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组装工作室的制度与维护
微组装工作室的制度和维护,用于规范准入微组装工作室个人、设备和工具,同时维护其中相关的环境、设备与工具,同时为了规范个人的行为、举止以及操作规范。
微组装以保护操作为主,设备工具、人员操作为辅;生产设计坚持以人为本,从源头抓好整个设计生产规划的发展流程和工作状态性能,尽可能避免引入不必要的操作,如果必须需要存在某一个特殊的操作需要,必须需要有相关的配套措施加以规避,以便杜绝不必要的麻烦。
微组装作为一种制作工艺,其本身存在的工作环境和操作规范的特殊性,决定了这项工艺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作为一项工艺,并且是以最小组装元素的尺寸在数微米到100微米之间,以线绑定、倒装芯片为基础技术、不能采用常规SMT工艺完成组装的组装工艺技术。
主要包括以线绑定(Wire Bonding)、倒装芯片(Flip Chip)等一级组装工艺技术(裸芯片组装)为基础的组装工艺技术,区别于以纯SMT、THT为基础的二级组装工艺技术,包括一级封装SiP,一级二级混合的组装MCM工艺技术,不包括半导体裸芯片制造工艺。
微组装作为一种工艺,就是必须有统一流程来规范和保障每个步骤的准确性,否则其他性能将无从谈起,所以必须从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加于规范,每个各步骤都将是相辅相成的,并且能够达到切实可行。
所以必须针对个人进出、穿戴定义准入规范,从头到脚,分别确认环境要求规范。
设备操作定义允许操作规范和操作方法,从设备到人,需要尽可能的融合一体,尽量避免引入外在干扰和违规操作,如果有必须有相关的防范措施,否则不允许。
所以必须根据要求规定各种材料、设备、工具的使用功能和适应场合,决不允许不分青红皂白混合使用。
同时也需要进行规范各种仪器、设备的电气性能要求,了解其相关的工作机理,以方便应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
微组装的核心是工艺,但是功能模块的根本是芯片以及相关的工作电路,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存在。
电源部分设计要求:
分析和考虑电路中各部分的供电电压和电流的需求情况,根据其器件的不同电路特性做好合理的评估,针对电场和磁场,控制信号耦合,以及电磁波的反射叠加,针对空间集中地地方做好抗干扰;
微波部分设计
1、电路加工材料和加工精度,以及工艺要求;
2、人工处理,辅助加工工序:
1)去岛连线;
2)基板安装位置的剪裁;
3)输入输出过度输入的安装、制作以及相关要求处理;
4)共晶安装间隔,电容安装位置的要求事项,电感辅助应用;
5)键核,不同接口之间的长度、弧度、高度以及安装间隔要求,针对不同仪器做出要求规范;键核尾丝处理方法和要求;
6)不同材料、器件砧板安装顺序,以及注意事项;
7)调试要求以及常应用的材料,比如焊锡丝、松香、酒精对微带、芯片的污染的防护以及应急处理;
8)封盖之前,点胶,处理吸波材料,需要应用什么工具,怎样处理才能尽可能防止处理意外,避免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