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常识(中国部分)彩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鱼纹)《彩陶人面鱼纹盆》、庙底沟类(花鸟纹)马家窑文化:半山类(旋涡纹、锯齿纹)《彩陶舞蹈纹盆》青铜器【夏商周】:二里头爵(夏)——最早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商)——最大的鼎分类: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四类《人物龙凤帛画》【战国】: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独幅人物画。
《人物御龙帛画》【战国】: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独幅人物画。
“引魂升天”思想霍去病墓石刻群【西汉】:《马踏匈奴》、卧马、跃马、卧虎等14件《击鼓说唱俑》【东汉】:手法夸张、热情洋溢。
《水陆攻战画像石》【东汉】:武梁寺马踏飞燕【东汉】:青铜雕塑的奇葩。
汉代三绝【汉】:汉墓、汉俑、汉画像石《迎宾宴饮》、《荆轲刺秦王》谢赫“六法”【南齐】: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古画品录》:图画者,莫不明劝诫,著深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第一品第一人”陆探微顾恺之【东晋】:《洛神赋图》(早期山水画)、《列女仁智图》、《女史箴图》“传神论”、三绝(画绝、才绝、痴绝)、“以形写神”《论画》王羲之【东晋】:“书圣”、《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王献之【东晋】:《洛神赋》三希帖【东晋】:《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展子虔【隋】:《游春图》——最早的独立山水画“有勾无皴”、“金碧山水”、“青绿山水“、平远包含深远“唐画之祖”与李思训一起开创“青绿山水”阎立本【唐】:《步辇图》、《历代帝王图》(13位)吴道子【唐】:“画圣”、“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曹仲达)“淡彩法”《五圣图》“吴家祥”“经变”题材张萱【唐】:《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擅画妇女、婴儿周昉【唐】:《簪花仕女图》(采花、看花、漫步、戏犬)、《挥扇仕女图》“水月观音”体、“周家祥”韩滉【唐】:《五牛图》(最早用纸作画)赵孟頫称“神奇磊落、稀世名笔”朱景玄【唐】:《唐朝名画录》(神、妙、能、逸)张彦远【唐】:《历代名画记》昭陵六骏【唐】:唐太宗征战时立战功的六匹骏马《飒露紫》唐三彩【唐】:黄绿白李世民【唐】:“因山为陵”(凿山建陵)王维【唐】:以诗入画,开创“破墨山水”李思训【唐】:以战功闻名的画家《江帆楼阁图》“金碧山水”“国朝山水第一”张璪【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草三杰【唐】:贺知章、张旭、怀素顾闳中【五代】:《韩熙载夜宴图》(默写)【南唐】黄筌【五代】:《写生珍禽图》、“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荆关董巨【五代】荆浩【五代】:《匡庐图》、《笔法记》山水画理论关仝【五代】:《关山行旅图》董源【五代】:《潇湘图》“披麻皴”、“点子皴”巨然【五代】:《层崖丛树图》王希孟【北宋】:《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十八岁青年画家文同【北宋】:《墨竹图》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全景构图、散点透视、戏剧性情节《林泉高致》【北宋】:郭熙、郭思父子著,标志着山水画理论进入成熟阶段《图画见闻志》【北宋】:郭若虚北宋三大家【北宋】:董源、李成、范宽(《溪山行旅图》)宋四大家(书法)【宋】: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梁楷【南宋】:《泼墨仙人图》(大写意人物画)“减笔画”苏汉臣【宋】:《秋庭戏婴》擅画婴儿李公麟【宋】:《五马图》白画→白描赵佶【宋】:宋徽宗。
