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安庆市2018-2019届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部分)

安徽省安庆市2018-2019届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部分)

Ⅲ ⅣⅡ选项 Ⅰ Ⅱ Ⅲ Ⅳ A 生物膜系统 细胞膜 细胞器膜 内质网膜B 细胞呼吸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发酵C 可遗传变异 基因重组 突变 染色体变异D 生态系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物群落 分解者,安徽省安庆市 2012 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1.科学家以链孢霉胆碱缺陷型突变体为材料,将它们培养在含有 3H-胆碱(膜磷脂的前身物)的培养基中,使线粒 体中的脂质被同位素标记,然后再将其转移到没有同位素标记物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在以后生长的几代线粒体中 都有放射性标记。

该实验证明了 A .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 .细胞内的生物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C .线粒体内的 DNA 是半保留复制的D .细胞内的线粒体可进行分裂增殖 1.【答案】D 【解析】实验中用 3H-胆碱来标记线粒体中的脂质(主要在线粒体膜中) 经培养发现在以后生长的几代 线粒体中都有放射性标记,这只能说明线粒体可进行分裂增殖,不能说明生物膜的流动性,故 A 错。

细胞内的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题干中只涉及线粒体膜,故B 错。

没有标记 DNA ,不能说明 DNA 是半保留复制的, 故 C 错。

2.HIV (艾滋病病毒)感染 T 细胞可使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蛋白质 CDK1 失活,并使 cyclinB 积聚。

CDK1 是细胞由 DNA 复制后进入分裂期的主要酶,cyclinB 的降解则是进 入分裂期的必要条 件,因而 HIV 的感染造成 T 淋巴细胞核 DNA 处于右图所示 的 A.Ⅰ阶段 B. Ⅱ阶段 C .Ⅲ阶段 D . Ⅳ阶段 2.【答案】C 【解析】根据图解可推知图中Ⅰ、Ⅱ、Ⅲ分 别为细胞分裂间期 的 G 1 期、S 期和 G 2 期,Ⅳ包括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和后期。

由于 HIV 的感染, 造成 T 淋巴细胞的蛋白质 CDK1 失活,并使 cyclinB 积聚, 致使 T 淋巴细胞 DNA 复制后无法进入分裂期,因此 T 淋巴细胞的核 DNA 处 于图示的Ⅲ阶段。

3.萝卜的花有白、红、紫三种颜色,该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R -r 控制。

下表为三组不同类型植株之间的杂交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组别 亲本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一 紫花×白花 紫花 428,白花 415 二 紫花×红花 紫花 413,红花 406 三 紫花×紫花 红花 198,紫花 396,白花 202 A .白花、紫花、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rr 、Rr 、RRB .白花植株自交的后代均开白花,红花植株自交的后代均开红花C .白花与红花植株杂交的后代中,既没有红花也没有白花D .可用紫花植株与白花或红花植株杂交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3.【答案】A 【解析】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有三种,说明该基因中R 对 r 为不完全显性,即 RR 、Rr 、rr 分别对应三种性状。

由组别三可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Rr ,但三组杂交结果均不能判断出白花和红花 植株的基因型是 rr 、RR ,还是 RR 、rr ,所以 A 选项错误。

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均为纯合体,二者自交的后代都 不会出现性状分离,二者杂交的后代都为紫花的 Rr 。

因为该性状为不完全显性,RR 、Rr 的表现型不同,所以, 无论是 Rr×rr 、还是 Rr×RR ,后代都会出现 1∶1 的测交分离比,即都可用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4.右图所示的概念关系中,Ⅰ表示整个大方框,包含Ⅱ和Ⅲ,Ⅲ又 包含Ⅳ。

下表中对应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4.【答案】A 【解析】生物 膜系统包 括细胞器膜、 细胞膜和 核膜,故 A 选 项错误。

教材中(必修1 第 95 页) 明确指出,微 生物的无 氧呼吸称为 发酵。

在生物进化的相关内容中(必修2 第 116 页),将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生长素是由植物一定部位的细胞分泌的固醇类激素B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C .顶芽和侧芽因生长素产生量不同而促进或者抑制芽的发育D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5.【答案】B【解析】植物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不是固醇类;在胚 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而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抑制侧 芽生长的生长素来源于顶芽;由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作用效果有可能相同。

6.下表为科研人员对一荒地进行的食物链水平上的能量流动分析(单位:J/公顷·年,GP 表示总同化量,NP 表示净同化量,R 表示呼吸量,GP=NP +R ),对此表所作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食物链每个环节的 NP 仅有很少一部分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B .该表显示出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C .表中数据显示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D .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6.【答案】C【解析】由图中食物链环节Ⅱ级(田鼠)的 NP +R 之和远远大于 GP ,因而可判断该生态系统有迁入,是一个开放的 生态系统。

