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仪器分析伏安极谱法试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伏安极谱法试题及答案

伏安极谱法一、选择题1.极谱分析中在溶液中加入支持电解质是为了消除( )(1)极谱极大电流(2)迁移电流(3)残余电流(4)充电电流2.溶出伏安法的灵敏度很高,其主要原因是( )(1)对被测定物质进行了预电解富集(2)在悬汞电极上充电电流很小(3)电压扫描速率较快(4)与高灵敏度的伏安法相配合3.直流极谱法中将滴汞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浸入试液中组成电解电池,两个电极的性质应为( )(1)两个电极都是极化电极(2)两个电极都是去极化电极(3)滴汞电极是极化电极,饱和甘汞电极是去极化电极(4)滴汞电极是去极化电极,饱和甘汞电极是极化电极4.二只50mL容量瓶,分别为(1)、(2),在(1)号容量瓶中加入Cd2+未知液5.0mL,测得扩散电流为10μA,在(2)号容量瓶中加入Cd2+未知液 5.0mL,再加0.005mol/LCd2+标准溶液 5.0mL,测得扩散电流为15μA,未知溶液中Cd2+的浓度是多少(mol/L) ? ( ) (1) 0.0025 (2) 0.005 (3) 0.010 (4) 0.0205.某金属离子可逆还原,生成二个极谱波,其直流极谱波的波高近似为1:2,请问在单扫极谱中它们的峰高比近似为( ) (1)1:2 (2)<1:2 (3)>1:2 (4)相等6.方波极谱法中采用225Hz的频率是为了满足方波半周期时间t与时间常数RC有以下关系( ) (1)t=RC (2)t=3RC (3)t=4RC (4)t=5RC7.某有机化合物在滴汞上还原产生极谱波R+nH++ne-RHn请问其E1/2( )(1)与R的浓度有关(2)与H+的浓度有关(3)与RHn的浓度有关(4)与谁都无关8.交流极谱法,常常用来研究电化学中的吸附现象,这是由于( )(1)交流极谱分辨率较高(2)交流极谱对可逆体系较敏感(3)交流极谱可测到双电层电容引起的非法拉第电流(4)交流极谱中氧的影响较小9.在极谱分析中,在底液中加入配合剂后,金属离子则以配合物形式存在,随着配合剂浓度增加,半波电位变化的方式为( )(1)向更正的方向移动(2)向更负的方向移动(3)不改变(4)决定于配合剂的性质,可能向正,可能向负移动10.极谱定量测定时,试样溶液和标准溶液的组分保持基本一致,是由于( )(1)被测离子的活度系数在离子强度相同时才一致(2)使被测离子的扩散系数相一致(3)使迁移电流的大小保持一致(4)使残余电流的量一致11.方波极谱法的检出限受到下列哪种干扰电流限制?( )(1)充电电流(2)残余电流(3)毛细管噪声电流(4)氧的还原电流12. JP-1型单扫极谱仪,采用汞滴周期为7s,在后2s扫描,是由于( )(1)前5s可使被测物充分地吸附到电极上(2)滴汞后期,面积变化小.(3)前5s可使测定的各种条件达到稳定(4)后期面积大,电流大13.在极谱分析中,通氮气除氧后,需静置溶液半分钟,其目的是( )(1)防止在溶液中产生对流传质(2)有利于在电极表面建立扩散层(3)使溶解的气体逸出溶液(4)使汞滴周期恒定14.极谱分析中,与扩散电流无关的因素是( )(1)电极反应电子数(2)离子在溶液中的扩散系数(3)离子在溶液中的迁移数(4)电极面积15.与可逆极谱波的半波电位有关的因素是( )(1)被测离子的浓度(2)支持电解质的组成和浓度(3)汞滴下落时间(4)通氮气时间16.若欲测定10-9mol/L的Pb2+,宜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1)直流极谱法(2)方波极谱法(3)阳极溶出法(4)脉冲极谱法17.不可逆极谱波在达到极限扩散电流区域时,控制电流的因素是( )(1)电极反应速度(2)扩散速度(3)电极反应与扩散速度(4)支持电解质的迁移速度18.在恒电位极谱分析中,滴汞电极的面积与汞的流速和滴下的时间t 的关系是( )(1) m2/3 t1/6(2) m2/3 t2/3(3) mt (4) t1/6/m1/319.常规脉冲和微分脉冲极谱法的区别是( )(1)示差脉冲是加一个等振幅的脉冲电压,它扣除了直流电压引起背景电流的影响(2)示差脉冲类似交流极谱,电容电流的影响较大(3)常规脉冲极谱,电容电流的影响较小(4)示差脉冲仅对常规脉冲的结果进行了数学上的微分处理20.请指出方波极谱加电压的方式( )(1)线性扫描电压,速度为200mV/min (2)线性扫描电压,速度为200mV/s(3)线性扫描同时加上50~250Hz的方波电压(4)线性扫描同时在每滴汞的后期加上一个4~80ms的方波电压二、填空题21.极谱电流完全受去极剂向电极表面扩散所控制,加入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__以清除________________电流,溶液保持_____________以消除_____________电流。

