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腰扭伤(一)【辨证】腰部损伤,伤及肾气。
【治法】补肾壮腰,理气止痛。
【方名】桃仁杜仲汤。
【组成】红花9克,桃仁9克,羌活9克,赤芍9克,炒杜仲15克,川断9克,木瓜9克,小茴香9克,破故纸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以黄酒为引,饭后服用。
【出处】郭焕章方。
(二)【辨证】气血阻滞,腰络不通。
【治法】行气活血,舒筋解痉。
【方名】解痉汤加味。
【组成】白龙须15-20克,钩藤根15克,当归尾15克,紫丹参20克,制乳没各6-10克,延胡索12克,白芍35克,炙甘草20克,伸筋草15克,生麻黄3克,熟地18克,草红花3克,川续断12克,香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佐柏方。
急性乙型黄疸性肝炎【辨证】湿热蕴结。
【治法】清热解毒,清肝利胆,祛湿热,退黄疸。
【方名】首乌汤。
【组成】生首乌15克,连翘15克,丹皮15克,大青叶15克,板蓝根15克,半枝莲15克。
茜草15克,丹参15克,柴胡12克,茵陈30克,白茅根30克,甘草6克。
【用法】冷水浸泡连煎2次,加水高出药面1-2寸。
用砂锅煎煮沸后约30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煮。
两次药液加在一起,一日分3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50-60剂。
【出处】霍明义方。
肩关节周围炎(一)【辨证】久伤入络,筋肉失养。
【治法】活血养血,舒筋通络。
【方名】舒筋养血汤。
【组成】当归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鸡血藤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威灵仙10克,桂枝6克,蜈蚣6克,橘络6克,黄芪15克,细辛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余锡明方。
(二)【辨证】寒邪祛瘀,痹阻经络。
【治法】温经散寒,化痰祛瘀。
【方名】阳和活络汤加减。
【组成】麻黄5克,白芥子10克,熟地15克,桂枝10克,甘草3克,炮附子10克,姜黄6克,淫羊藿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制乳没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出处】郑国珍方。
(三)【辨证】肝肾两虚,痹阻关节。
【治法】滋补肝肾,温经通络。
【方名】三痹汤加减。
【组成】羌活12克,党参12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狗脊10克,熟地15克,黄芪15克,白芍10克,细辛2克,蜈蚣2条,川芎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余锡明方。
(四)【辨证】寒凝血滞,兼有气虚。
【治法】温经散寒,益气活血。
【方名】肩凝汤加味。
【组成】黄芪30克,川草乌各9克,当归30克,丹参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活18克,生地30克,香附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娄多峰方。
(五)【辨证】筋骨劳损,营卫俱虚,气血瘀滞,经脉受阻。
【治法】调营卫,行气血,舒筋络,止疼痛。
【方名】蠲痹汤加味。
【组成】炙黄芪15克,当归15克,姜黄10克,羌活10克,赤芍10克,防风10克,甘草3克,生姜10克,大枣3枚,川芎1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鸡血藤15克,没药10克,续断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邱峰方。
(六)【辨证】肝肾亏损,风湿痹阻,经络凝滞。
【治法】补肝益肾,活血通络。
【方名】补肝益肾通络汤。
【组成】当归9克,杜仲9克,黄芪12克,党参9克,川断9克,菟丝子9克,羌活9克,鹿角霜9克,枸杞9克,伸筋草6克,何首乌9克,城草3克,山楂9克,谷芽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明智方。
(七)【辨证】肝之精气虚衰,筋失温煦,复感风寒之邪,痹阻于肩。
【治法】温补肝肾,祛散风寒。
【方名】补肝益气汤。
【组成】昆黄芪30克,党参20克,山萸肉20克,桑枝10克,桂枝10克,杜仲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程远文方。
(八)【辨证】肝肾亏虚,外邪内侵,气虚血瘀。
【治法】补肾养肝,益气活血,祛风胜湿。
【方名】蠲痹解凝汤。
【组成】黄芪20克,葛根20克,山萸肉10克,伸筋草10克,桂枝10克,姜黄10克,田三七5克,当归12克,防风12克,秦切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加黄酒少许温服。
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王西周方。
(九)【辨证】正气不足,营卫失和,感受外在的风寒湿邪,袭于经脉,留而不去而致。
【治法】调和营卫,活血止痛。
【方名】肩凝汤。
【组成】麻黄15克,桂枝15克,威灵仙15克,白芍25克,穿山龙30克,红花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柴国剑方。
(十)【辨证】正气不足,风寒之邪外束,营卫失和,脉络内阻。
【治法】通经活络定痛。
【方名】活络定痛汤。
【组成】穿山龙20克,没药10克,土虫10克,甲珠10克,川椒10克,蜣螂虫10克,露蜂房15克,乌蛇15克,羌活15克,威灵仙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任继学方。
(十一)【辨证】风寒乘虚而入,凝之于肩,肩凝作痛。
【治法】疏肝和脾,散寒祛风。
【方名】增损逍遥散。
【组成】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陈皮15克,清半夏10克,羌活10克,桂枝10克,白芥子10克,附片10克,秦艽10克,茯苓10克,以白酒作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饭后服用。
【出处】郭焕章方。
(十二)【辨证】卫气亏虚,贼风邪气入侵,寒湿阻滞经络。
【治法】补卫气,通经络,散寒湿。