29.(19 分)回答下列Ⅰ、Ⅱ两小题: Ⅰ.(10 分)阅读以下两个与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请分析回答:实验一:下图为研究草蜢呼吸速率而设计的实验装置及结果,其中毛细管截面积为Rmm 2。

实验二:为了研究某种水草的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科研人员设计了如下图实验。

试管中放入相同的水草和等量的 BTB 溶液(BTB 是一种灵敏的酸碱 指示剂,对光不敏感,其一定浓度的水溶液中性时无色,偏碱性时呈蓝色,弱酸性时呈黄色)神经中枢 B C(9(1)实验一中草蜢的呼吸速率(以吸入氧气的体积为准)应为 mm 3h -1。

(2)实验二中,一段时间后,距离荧光灯 60cm 处的试管无颜色变化,这说明 。

(3)一段时间后,请预期实验二中 2 号、5 号试管内的颜色分别是 、 。

(4)实验二中,用荧光灯比白炽灯更好,原因是 。

Ⅰ.【答案】(10 分,每空 2 分) (1)2R×(L 1+L 2)(2)距离荧光灯 60cm 处的光照强度为该水草的光补偿点 (3)黄色 蓝色 (4)荧光灯产生的热量少,可避免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解析】(1)由实验一中图解可知,因呼吸产生的 CO 2 被固体氢氧化钠被吸收,则 30 分钟 内呼吸消耗氧气体积为(L 1+L 2)×R ,故草蜢的呼吸速率为 2R×(L 1+L 2)mm 3h -1。

(2)实验二中距离荧光灯 60cm 处的试管无颜色变化,说明水草的净光合速率为 0,故距离荧光灯 60cm 处的光照强度为该水草的光补偿点。

(3)根据(2)的结果可推知,2 号试管内 CO 2 量增加,溶液呈弱酸性,故呈现黄色;5 号试管内 CO 2 量减少,溶 液偏碱性,故呈现蓝色。

(4) 实验二荧光灯比白炽灯产热量少,对试管内温度的影响较小。

Ⅱ. 分) 右图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反射弧的另外四个组成部分, A 、 B 、C 、D 为神经纤维上的四个实验位点。

该反射弧的效应器 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会导致肌肉收缩。

为了 探究③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请完成以下实验内容。

⑴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 B 和 C 的神 经纤维膜外,用电刺激仪刺激在实验位点 A 上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若微电流计 ③④ 的指针偏转 A D次,则神经③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次, 则神经③为传入神经。

该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特点为 ,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由 ① ②于 。

⑵为进一步验证上一实验结果,又进行了以下的实验:在 A 、B 之间将神经③剪断,立即用电刺激仪刺激 B 点, 如果 (能/不能)看到肌肉收缩现象,则神经③为传入神经;假如不剪断神经③,而是在C 、D 之间将神经④ 剪断,立即用电刺激仪刺激 C 点,如果 (能/不能)看到肌肉收缩现象,则神经③为传出神经。

若以上的刺激 导致肌肉收缩活动,该活动 (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

Ⅱ.【答案】(9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⑴1 2 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2 分) ⑵能 能 不能 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解析】本体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反射弧中,兴奋 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根据兴奋在细胞间只能单向传递的特点来解答 有关问题。

30.(15 分)某科研所欲开发痢疾疫苗,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的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甲乙第一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正常的鼷鼠正常的鼷鼠 第二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未接种接种抗体合成程度++++++.......丙丁戊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摘除胸腺后注入 T 淋巴细胞的鼷鼠未接种接种接种++++++根据上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1) 与甲组相比,乙组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当第二次接种时,鼷鼠第一次接种产生的一定量的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新的 ,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 戊组与丁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______细胞的帮助。

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 。

(3) 若将题干中的病原体痢疾杆菌换成病毒,接种病毒后正常鼷鼠往往先通过 免疫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 免疫彻底消灭它。

(4) 为验证 T 细胞是细胞免疫中不可缺少的细胞,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①实验组: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

结果:移植器官易保留在小鼠体内。

②对照组:______________ _ 。

结果: 。

③为了进一步验证以上的实验结论,对实验组还需进行以下处理: 。

结果:移植器官被排斥。

30.【答案】(共 15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1) 记忆细胞 浆细胞 (2) T (1 分)摘除胸腺后,体内 T 细胞大量减少,体液免疫的抗原呈递受阻(或淋巴因子分泌减少) (3) 体液 细胞(4) ②做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异体器官 移植器官被排斥③实验组再输入 T 淋巴细胞【解析】本题考查了免疫的相关知识和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1)本题考查二次免疫的相关知识。

当第二次接种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 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从而产生大量的抗体,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