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工程考试复习重点

基础工程考试复习重点

基础工程复习要点一、地基勘察1、场地与地基的概念答:①场地:指工程建筑所处的和直接使用的土地。

②地基:指场地范围内直接承托建筑物基础的岩土。

2、岩土工程勘察的分级答:3、地基勘探方法有哪些。

答:①地球物理勘测:用物理的方法勘测地层分布、地质构造和地下水埋藏深度等得一种勘测方法。

②坑槽深:也称为掘深法,即在建筑场地开挖探井、探坑和探槽,直接观察地基岩土层情况,并从坑槽中取高质量原状土进行实验分析。

③钻探:用钻机向地下钻孔以进行地质勘探,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勘探方法。

④触探:是一种勘探方法也是一种现场测试方法。

分:动力触探和静力触探、二、浅基础1、地基(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与基础(浅基础与深基础)的概念。

答:①天然地基:地基内是良好的土层或者上部有较厚的良好土层,一般将基础直接做在天然土层上。

人工地基:加固上部土层,提高土层的承载能力,再将基础做在这种经人工加固后的图层上。

②浅基础:置于天然地基上、埋置深度小于5m的一般基础(柱基或墙基)以及埋置深度超过5m但小于基础宽度的大尺寸基础(箱形、筏型基础),不考虑侧面摩阻力。

深基础:直接做在地基深处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上,埋置深度超过m或大于基础宽度,计算时考虑摩阻力的基础。

2、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法,荷载取值的规定。

答:①允许承载力设计方法A > S/[R] [R] 地基允许承载力②极限状态设计方法S/A=p < Pu/Fs Pk= (Fk+Gk /A < fa③可靠度设计方法3、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划分,应符合的规定;答:①等级划分:甲乙丙三级高到低最根本规定:a. 所有等级建筑物的地基设计都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b. 设计等级甲级和乙级的建筑物均应该按地基变形设计。

c. 丙级建筑物除规定的情况外,可以不做变形验算。

d. 对经常收到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水工结构和挡土结构,除了进行承载力验算和变形验算,还应该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e. 在确定基础或桩台的高度、支撑结构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作用组合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作用的基本组合,并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f. 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定采用,但结构的重要性系数不应小于1.0.4、浅基础的设计步骤;答:①阅读和分析建筑物场地的地质勘查资料和建筑物的设计资料,进行相应的现场勘察和调查。

②选择基础的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

③选择持力层,决定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

④确定地基基础设计的承载力和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组合,计算基础的初步尺寸。

⑤根据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进行必要的地基计算,包括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以及承载力的验算,地基变形验算和地基稳定验算。

⑥进行基础的结构和构造设计、⑦当有深基坑开挖时,应考虑基坑开挖的支护和排水、降水问题。

⑧编制基础的设计图和施工图。

⑨编制工程预算书和工程设计说明书。

5、浅基础的类型,答:①独立基础②条形基础③筏型基础和箱型基础④壳体基础6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的特点答:①刚性基础:抗压强度高,但抗剪、拉、弯差。

(受刚性角限制)②柔性基础:抗压、抗拉、抗剪、抗弯均比较好。

(不受刚性角限制)7、刚性角的概念;答:指墩底边缘与基底边缘的连线与竖直线的夹角。

a表示8、基础埋深的影响因素;答:①建筑物的用途、结构类型和荷载性质和大小。

②地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③寒冷地区土的冻胀性和地基的冻结深度。

9、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方法;答:①现场荷载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

(需要进行宽度和埋深的修正)②规范建议的地基承载力公式③工程实践经验。

11、基础底面尺寸确定:答:Pk= (Fk+Gk) /A < fa13、地基变形特征,地基变形验算;答:特征: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倾斜15、扩展基础的基本构造,答:①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小于200mm坡度i < .3.0②宽咼比V 2.5,每台阶咼度300-500mm③基础下设素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小于70mm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④最配筋率不小于0.15%,钢筋直径不小于10mm间距100-200mm18、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

答:⑴建筑设计措施①建筑物体形应力求简单②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③合理布置纵横墙④合理安排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⑤设置沉降缝⑥控制与调整建筑物各部分标高⑵结构措施①减轻建筑物的自重②减小或调整基底的附加压力③增强基础刚度④采用对不均匀沉降不敏感的结构⑤设置圈梁⑶施工措施计算: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及修正,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持力层及下卧层验算),砖基础及素混凝土基础的设计,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高度验算及抗弯)。

三、柱下条形基础1.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答:上部结构通过墙、柱与基础相连接,基础底面直接与地基相接触,三者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接触处既传递荷载,又相互约束和相互作用。

2. 传统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法;答:3. 文克勒地基模型;4. 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要求,答:①条形基础两端伸出边柱长度Io < 0.251 1② 梁高h 为柱距的(1/8〜1/4 ),翼板厚度不小于200mm 当翼板厚度为200〜250mm 寸,用等厚板,大于250是变厚板③ 柱底截面短边和梁的轴线垂直,则肋梁宽比柱边宽出50mm 若长边与轴线垂直且边长大于等于600mm 则将肋梁局部加宽。

柱边缘到基础边缘距离不小于 50mm ④ 梁的上下两侧的配筋率不小于 0.2%。

⑤ 梁高于700mm 寸,应在梁的两侧沿高度每隔300〜400mn 加设构造腰筋,直径 大于10mm 肋梁箍筋大于等于8mm 梁宽b <350mm 用双肢箍,b >350用四肢 箍,b >800mm用 6肢箍。

