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人教高一必修1练习: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_word含解析AwMl

地理人教高一必修1练习: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_word含解析AwMl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1.教材第49页活动
(1)冰川的范围可能减小;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导致冰川的消融量增加。

(2)海洋面积可能会增大;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热膨胀和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洋面积扩大。

其他预测:如温带地区因蒸发旺盛,可能会变得更干;高纬度地区可能变得温暖,适宜农业的发展。

2.教材第50页活动
首先根据材料,理解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两个原因,然后针对两个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多使用清洁能源;保护植被,植树造林;等等。

(2)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允许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倡导低碳生活,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等。

学业达标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下面的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地气候的变化是()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解析:气候温暖,树木生长较快,年轮较稀疏。

由图可知,内部和外侧年轮较稀疏,中间稠密,可知B为正确选项。

答案:B
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解析:M时期处于寒冷期,冰川增多,海水密度增大,海平面下降。

答案:C
据报道,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来持续减少。

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威尼斯全市人口不足6万人。

当地居民14日为这座“垂死”城市举行“葬礼”。

据此回答3~4题。

3.导致威尼斯人口持续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A.冰川融化B.全球气候变暖
C.海水膨胀D.地面下沉
解析:威尼斯是一个“水城”,那么就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导致高山和
高纬度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热膨胀淹没沿海低地,与地面下沉无关。

答案:D
4.人类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A.禁止使用氟氯烃B.减缓工业化进程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解析:为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答案:C
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看着不断融化的冰川,高兴得手舞足蹈;而远隔数万千米的图瓦卢人,却越来越日夜难眠,北极不断融化的冰川就像一个巨型炸弹,随时都会将他们轰入海底永远难再见蓝天。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爱斯基摩人“手舞足蹈”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冰川下沉睡了数千万年的石油等矿产将会带给他们更加富裕的明天
B.气温变暖,生活更舒适
C.可以拥有更多的淡水资源
D.渔业资源增加
解析:冰川融化,而爱斯基摩人高兴的“手舞足蹈”,说明冰川融化对其产生有利影响,结合选项分析,A项最为合理。

答案:A
6.图瓦卢人“日夜难眠”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炎热难耐
B.家园将被淹没
C.风暴潮加剧
D.赤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解析:由于全球变暖,冰川融化,而导致海平面上升,而图瓦卢多为珊瑚岛,海拔较低,故可能被淹没。

答案:B
7.当今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因而我国将来可能出现()
A.1月份0 ℃等温线将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B.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小
C.冬小麦的种植区域将向南移
D.西北地区因蒸发加剧导致降水增加
解析:我国1月份0 ℃等温线向北移动,随着海水的热膨胀,台湾岛会缩小,冬小麦的种植区向北推移,西北地区因蒸发而更加干旱。

答案:B
8.读近现代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
(1)气温变化特点是大致呈什么趋势?
(2)最暖的年份是在________年。

(3)造成气温变化的原因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什么?
(4)简述全球气候的这种变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答案:(1)上升趋势。

(2)1998
(3)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破坏植被。

(4)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低平原、岛屿和城市;造成全球气候资源条件的变化,加大自然资源开发的难度;加剧了自然灾害;导致原有生态系统改变,某些物种灭绝;影响农业生产格局;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危害人体健康。

能力提升
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据此回答9~10题。

9.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地0 ℃等温线将上移150~500 m
B.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C.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D.海平面将上升10~95 cm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随着全球变暖,将影响世界各地的降水量的变化,有的地区增多,有的地区减少,故C错误。

答案:C
10.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
A.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
C.生产工艺水平低
D.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
解析:A、B、C三项都属人类活动特点,D项是一种自然特征。

答案:D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 3 ℃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有关升温3 ℃对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解析:根据粮食增产和粮食减产的图例结合图可以确定全球变暖对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有的地方是增产,如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故B项对。

答案:B
12.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 ℃,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A.澳大利亚B.西亚
C.北非D.中亚
解析:澳大利亚、北非和西亚三个地区都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就目前来看,三地的降水量相当,但全球温度升高3℃后,前两者出现粮食减产,而中亚属于温带沙漠气候区,在全球温度升高3℃后,其降水量增加幅度没有西亚地区大,故正确答案是B项。

答案:B
13.据观测,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年内最高值出现在北半球的()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解析:冬季由于居民取暖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加之植被叶子枯黄和脱落,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所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答案:D
1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2年9月20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在格陵兰岛西北部,一个巨大的冰山正在逐渐瓦解。

这个巨大的冰山名为PⅡ-2012,原先是皮特曼冰川(Peterman Glacier)的一部分,但是在今年7月中旬和母体分离开来。

专家称,未来200年间,冰岛的冰川将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而消失。

材料二2012年7月4日以来孟加拉国洪水泛滥,卫生部门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此次洪灾导致孟全国各地共有上百人死亡。

(1)全球变暖导致高纬度地区冰川融化,会产生哪些影响?
(2)孟加拉国洪水泛滥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全球变暖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解析: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明显。

第(2)题,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异常,各类灾害事件频繁发生。

第(3)题,具体措施应从针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1)①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引起海平面上升;②导致生态系统调整,影响生物分布数量和多样性;③增加能源的消耗,进一步加剧变暖趋势;④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粮食总产量降低。

(2)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的增加,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明显增加,导致孟加拉国降水增多,洪灾泛滥。

(3)①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②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③植树造林,扩大绿地面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