【方名】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黄芪60克,当归20克,桂枝12克,白芍20克,炙甘草16克,大枣10克,威灵仙12克,川山甲6克,防风12克,蜈蚣2条,生姜10克,羌活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胡国栋方。
急性咽喉炎【辨证】肺失宣降清肃之能,邪聚咽喉。
【治法】疏风清热,轻宣散邪。
【方名】桑青汤。
【组成】桑叶6克,荆芥6克,桔梗6克,菊花10克,金银花10克,大青叶10克,连翘10克,山豆根10克,马勃3克,蝉蜕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干祖望方。
急性咽炎(一)【辨证】风热在表。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方名】疏风清热汤加减。
【组成】荆芥6克,防风6克,牛蒡子10克,甘草2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桑白皮10克,赤芍10克,桔梗10克,黄芩10克,天花粉10克,玄参10克,浙贝母10克,板蓝根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五官科学》。
(二)【辨证】胃腑热盛。
【治法】泄热解毒,利膈消肿。
【方名】清咽利膈汤。
【组成】连翘5克,栀子5克,鼠粘子5克,黄芩5克,薄荷5克,防风5克,荆芥5克,玄明粉(冲服)6克,金银花5克,玄参10克,大黄6克,桔梗5克,黄连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喉科紫珍集》。
急性荨麻疹(一)【辨证】风热邪气搏于营血所致。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方名】荆防方。
【组成】荆芥穗6克,防风6克,僵蚕6克,浮萍6克,生甘草6克,金银花12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生地9克,黄芩9克,薄荷4.5克,蝉蜕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赵炳南方。
(二)【辨证】风热邪气搏于营血所致。
【治法】清热消风。
【方名】消风清热饮。
【组成】荆芥9克,防风9克,浮萍9克,当归9克,赤芍9克,大青叶9克,黄芩9克,蝉蜕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仁康方。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一)【辨证】热毒壅阻咽喉。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方名】复方蒲公英汤。
【组成】蒲公英60克,大青叶30克,黄芩24克,丹皮12克,赤芍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刘祥泉方。
(二)【辨证】热毒炽盛,津液耗伤。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消脓。
【方名】清咽解毒汤。
【组成】人中臼12克,人中黄10克,马勃6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生石膏(先煎)30克,黄芩6克,薄荷(后下)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戴祖铭方。
(三)【辨证】肺胃积热,复感风温时邪。
【治法】清热解毒,通腑利咽,排脓生肌。
【方名】通泻利咽汤。
【组成】生大黄(后下06-10克,软柴胡6-9克,淡黄芩6-9克,金银花10-15克,连翘壳10-15克,射干10克,夏枯草10克,蒲公英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福建中医药》。
(四)【辨证】肺胃积热。
【治法】凉营解毒,清咽利膈,收敛去腐。
【方名】清热解毒合剂。
【组成】元参10克,生石膏25克,板蓝根15克,儿茶5克。
【用法】制成浓缩剂型,每日1剂(50毫升),日服2次。
急性喉炎【辨证】山岚瘴气,居伏膜原,蕴集肺胃,火动痰生,上蒸咽喉。
【治法】疏风透达,清解瘴毒,豁痰开窍。
【方名】达原解毒汤。
【组成】鲜生地15克,京玄参12克,麦门冬10克,浙贝母10克,香白芷10克,花槟榔10克,粉丹皮10克,连翘壳10克,金银花10克,土牛膝30克,山豆根10克,牛蒡子10克,粉甘草6克,草果仁10克,嫩射干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出处】言庚孚方。
急性尿路感染【辨证】下焦湿热。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方名】鱼败银海汤。
【组成】鱼腥草31克,败酱草31克,金银花18克,海金沙24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石苇12克,地肤子18克,千里光15克,黄芩12克,白花蛇舌草3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兰学良方。
急性乳腺炎【辨证】气滞血瘀,乳汁结聚,蕴而成毒热。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散结。
【方名】血竭瓜蒌汤。
【组成】血竭1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青皮15克,公英15克,丹参15克,瓜蒌50克,金银花25克,柴胡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田忠智方。
经期延长(一)【辨证】脾胃虚损。
【治法】补中健脾。
【方名】归芍二黄汤。
【组成】黄芪4.5克,白术3克,苍术3克,当归3克,白芍3克,陈皮3克,熟地15克,生地9克,炙甘草9克,柴胡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女科旨要》卷四。
(二)【辨证】胞宫瘀血。
【治法】通经活血,益气止痛。
【方名】桃仁散。
【组成】桃仁4.5克,生地4.5克,人参4.5克,甘草4.5克,桂心4.5克,蒲黄4.5克,半夏4.5克,当归4.5克,川芎4.5克,赤芍4.5克,牛膝4.5克,丹收4.5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
颌面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辨证】风热毒邪挟痰热凝滞肌肤。
【治法】散风清热,化痰消肿。
【方名】痰毒煎。
【组成】大力子15克,莱菔子15克,连翘15克,杏仁9克,薄荷5克(后下),荆芥9克,夏枯草15克,僵蛹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