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和经济管理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管理工作现代化水平。
其中发展最快、应用效果最显著是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
为此,财政部从1 989年开始先后发布了《会计核算软件几项规定》等各项法规,使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道路。
在这些法规中虽然提到了关于保留审计痕迹和不能有人工修改报表功能规定与要求,但因上述法规主要是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而发布,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审计工作要求。
随着会计电算化广泛应用,传统内部审计面临着新挑战,电算化会计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内部审计工作开展问题,应该引起广大审计工作人员关注。
一、会计电算化应用对内部审计工作制约1.应用会计软件不同。
目前国内会计软件开发版本较多,企业应用会计软件版本也不尽相同。
尽管财政部制定了会计电算化规范措施,但仍不能保证不同会计软件在设计、思路、格式等方面统一,影响到审计软件开发。
会计软件鉴定没有审计部门参与,多数会计软件未留有审计接口或审计模块,使审计人员在利用审计专业软件进行数据转换时困难重重,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审计工作开展。
而各个企业因为自身行业特点和今后发展采用了不同版本软件,这都为审计电算化工作增加了难度。
2.会计软件适用范围限制。
目前多数单位会计软件仅限于应收、应付款项记账和总账生成,库存商品、工资等项目成本费用核算,仍靠业务销售软件及劳资工资软件计算后,将汇总结果输入计算机,然后生成有关明细账和总账。
计算机在财务会计核算中实际上只起到一个代替手工记账和结账作用,真正进入“机内”会计数据是有限,大量对审计至关重要会计数据及处理过程是由“机外”操作。
会计电子数据资料很不完整,审计人员仅仅审查这些“机内”数据资料,不能够满足审计要求,达不到审计目,还必须对未进入“机内”大量会计数据资料进行审计。
3.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新兴发展现代化财务管理手段,其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完善,导致会计数据处理不够准确。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必须具备十分完善内部分工、牵制和保密制度,以防止财务数据失真和作弊行为。
但目前会计电算化水平受人员素质、工作习惯等方面影响,内部控制制度很不健全,致使会计电算化运行过程得不到有效控制,会计数据不能保证真实可靠,甚至出现手工帐和计算机处理数据不一致情况,增加了审计难度。
4.会计电算化软件不能满足内部审计工作要求。
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其功能越来越强,结构越来越复杂。
但是,软件对如何满足审计要求考虑还不够,如不少系统没有考虑提供标准数据接口或者对数据结构不开放,这为电子数据自动转换带来困难。
会计软件设计数据库结构也存在不足之处,同时对数据查询不能满足双向查询要求。
另外,会计软件在保留审计痕迹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尤其没有考虑为审计软件预留测试通道。
二、实行会计电算化进行内部审计内容随着会计电算化普及,电算化审计是今后审计工作发展方向,作为烟草行业内部审计可以从硬件和软件系统内部控制和实质性审查两个方面来对会计电算化进行电算化内部审计。
1.内控制度审计。
对内部控制制度审查与评价即是审计基础,又是审计前提。
从实施角度来看,内部控制有些是通过程序来实施,有些则是通过制度约束来实现。
通过程序设计和运行来实施控制“程序化”控制,和通过建立管理工作制度来完成控制“制度化”控制,必须通过内部审计来确保其实施,才能使计算机会计系统安全、可靠和稳定得到双重保险。
在电算化条件下,虽然仍要审查传统审计一些内容,但重点主要在于系统软硬件及数据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人员应在本单位以上各方面制度制定过程中积极发挥参谋作用,并在以上制度实施过程中定期审计或突击检查,查找内部控制弱点,提出改进措施,使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执行,以保证会计数据安全性、有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实质性审计。
在手工条件下,审计主要是对书面资料进行审查。
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核算由计算机在程序控制下完成,除了审查输入和输出数据,还要审查电子计算机程序和贮存在机内数据文件。
因此审计工作重点转移至对会计软件合法性、正确性审查和对计算机内数据文件审计方面。
三、实施会计电算化进行内部审计方法针对电算化会计系统审计特点,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我们已由以前“绕过计算机”审计方法,转向在计算机辅助审计基础上进行“通过计算机”审计方法:1.调查法。
内部审计人员虽对本单位电算化会计系统应用情况、使用效果以及存在问题有所了解,但还应查阅有关档案资料,对有疑点问题重点进行调查了解,编制《电算化会计系统审计调查问卷》,请有关人员回答。
调查问卷表主要内容应根据审计要求确定,一般包括:电算化会计系统所采用机型、操作系统情况、财务软件来源及使用情况,替代手工记账情况,系统管理、维护、运行和操作等方面内容。
2.控制法。
计算机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处理质量基础,也是内部审计基础。
根据财务特点,描绘出某项会计业务处理控制流程全部控制环节,检验系统软硬件及数据安全保密措施、等级口令密码等是否齐备,故障恢复措施是否有效;系统开发文档是否完整规范;数据输入正确性控制措施是否有效;会计软件操作管理制度、会计档案保密制度等是否健全并认真执行。
3.分析法。
对会计软件审查要上溯到系统开发、审批及维护情况分析检查。
审计人员对系统开发审计,有助于阻止非法或错误需求进入系统。
在系统分析阶段,审计人员通过对系统分析阶段工作及控制审查,确认系统需求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其中包括满足内部控制和审计线索要求。
