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舰载机总体设计主要关键技术概述

舰载机总体设计主要关键技术概述


的前下视角为 13b, 而安全着舰迎角约为 8b。典
型的舰载机在航母进场视线见图 2。至此, 关于
舰载机起落性能的基本参数均可一一确定了。能
否安全着舰是舰载机设计的首要关键。
413 结构质量
由于舰载机着舰要比陆基飞机在固定的地面
上着陆艰难得多, 就机体结构强度而言, 对机体
影响最大的是飞机的起落装置。而决定起落架结
K ey w ord s: carrier- based a ircraf;t a ircraft design; adaptab ility
舰载机除了具有陆基飞机应有要求外, 由于 受外界环境限制而形成了它特有的特殊要求。首 先它必须要在航母这个活动机场上完成起落和存 放, 又要在海上气候环境中使用, 这些均对舰载 机的使用提出了比陆基飞机苛刻得多的要求, 因 而形成了它不同于陆基飞机的设计特点。舰载机 设计的主要关键技术都是围绕着在航母上起飞和 着舰的, 所以舰载机与航母的适配性成了机体设 计的主要问题了。
具备防潮湿、防盐雾、防霉菌的 / 三防 0 措施。 置以及维修对于主要子系统也有主要影响。而其
舰载机在起飞和着舰及停放在甲板或机库中 他则是中等影响或是轻微影响, 详见表 2。
均应能具备抗航母在风浪中运动的能力, 例如
表 2 航母独特工作模式对设计因素的影响
表 1。
表 1 福莱斯特级航母 ( 78000kg吨位级 )的甲板运动情况
Abstract: Critical techno logy im p lem entation prob lem s associated to the launch and recovery operating m atch ing the carr ier in f ixed- w ing carrier- based a ircraft design and developm ent are d iscussed in the present paper. L aunch and recovery characterictics for various ex isting sing le- and tw in- eng ine configuration sh ip- based a ircraft are statistica lly invest igated for design reference.
机的起落速度成了舰载机的主要问题, 特别是进 场着舰速度更是关键。飞机进场着舰 速度 Vjc 公 式为:
Vjc =
2[m cosC- T sin( A+ D) ] QSCy
式中: m ) ) ) 飞机进场着舰质量; T ) ) ) 发动机推力; S) ) ) 机翼面积; Q) ) ) 空气密度; Cy ) ) ) 飞机升力系数; C) ) ) 飞机着舰航迹角; A) ) ) 飞机迎角; D) ) ) 推力线与飞机水平基准线夹角。
舰载机在航母上的独特工作模式是弹射起飞
刻飘浮在 海面上, 其气 象水文 条件 是大 风、台 ( 或滑跃起飞 )、着舰、甲板操作、维护修理和海
风、海雾波 浪和 潮汐等。舰和机 均面 临大 气腐 上环境。影响飞机设计的因素是外形、结构、气
蚀、盐和潮湿天气。这对舰载机材料的限制是不 动、独特装置、座舱、燃油系统、推进系统、武
# 6#
飞机设计第 2期 2005年 6月
舰载机总体设计主要关键技术概述
王钱生
(沈阳飞 机设计研究所, 沈阳 110035)
摘 要: 概述了舰载机 (固定翼舰载飞机 )总体设计中与航母 (航空母舰 )适 配的起飞、着 舰等的关 键技术 问题。文中还统计分析了国 外现有舰载机单、双发动机布局的 情况, 以供 舰载机设 计中考 虑起落 安全性 的参 考。
中等 中等 中等
轻微 中等 况下, 远距飞行和作战, 这就要求舰载机的 航程要大, 也就是飞机载油量要大。
4 对舰载机的性能要求
3 航母上独特工作模式对舰载机设计的影响
411 航程及留空时间 由于舰载机是在海洋环境中以航母为基地来
由于舰载机要在地处海洋环境中的狭小航母 使用的。所以要求舰载机比陆基飞机要装载更多
舰载机与陆基飞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要在有 限距离的航母甲板上完成飞机起落。目前世界上 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飞, 有弹射起飞和滑跃起飞两 种方式。飞机着舰均靠钩住舰上的拦阻索减速到 停机。在应急情况下靠拦阻网回收飞机。
