定是否再持续经营的重要依据。

我们每月都要对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率进行核算,而税负率是如何计算又与毛利率有何关系?以下是计算毛利率、税负率及毛利率与税负率关系的公式:毛利率=(收入—成本)/收入*100%税负率= 纳税额/收入*100%纳税额=销项税-进项税而销项税=收入*17%进项税=购货(成本)*17%所以税负率=(收入-成本)/收入*17%因此,税负率=毛利率*17%存货变动率存货变动率=(期末存货-期初存货)÷期初存货×100%税务局告之我公司有以下疑点:1、期末存货与当期累计收入差异幅度异常。

2、预收账款变动率与销售收入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3、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4、毛利率变动率与税负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5、纳税人期末存货大于实收资本差异幅度异常6、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缴税负偏低7、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负变动异常。

税务局让我写情况说明,更有可能去查账,但现在我不清楚这些疑点怎么写,不清楚这些比率怎么计算,很着急,希望各位高手指教,谢谢!控制稅負率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六個方面的分析:1、企业税收负担率的测算分析企业税负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税负率差异幅度=[企业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100%#如果税负率差异幅度低于-30%,则该企业申报异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