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著名作家笔名趣谈

著名作家笔名趣谈

龙源期刊网
著名作家笔名趣谈
作者:
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9年第36期
我国很多作家在发表作品时,往往不使用本名而使用笔名,这些笔名富有独特的内涵和情趣,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其来源也是五花八门。

有的笔名出自古诗文名句。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恨水”一名是他17岁那年,在苏州第一次投稿时取的笔名,是从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中截取出来的,意在激励自己珍惜时光。

著名出版家邹韬奋,原名恩润。

“韬奋”是1926年他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时改的名。

他解释说:“‘韬’是韬光养晦;‘奋’是奋斗不息,不过自勉罢了!”
有的笔名是拆字而成的。

老舍,本名舒庆春,老舍这一笔名,依据姓氏“舒”,拆字“舍予”,意为“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

后来他又取“舍予”中的头一字,前边加上一个“老”字,当作自己的笔名。

有的笔名寄托着作家的人生追求。

萧红,原名张廼莹,是一位深受鲁迅赏识的女作家。

萧红和萧军是一对情侣,当时他们曾和鲁迅通信,分别用了“萧红”和“萧军”作笔名。

两个笔名连在一起是“小小红军”的意思,表达了他们对革命的向往。

有的笔名蕴涵着作家的崇高品格。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1917年,他取《楚辭·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作为笔名,意为“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毛泽东曾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道:“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有的笔名饱含着作家对故国、故乡的眷恋之情。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1919年,他在日本留学时,取了“沫若”这个笔名。

“沫”“若”,即沫水(今大渡河)和若水(今雅水),是流经郭沫若家乡的两条河流。

郭沫若以此为笔名,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