当前比较普遍使用的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飞是 用弹射起飞方式。由于弹射 器的制造精度很高, 技术复杂, 现在弹射器生产 厂家只有美国一家。 如以弹射能力最大的 C13- 1型湿式储气罐弹射器 为例, 其弹射行程是 92 m。从弹射静载质量与弹 射末速度的曲线可知, 在最大末速为 315 km / h时静 载只能小于 18614 kg。当最大静载为 38 590 kg 时末 速只能小于 233 km /h。
构质量的主要参数是飞机使用下沉速度。陆基飞
机标准规定的着陆设计质量对应的使用下沉速度
为 3 m / s, 而舰载机却是该速度的 2倍以上, 具
体数值取决于海情和飞机着舰速度。以 F /A- 18
为例其舰载型 F /A- 18A 与陆基型 F /A- 18L 起落 装置质量的比较见表 3。
王钱生: 舰载机总体设计主要关键技术概述
# 9#
图 2 飞机着舰进场平飞下滑道上前下视角示意图
表 3 舰载型与陆基型起落装置质量比较
下沉速度
质量 /kg
机型
/m# s- 1 主起落架 前起落架 拦阻钩 总计
YF- 17
31 05
276
581 6
3341 6
5 单、双发动机布局问题
舰载机的动力装置采用单发或双发不是绝对 的。但双发布局的舰载机从安全性考虑要比单发 布局的舰载机要好。因为飞机在舰上起飞和着舰
关键词: 舰载机; 航母; 适配性
Critical Technologies in Carrier- Based A ircraft D esign and D evelopm ent
W ang Q iansheng ( Shenyang A ircraft Design & R esearch Institute, Shenyang 110035, China)
215b左右下滑离地高 1~ 015 m 拉 平着地, 而 舰
载机均以 4b或 315b的航迹角直 线下滑不拉平 着 舰。而且在离舰一定的距离和高度上转入下滑航
迹处要看到航母舰艉坡道下的红色信号灯。具体
舰载 机 在设 计 时 要 根 据 飞 机 视 界 标 准 如 美 标
M IL) STD) 850B要求, 结合 航母的尺寸和舰 上 助降系统位置来确定安全着舰迎角。如 F /A- 18A
主要
主要
中等
)
主要
中等
轻微
中等
主要
)
轻微
)
主要
主要
轻微
)
中等
中等
轻微
中等
天候飞行和作战能力。为了协助飞行员适应海上
燃油系统 中等 中等
)
中等
)
/ 海天难分 0 的目视环境, 舰载机应有自动驾驶 能力。
在茫茫大海中执行任务的舰载机应有远距自 主导航能力, 以便在失去母舰引导及海上无地标
推进系统 中等 武器设置 中等 主要子系统 中等
列与陆基飞机不同的限制。
收稿日期: 2004 10 28
王钱生: 舰载机总体设计主要关键技术概述
# 7#
图 1 航空母舰飞行甲板上 的着舰设施布置
2 海上环境对舰载机的额外要求
式, 产生了许多苛刻的要求, 对舰载机设计提出 了许多关键技术, 增加了飞机设计的难度。
与陆地不同的海上自然环境使载机的航母时
飞机库甲板宽度
3018~ 33 m
飞机库甲板高度
7162~ 8108 m
飞机库甲板舱门长
23 m
飞机库甲板舱门宽
7162 m
升降机长 ( m )
1518 m
升降机宽 ( m )
1912~ 2519 m
典型的航母俯视简图见图 1[ 1] 。
显然, 航母的尺寸对舰载机要在航母上完成
起飞和着舰以及飞机在舰上的操作等遇到了一系
对于着舰拦阻索来说, 从美国的拦阻能力最大 的 MK7MOD3型拦阻装置看, 最大钩速为 269 km /h, 此时最大的飞机着舰质量为 18160 kg。如钩速减小 则着舰质量可以增加。
上述情况说明了飞机起落质量与速度均直接 影响飞机在航母上的弹射器或拦阻装置能力的配 置。这是机-舰的适配性之一。而飞机质量往往是 根据战技要求中作战使命来确定的, 然而飞机起 落速度主要取决于飞机的升力特性。能否降低飞
甲板状态
时间
中等风浪
11级暴风
横滚
8s
? 10b
? 25b
俯仰
41 5 s
? 2b
? 4b
因而对于停放在机库或甲板上的飞机必须设 计有系留点用绳索与航母缚住。
为适应海上多变的气象环境, 舰载机应有全
设计因素
外形 结构 气动 独特装置 座舱
起飞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中等
航母独特工作模式
着舰 甲板操作 维修 海上环境
能用镁和铍, 还要考虑如不同类型金属相互接触 器设置和主要子系统。这些因素将影响飞机的规
要采取防电化腐蚀措施; 铝合金等金属与碳纤维 划、质量、成本、复杂性和试验工作。
复合材料相接触应采取防护措施; 为防湿气侵入
其中弹射起飞和着舰对外形、结构、气动和
蜂窝结构应使用无孔蜂窝芯等。所以, 舰载机应 独特装置有主要影响; 甲板操作对外形和独特装
由上式可见, Vjc 与
m S
成正比,
Vjc 与
Cy 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