22.溶出伏安法的操作步骤,通常分为二步,第一步是_______________,目的__________ 第二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双指示电极安培滴定法中,在电解池上外加电压约___________V,当用可逆体系滴定可逆体系时,滴定曲线为______________形状,滴定终点在_____________处。

24.残余电流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5.极谱波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其电流与汞柱高的关系来决定,可逆极谱波波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呈正比,不可逆极谱波只在极限扩散电流时波高与_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26.在极谱分析中为了建立浓差极化,要求极化电极___________,溶液中被测物质的浓度__________,溶液____________搅拌。

27.析出电位与被测物质浓度_______,半波电位与被测物质浓度__________,故后者可用于物质的_____________。

28.用恒电位极谱法分析某试样中的Pb,如果用悬汞电极,则极谱波的波形如_________。

29.在极谱分析中,电流完全由__________________所控制的极谱波称为可逆波,电流受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控制的极谱波称不可逆波。

30.在恒电位下,由于充电电流随时间按______________关系衰减,电解电流按__________关系衰减,前者衰减比后衰减_____________,因此方波极谱可消除充电电流的干扰。

31.在Ilkovic电流公式中,不受温度影响的参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金属离子Mn+在电极上反应可逆,其直流极谱波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极谱波的半波电位可以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测量。

33.在阴极上,析出电位愈_________,愈易_________;在阳极上,析出电位愈_________,愈易________。

34.氢波和氢催化波都是由于_________的还原而产生的极谱波,氢催化波是溶液中某些物质能__________________,在正常氢波较__________的电位时还原出来。

35.平行催化波是O+ne-→RK(速率常数)R+ZO物质Z应该是这样的一种物质,它本身___________在电极上还原,但可以______,而且K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36.若1.21×10-3mol/L M+在滴汞电极上还原,测得其扩散电流为6.72mA,汞滴滴落时间为3.93s,汞的流速为1.37mg/s,计算该金属离子在试液中的扩散系数和扩散电流常数。

37.在1mol/L HCl电解质中,某金属离子的极谱还原波是可逆的,(1)用经典极谱法测得如下数据:电极电位,E (vs SCE)/V扩散电流,i/μA-0.515 2.0-0.539 4.0-0.561 6.0平均极限扩散电流为10.024A,计算此还原波的j1/2 和n。

(2)汞柱高度为64cm时,平均极限扩散电流id = 10.024A;当汞柱高度升到81cm时,平均极限扩散电流id为多少?四、问答题38.用盐桥来降低液接电位时,对选用的电解质有什么要求,为什么?39.某极谱测定液由以下成分组成:除被测离子外,还有:(1)NH3-NH4Cl (2)Na2SO3(3)动物胶,扼要说明加入各成分的作用是什么?仪器分析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2)2.(1)3.(3)4. (3)5. (2)6. (4)7. (2)8. (3)9. (2)10. (2)11.(3)12. (2)13. (1)14.(3)15. (2)16. (3)17. (2)18. (1)19. (1)20. (3)二、填空题21.支持电解质;迁移电流;静止;对流电流。

22.预电解过程;是为了富集被测痕量组分;溶出过程。

23. 0.2;抛物线与直线交点处。

24.充电电流或电容电流试剂中杂质的电解电流25.汞柱高平方根汞柱高平方根26.表面积小要低不能27.有关;无关;定性分析。

28.:29.扩散速度电极反应速度扩散速度30. exp(-t/RC) t-1/2 快31.电极反应电子数32.33.正;还原;负;氧化。

34.H+ 减低氢的超电位正35.不能氧化R较大三、计算题36.(1)由尤考维奇方程得:37. (1)根据E =E1/2 + 0.059/ z lg[(id-i)/i] 可知- 0.515 =E1/2+ 0.059/ z lg(10.0 - 2.0)/2.0 ...........①- 0.539 =E1/2 + 0.059/ z lg(10.0-4.0)/4.0 ...........②解联立方程组,得z = 1 E1/2 = - 0.55 V(2) 已知, h1= 64 cm , id1 = 10.0 mA h2=81cmid1/id2= h11/2/h21/2id2 = id1×(h2/h1)1/2=10.0×9/8 = 11.25mA四、问答题38.电解质的正负离子迁移数相等,减少界面电荷分离程度。

电解质的浓度较大,离子迁移量主要由盐桥的电解质向试液移动。

39.(1)NH3-NH4Cl:支持电解质,用于消除被测离子的迁移电流;(2)Na2SO3:还原剂,用于消除溶液中的溶解氧;(3)动物胶:表面活性剂,用于消除滴汞电极表面各处电荷密度差异产生的极谱极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