《芙蓉锦鸡图》宋代五大名窑【宋】: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晋祠圣母殿侍女彩塑【宋】:山西太原,民俗性的宗教题材南宋四家【宋】:李唐《万壑松风图》刘松年《四景山水图》马远《踏歌图》“边角之景”(马一角)夏圭《溪山清远图卷》巨型长卷(夏半边)永乐宫壁画【元】:《朝元图》山西芮城王绎【元】:《写像秘诀》赵孟頫【元】:《秋郊饮马图》王冕【元】:《墨梅图》善画梅竹妙应寺塔【元】:现存最大的喇嘛寺塔。
元四家【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浅绛山水”前半段《剩山图》,后半段《无用师卷》吴镇:《渔父图》倪瓒《幽涧寒松图》、《六君子图轴》王蒙《青卞隐居图》徐渭【明】:《墨葡萄图》、《水墨芭蕉》写意花鸟(陈淳)陈洪绶【明】:《水浒叶子》、《九歌图》(版画)戴进【明】:“浙派”、职业画家“第一”王履【明】:《华山图》曾鲸【明】:《王时敏像》董其昌【明】:《青卞图》“松江派”(华亭派)提出“南北宗论”吴门三家【明】:祝允明、文征明、王宠南陈北崔【明】:陈洪绶、崔子忠吴门四家【明】:沈周:《庐山高图》文征明:《古木寒泉图》唐寅:《秋风执扇图》仇英:《春夜宴桃李园图》、《剑阁图》(工笔重彩)四王【清】:王时敏:《夏山飞瀑图》王鉴:《梦境图》、《仿黄公望山水图》王原祁:《华山秋色图》王时敏之孙。
“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王翚:《康熙南巡图》王鉴之徒。
“虞山派”清初六家【清】:亦称“四王吴恽”,即“四王”+吴历、恽寿平扬州八怪【清】:郑燮(郑板桥)《兰竹石图》、金农、黄慎、汪士慎、李鱓、李方膺、高翔、罗聘徐扬【清】:《姑苏繁华图》(盛世滋生图)龚贤【清】:《溪山无尽图》,“金陵八家”之首禹之鼎【清】:《幽篁坐啸图》郎士宁【清】:《聚瑞图》意大利人。
费丹旭【清】:《执扇倚秋图》《粉彩九桃天球瓶》【清】:粉彩为由珐琅彩衍生出的一种釉上彩,又称“软彩”四僧【清】:石涛:“借古以开今”《苦瓜和尚画语录》《淮扬洁秋图》朱耷(八大山人):《荷花小鸟》髡残(石溪):山水受董其昌影响,取法于黄公望、王蒙弘仁(渐江)上海画派【近】:任伯年:《杨柳八哥》吴昌硕:《雪梅》赵之谦:《蟠桃》虚谷:《松鹤》(赵虚两人未定居上海)四任【近】:任颐(任伯年)、任熊、任熏、任预(前三任又称“海上三任”)岭南三杰【近】: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林徐刘吴【近】:林风眠:徐悲鸿:《奔马》、《老人头像》刘海粟:《黄山温泉》吴作人:《齐白石像》《点石斋画报》【近】:吴友如,1884年创刊,最有名的石印画报。
郑曼陀【近】:奠定擦笔水彩画,用时装美女做月份牌主要描绘对象。
蔡元培【近】:“以美育代宗教说”李叔同【近】:早期影响最大的西画家。
齐白石【近】:《虾》、《青蛙》张大千【近】:《春水泛舟》(泼墨山水)李可染【近】:《江山无尽图》、《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鲁迅故乡绍兴城》董希文【近】:《哈萨克牧羊女》、《开国大典》王式廓【近】:《血衣》(土地改革)“中国农民觉醒的纪念碑性创作”闻立鹏【近】:《红烛颂》罗中立【近】:《父亲》(照相写实)陈丹青【近】:《进城》吴冠中【近】:《太湖鹅群》“风筝不断线”潘鹤【近】:《艰苦岁月》“生动的形式与崇高的革命理想完美统一”潘天寿【近】:指画《小龙湫一角》苏州四大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中国四大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六朝三大家:顾恺之、陆探微(秀骨清象)、张僧繇万园之园:圆明园美术常识(外国部分)史前美术《野牛》:最早的美术、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法国拉斯科洞穴岩画公元前15000~12000年《维林多夫的裸女》:雕塑、旧石器时代晚期,被称为“原始的维纳斯”《手持牛角的裸女》:雕塑、旧石器时代晚期《斯通亨治》:新石器时代,巨石建筑。