在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必须提出审计要求,系统各种数据文件都应保留充分审计线索,将会计数据文件以可审计形式进行存储保留。
审计人员可利用计算机方便地获取本单位会计数据文件,以达到审计目。
4.软件法。
由内部审计部门依据会计账目处理流程,按照审计要求,设计、编制出适合于检测本单位各部门会计数据处理过程软件。
内部审计人员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加装审计软件,进行系统审核,重点审核某一特定范围内会计业务处理过程,收集输出审计人员感兴趣中间会计资料,通过对中间会计资料分析,确定电算化会计系统可靠性和正确性。
5.联网法。
审计部门利用计算机通过线路与财务部门使用计算机联成网络,直接审计财务部门计算机账目处理全部过程,随时发现其处理账目过程中存在问题。
内部审计人员只需通过操作与账务部门相联计算机,便可不受时间、地点所限,对日、月、季及年度各项账目实施审计。
这种方法将随着网络发展为越来越多内部审计人员使用。
在各种高新技术全面发展时代,电算化趋势已是不争事实,会计电算化内部审计工作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创造各项有利条件,以适应烟草行业现代化财务管理需要。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一种管理活动。
而会计是指对具体事物进行计算、记录、收集他们有关数据资料,通过加工处理转换为用户决策有用财务信息。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一项重要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会计工作在提高经济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发展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变化。
前者是更根本动力,它决定了对会计信息数量和质量需求。
本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信息时代已经成为我们所处时代恰当写照。
在这个与时俱进时代里,无论是社会经济环境,还是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会计上经历着前所未有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
二是会计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会计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变化。
学习好会计工作不仅要学好书本里各种会计知识,而且也要认真积极参与各种会计实习机会,让理论和实践有机务实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高质量会计专业人才。
为此,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我专门到一家已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单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实习,此次实习具体内容为:一、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原始凭证:是指直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证明文件,其主要作用是证明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
填写原始凭证内容为:原始凭证名称、填制凭证日期、编号、经济业务基本内容(对经济业务基本内容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给予说明,如购买商品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等),填制单位及有关人员签章。
2、记帐凭证:记帐凭证是登记帐薄直接依据,在实行计算机处理帐务后,电子帐薄准确和完整性完全依赖于记帐凭证,操作中根据无误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
填制记帐凭证内容:凭证类别、凭证编号、制单日期、科目内容等。
二、根据会计凭证登记日记帐。
日记帐一般分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他们都由凭证文件生成。
计算机帐务处理中,日记帐由计算机自动登记,日记帐主要作用是用于输出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帐供出纳员核对现金收支和结存使用。
要输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要求系统初始化时,现金会计科目和银行存款会计科目必须选择“日记帐”标记,即表明该科目要登记日记帐。
三、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登记明细帐。
明细分类帐薄亦称明细帐,它是根据明细分类帐户开设帐页进行明细分类登记一种帐薄,输入记帐凭证后操作计算机则自动登记明细帐。
四、根据记账凭证及明细帐计算产品成本。
根据记帐凭证及明细帐用逐步结算法中综合结转法计算出产品成本。
五、根据记账凭证编科目汇总表。
科目汇总表也由凭证文件生成,其编制方法为对用户输入需汇总起止日期则计算机自动生成相应时间段科目汇总表。
六、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帐。
根据得出科目汇总表操作计算机,计算机产生出对应总帐。
七、对帐(编试算平衡表)。
对帐是对帐薄数据进行核对,以检查记帐是否正确,以及帐薄是否平衡。
它主要是通过核对总帐与明细帐、总帐与辅助帐数据来完成帐帐核对。
试算平衡表就是将系统中设置所有科目期末余额按会计平衡公式借方余额=贷方余额进行平衡检验,并输出科目余额表及是否平衡信息。
一般来说计算机记帐后,只要记帐凭证录入正确,计算机自动记帐后各种帐薄应该是正确、平衡,但由于非法操作,计算机病毒或其他原因有可能回造成某些数据被破坏,因此引起帐帐不符,为保证帐证相符,应经常进行对帐,每月至少一次,一般在月末结帐前进行。
八、根据给出相关内容编制本月负债表和损益表;将十二月月初数视为年初数,本月视为本年数编制会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