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功能各项检查及意义

肝功能各项检查及意义

肝功能各项检查及意义
【摘要】:肝功能一是指肝脏的生理功能,即解毒功能、代谢功能、分泌胆汁、免疫防御功能等;另一方面是指医院检验科里的医学检验项目,包括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转氨脢、胆道酵素、血清氨、凝血脢时间等,不同项目的检查,代表著不同的临床意义。

人体的肝脏一般在1250 克左右,是一个重要的器官,人不能离开肝脏而存活。

有人称肝脏为人体的“加工厂”,这不仅不过分,而且也只表达了肝脏的一部分功能而已。

【关键词】检查方法、检测项目、检查前注意事项、临床意义
一、选择肝功能的检查方法
1.当临床怀疑肝炎或已确诊为急性肝炎需进一步了解病变
的程度时,可检测GPT(谷丙转氨酶)或复方碘实验。

尿三胆实验、血清凡登白实验和胆红素定量。

如为慢性肝炎,除以上试验外还可检测A/G(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必要时检测血清蛋白电泳。

如病人无黄疸、且其他肝功能正常而不能排除轻度肝脏损害者,可检测碱性磷酸酶。

对原发性肝癌,除一般的肝功能实验外,可进行AFP(甲胎蛋白)、γGT(γ-谷氨酸转肽酶)、AKP 等测定以帮助临床诊断。

在各项较大手术前,一般检查血清GPT、A/G,必要时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以了解肝脏情况,做好术前准备。

2.根据病情选择某几项肝功能试验并定期复查作动态观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治疗是否有效。

如急性肝炎病情好转时,GPT 由增高恢复到正常;如GPT长期波动或持续升高,则提示肝炎有转慢趋势等。

某些肝脏功能试验有肝外疾病时,检查结果也可见异常,如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等导致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减少;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可有血清胆固醇减低。

而某些药物、外伤等,均可导致血清转氨酶升高。

因此在选择肝脏功能试验及分析结果时应结合临床具体分析。

当临床怀疑肝炎或已确诊为急性肝炎需进一步了解病变的程度时,可检测GPT(谷丙转氨酶)或复方碘试验。

尿三胆试验、血清凡登白试验和胆红素定量。

如为慢性肝炎,除以上试验外还可检测A/G(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必要时检测血清蛋白电泳。

如病人无黄疸、且其他肝功能正常而不能排除轻度肝脏损害者,可检测碱性磷酸酶。

对原发性肝癌,除一般的肝功能试验外,可进行AFP(甲胎蛋白)、GT(γ-谷氨酸转肽酶)、AKP等测定以帮助临床诊断。

在各项较大手术前,一般检查血清GPT、A/G,必要时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以了解肝脏情况,做好术前准备。

3.根据病情选择某几项肝功能试验并定期复查作动态观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治疗是否有效。

如急性肝炎病情好转时,GPT 由增高恢复到正常;如GPT 长期波动或持续升高,则提示肝炎有转慢趋势等。

某些肝脏功能试验有肝外疾病时,检查结果也可见异常,如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等导致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减
少;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可有血清胆固醇减低。

而某些药物、外伤等,均可导致血清转氨酶升高。

因此在选择肝脏功能试验及分析结果时应结合临床具体分析。

二、肝功能的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1.以血清酶检测常用:谷丙转氨酶ALT(GPT)、谷草转氨酶AST(GO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或GGT)等。

以上各项酶在肝细胞中均有存在,当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坏死时,这些酶进入血清便增多。

通过测定血清或血浆中酶的活性,即可反映肝细胞受损情况及损伤程度。

在各种酶试验中,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

各种急性病毒肝炎、药物或肝炎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时,血清ALT 最敏感。

而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因此AST主要反映的是肝脏损伤程度。

在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此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这常常是肝坏死的前兆。

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果出现ALT 正常而γ-GT 持续升高,常常提示肝炎慢性化。

患慢性肝炎时如-GT持续超过正常参考值,提示慢性肝炎处于活动期。

酒精性肝病的患者,AST 的活性也常常大于ALT。

ALT 与AST 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正常值均为0
-40 国际单位。

碱性磷酸酶(ALP)和y-谷酰胺转肽酶(GGT -GT)是诊断胆道系统疾病时常用的指标。

2.反应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项目: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

当患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内出血等时,都可以出现总胆红素升高。

直接胆红素升高说明肝细胞处理胆红素后的排出发生障碍,即发生胆道梗阻。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00~120天。

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

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
3.反应肝脏合成储备功能的项目:反映肝细胞合成代谢功能的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凝血酶原时间。

一旦肝脏合成功能下降,以上指标在血液中浓度随之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肝脏合成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血清麝浊试验简称TTT,反映了肝实质损伤的程度,也是肝脏蛋白质功能代谢紊乱的一种定性试验,其升高的程度基本与肝脏损伤的程度平行。

白蛋白是在肝脏制造的, 当肝功能受损时,白蛋白产生减少, 其降低程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是相平行的。

慢性和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

白蛋白在体内起到营养细胞和维持血管内渗透压的作用。

当白蛋白减少时,血管内渗透压降低,患者可出现腹水。

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当体内存在病毒等抗原(敌人)时,机体的免疫器官就要增兵,来消灭敌人。

因此,球蛋白产生增加。

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为35-50g/L,球蛋白为20-30 比值为1.3-2.5。

4.反应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项目: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白蛋白产生减少,而同时球蛋白产生增加,造成A/G 比值倒置。

慢性乙肝患者,长期白球比例倒置,警惕有肝硬化迹象。

白蛋白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正常肝细胞的数量,若白蛋白值在病程中逐渐减少,则表示病情较重,预后不好;治疗后白蛋值上升,提示治疗有效;白蛋白值减少到25g/L 以下时,容易发生腹水。

球蛋白值升高,一般表示肝脏内有炎症改变。

当A/G 比值小于1 比值下降。

若倒置,常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预后较差。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揭示肝脏合成各种凝血因子的能力降低。

肝脏是血液凝血因子的主要场所,当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时,常反映肝细胞的损害程度,常引起出血、淤血等临床表现。

A/G 比值正常为1.3-2.5。

5.反应肝脏肿瘤的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是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生化检验指标。

虽然甲胎蛋白(AFP)升高,但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无明显症状。

不过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原发性肝癌那样高。

另外,有些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值可以正常,故应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如B 超、CT、磁共振和肝血管造影等,以此增加诊断的可靠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