两河流域美术《人首翼牛像》:圆雕《受伤的狮子》:浮雕《牛头竖琴》《汉谟拉比法典碑》:浮雕伊斯塔尔门古埃及美术——“追求永生的艺术”埃及三时期: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卡纳克阿蒙神庙柱厅:134根阿布辛贝勒神庙:神庙前4座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坐像。
胡夫金字塔:吉萨金字塔之一。
《狮身人面像》:面部按照第四王朝法老哈佛拉的形象雕刻。
《拉荷特普王子与其妻坐像》:强调雕像逼真感、突出人物眼睛生动性。
《涅菲尔蒂尔王后像》:出色地表现了古代东方美丽女性的形象。
希腊四时期:荷马时期(前12-前8):“几何风格时期”古风时期(前7-前6):瓶画风格依次:东方风格、黑绘风格、红绘风格古典时期(前5-前4)希腊化时期(前4-公元1)《三女神》:菲狄亚斯。
质感极强的衣褶处理。
《掷铁饼者》:米隆。
《荷矛者》:波留克列特斯。
《法则》古希腊人像雕刻的“标准像”,即最美的人体高度等于7个头长。
《赫尔墨斯与幼年的狄奥尼索斯》:身体轴线呈平缓的“S”型曲线,更显优美。
《米洛斯的阿芙洛狄特》:普拉克西特列斯。
俗称“断臂维纳斯”,罗丹称其为“古代的神品”。
《拉奥孔》:罗德岛。
古希腊雕刻从单人圆雕发展到多人群雕,逼真地表现了拉奥孔父子三人濒于绝境时肉体的痛苦挣扎。
《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雕像头、手已毁,女神勇往直前的姿态表达胜利的主题帕特农神庙:正立面符合黄金分割原理。
希腊公民奉祀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神庙,多立克柱式,被誉为“雅典的皇冠”。
伊瑞克提翁神庙:女像柱的运用是它的重要特征。
三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
古希腊建筑:被称为“欧洲建筑的鼻祖”。
万神庙:以宏大的规模与精巧的结构闻名于世,大殿的圆顶是世界建筑史上最大的圆顶,象征“神秘的宇宙”大角斗场:角斗场分四层,下三层分别采用不同的柱式装饰拱券门,一层比一层轻巧、华丽。
君士坦丁凯旋门:为迎接军队和统帅荣归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
图拉真纪念柱:凯旋门和纪念柱是罗马帝国统治者为炫耀武力和权威而创造的新的建筑类型。
加尔桥:采用拱券结构,实用与美观完美结合,被誉为“世界上最漂亮的水管”。
《卡拉卡拉像》:雕刻的是罗马一个嗜血成性的暴君,表现凶狠紧张的人物性格。
《高发的贵妇》:真人大小的大理石像,刻画细腻的复杂发式令人惊讶。
《马可•奥莱略骑马像》:现存的第一座,也是唯一的罗马帝国纪念碑性质的帝王骑马像,这一雕像成为后来欧洲名人骑马像的范本。
《奥古斯都全身像》:神像风格,脚边的小爱神象征着仁爱之心。
《建筑十书》:维特鲁威提出建筑的三原则:“实用、坚固、美观”。
宗教建筑佛教建筑桑奇大塔:“药叉女”的裸体人像雕刻引人注目,被称为古印度最美的女性裸体雕像之一。
婆罗浮屠:世界现存最大的佛塔。
基督教建筑三种建筑风格:拜占庭式(5-11世纪):发源于君士坦丁堡,希腊十字形布局,在有拱顶的交叉结构中心上覆盖圆顶,内部装饰华丽,布满镶嵌画。
罗马式(10-12世纪):从巴西里卡式演变而来,拉丁十字布局,半圆形拱穹结构,厚重的石墙,窗户小,距地面较高,内部光线阴暗而神秘。
哥特式(12-15世纪):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的立柱或簇柱,以及彩色玻璃镶嵌花窗,具有一种上升的动势,表现了人们向往天国的愿望。
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
建筑和构思上受罗马“万神庙”的影响,后被改为清真寺,并加上了4个尖塔。
华西里•伯拉仁诺大教堂:为纪念1552年俄国战胜外族侵略而建,是一座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基督教教堂建筑,风格属拜占庭式和俄罗斯建筑风格的结合。
比萨教堂建筑群:罗马式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