⑥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在软弱土地区的梁底面设置厚度不小于 100mm 的砂石垫"一r 嚮林:眷 匕任莎石“沙点所“的压朋豊点正出佰即)5 “应、所盅为沟匀分布-ftliKift答:文克尔处基 I -J⑹图ML 文克馳甌鞋直图□-1式中”左地基抗力系麹.电務墓阵羅Bt.kMF ; 面无摩擦的上朴机址•丼可讥丈兗旅她曙模出捷杷殖塔视为在刚性耳庚上";拌萨严也曲缶在荷栽柞用區域下城宅 片|-系列沁的禅■林扭脚阳3 "⑴的£?:分布图形与地圳肿的噬衬伽 :常卞議聪粘站欢严T 帕叫 力成直馥分布<411层;素混凝土垫层强度C7.5,厚度不小于75mm5•倒梁法的适用范围及计算步骤;答:适用:上部结构刚度和基础结构刚度都比较大,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上部结构荷载分布比较均匀,地基土层分布和土质分布比较均匀。

计算步骤:i根据地基计算所确定的基础尺寸,改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基本组合进行基础内力计算ii计算基底净反力分布iii确定计算简图iv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基底反力作用下连续梁的弯矩分布v调整和消除支座的不平衡力。

vi叠加逐次计算结果,求得连续梁的最终内力分布。

6. 柱下交叉条形基础的计算基本原理,答:把节点荷载分配给两个方向的基础梁,然后分别按单向的基础梁进行计算。

7. 柱荷载分配满足的条件;答:①静力平衡条件,即在节点处分配给两个方向条形基础的荷载之和等于柱荷载。

②变形协调条件,即分离后的两个方向的条形基础在交叉节点处的竖向位移相等。

8. 补偿性地基的概念。

(属于筏型基础和箱形基础)答:由于建筑物荷载较大或地基承载力较低,常采用加深基坑深度、用深基坑挖出土的自重来补偿建筑物荷重。

四、桩基础1. 桩基础的应用范围;答:①上部荷载很大,只有在较深处才有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持力层②为减少基础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利用较少的桩将部分何在传递到地基深处,从而较少基础沉降。

③当设计基础底面比天然底面高或者基础底部的土可能被冲蚀,形成承台与地基土不接触的高承台桩基。

④有很大水平方向荷载情况。

⑤地下水位比较高。

⑥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地下室或者地下结构可能会上浮。

⑦在机器基础情况下,可采用桩基础控制地基基础系统振幅、自振频率。

⑧用桩穿过湿陷性土、膨胀性土、人工填土、垃圾土、淤泥、沼泽土和可液化土层,可保证建筑物的稳定。

2. 桩的分类;答:⑴使用功能:①抗压桩,②抗拔桩⑵竖向抗压桩:①摩擦型桩,②端承型桩⑶桩身材料:①混凝土桩②钢桩③组合材料桩⑷成桩方法:①非挤土桩②挤土桩③部分挤土桩⑸几何特性:3.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组成;答:作用于桩侧的总摩阻力Qs和作用于桩端的总端阻力Qp4. 单桩竖向承载力确定;答:⑴应满足的三个要求(很重要):①在荷载作用下,桩在地基土中不丧失稳定性。

②在荷载作用下,桩顶不产生过大的位移。

③在荷载作用下,桩身材料不发生破坏。

⑵方法:①现场试验法②触探法③经验参数法(P176)5. 桩的抗拔承载力;答:条件:埋深的轻型结构和地下结构的抗浮桩。

冻土地区受到冻拔的桩、高耸建筑物受到较大倾覆力后,会发生部分或全部桩承受上拔力的情况,要进行抗拔力的验算。

6. 桩侧负摩阻力(重要),产生原因,桩基设计时如何考虑负摩阻力;答:⑴原因:①桩周底面上分布大面积的较大荷载②桩身穿过欠固结软黏土或新填土层,桩端支撑于教坚硬的土层上,桩周土在自重作用下随时间固结而沉降。

③由于地下水大面积下降使易压缩土层有效应力增加而发生压缩。

④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下沉,冻土融陷。

⑤子啊灵敏性土内打桩引起桩周围土的结构破坏而重塑和固结。

⑵如何考虑(重要180页第二条公式没法打)①对于摩擦型桩可取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按Nk w Ra计算②对于端承型桩除了满足上式要求外还要考虑负摩阻力引起桩的下拉荷载,要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③当土层不均匀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铰敏感时,尚应将负摩擦力引起的下拉荷载计入付家何在验算桩基沉降。

7. 桩基沉降验算:P1888. 实体深基础与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的原理;9. 群桩效应;答:群桩基础受力(竖向压力)后,其总的承载力往往不等于各个单桩的承载力之和。

10. 桩基的设计步骤;答:①调查研究,收集设计资料。

②选定桩型、桩长和截面尺寸、③确定单桩承载力的特征值,确定桩数并进行桩的布置。

④桩基础的验算。

⑤承台和桩身的设计、计算。

12.承台的构造,独立承台的设计。

答:构造要求:①承台最小厚度不小于300mm最小宽度不小于500mm②承台边缘距边桩端二中心距离不小于桩的直径或桩的边长。

③桩的外缘与承台边缘距离不小于1500mm对于条型承台梁不需要与75mm④承台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保护层不小于70mm设置垫层时,保护层不小于50mm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确定(公式在176),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承台的冲切(柱及角桩冲切)、抗弯、剪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