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管理学基础》课程共有五篇13章内容。
管理是一门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学问,对这门学问的掌握将使人受益无穷,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我国企业除了要加快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和推进技术创新外,还必须进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广泛,使用面积广,技术含量高的一门学科和技术。
管理学基础课程具体内容包括:管理与管理学、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计划、目标管理、战略管理、决策、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基础、控制系统和方法。
本文第一部分是《管理学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是基本原理和原理的应用,第三部分是学习体会。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一、《管理学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
管理学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的总结。
本书主要讲述了13章的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讲述了管理的含义及性质和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及技能、管理与组织环境,还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做出了描述。
管理学作为协调各成员以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行为,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发展,同时随人类社会活动的发展而发展。
管理职能即管理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管理职能一般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讲述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与管理实践活动是紧密相连的,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同时出现了许多管理科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学者和管理工作者,包括泰罗---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韦伯----组织理论之父,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麦格雷戈----X理论---Y理论的创始人,阿吉里斯----不成熟----成熟理论的创始人,等等。
这些学派主要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经济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
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管理学界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他们代表了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第三章,计划,主要讲述了计划的含义、性质、种类以及编制方法,计划工作具体有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经济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特征。
第四章,目标管理,主要讲述了目标管理在组织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为组织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组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
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他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目标建立、目标分解、目标控制、目标评定等。
第五章,战略管理,主要讲述了战略的含义、特征和构成要素及方法。
战略的实质是谋求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条件与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第六章,决策,主要讲述了决策的含义、方法和特征,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是组织管理工作的核心渗透于管理的所有职能之中。
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主要讲述了组织结构及组织结构设计的含义、原则、因素和形式,描述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内容以及集权与分权的内容。
第八章,人员配备,主要讲述了根据结构规定的职位数量与要求,对所需各类人员进行恰当有效的选拔使用、考核和培养,人员配备的任务就是物色合适的人选,促进组织结构有效的发挥。
第九章,领导,领导是一种活动过程,领导既是一种学问也是一种艺术。
第十章,激励,主要讲述了激励的概述和理论,以及激励的手段和方法。
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人的集合体,对组织的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也是通过人而进行的管理。
激励的手段和方法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鼓励职工参与管理,努力促使工作丰富化。
第十一章,沟通,主要讲述了沟通的含义,过程及克服障碍的方法,沟通有不同的分类,不同的沟通有其各自的适用和适用领域。
第十二章,控制基础,控制是组织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在管理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控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纠偏功能,二是调适功能,控制工作应贯彻以下原则:目标明确原则,控制关键点原则,及时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在贯彻这些原则的同时控制工作还要具有全局观念,要同计划和组织相适应,要有客观标准,要切合管理者的个人情况,要与组织文化相匹配。
第十三章,控制系统和方法,主要阐述了质量控制,预算控制,成本控制。
通过系统学习和了解管理学和管理的基本概念,进而对管理学及管理理念树立了一定的管理意识。
清晰了解学习什么是管理、什么是管理者、管理者如何管理、管理的主要职能手段。
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到研究方法,从管理理论的萌芽到如今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对管理有了清晰的工作,对具体如何进行管理工作、要进行哪些具体的项目,结合本身的日常工作一一对照,使理论又回到实践,对本身的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思索与顿悟。
改善了自己对管理的思维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工作。
二、基本原理和原理的应用“激励”原理是教材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
名词解释: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
含义:激励是指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其心理过程始终保持要激奋的状态中,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
激励的本质是激发、鼓励和努力调动人的积极性。
这样一来,人的行为就不再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而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作为管理手段的激励,通常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手段,利用人的需要的客观性和满足需要的规律性,激励手段的运用,赋予了管理活动以主动性的特征。
构成激励的主要要素包括动机、需要、外部刺激和行为。
其中,激励的核心要素就是动机,需要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外部刺激是激励的条件,而行为则是激励的目的。
这四个要素相互组合与作用,构成了对人的激励。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人的需要是积极性的源泉和实质。
外部刺激主要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所采取的种种管理手段及相应形成的管理环境,行为则是在要激励状态下,人们为动机驱使所采取的一系列动作,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
当人产生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不安的心理就转化为动机,并在动机的推动下,向目标前进,目标达到后,需要得到满足。
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
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和行为。
由此可见,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就是一个激励过程,通过有意识地设置需要,使被激励的人产生动机,进而引起行为,满足需要,实现目标。
激励的作用(一)激励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是调动员工创造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的重要关键。
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动机的激发,调动被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其核心作用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激励的过程直接涉及到员工的个人利益,直接影响到能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一般来说,每一位员工总是由一种动机或需求而激发自己内在的动力,努力去实现某一目标。
当达到某一目标后,他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衡量自己为达到这个目标所作的努力是否值得。
因此,绝大多数人总是把自己努力的过程看做是为获得某种报酬的过程。
如果他的努力得到了相应的报酬,那么,就有利于巩固和强化他的这种努力。
因此,激励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员工的积极创造性,并使这种积极创造性保持和发挥下去。
(二)激励有利于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激励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内在驱动性与自觉自愿性。
由于激励是起源于人的需要,它的功能就在于以个人利益和需要的满足为基本作用力,是被管理者追求个人需要满足的过程,因此,激励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自身工作的认识,还能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和兴趣,使成员对本职工作产生强烈的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动力,以自己全部精力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努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动性。
(三)激励有利于挖掘人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员工的积极性与组织的绩效密切相关,在组织行为学中有这么一个公式:绩效=f(能力,激励,环境)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组织的绩效本质上取决于组织成员的能力、被激励的情形和工作环境条件。
由此可见,激励是提高绩效的一种很重要的有利因素,当然,能力和环境也都是不可或缺的。
(四)激励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是由若干员工个体、工作群体组成的,为保证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协调运行,除了用严密的组织结构和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外,还需通过运用激励方法,满足员工的多种心理需求,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协调人际关系,进而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例如索尼公司的内部招聘制度就是对员工的一种激励制度有一天晚上,索尼董事长盛田昭夫按照惯例走进职工餐厅与职工一起就餐、聊天。
他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以培养员工的合作意识和与他们的良好关系。
这天,盛田昭夫忽然发现一位年轻职工郁郁寡欢,满腹心事,闷头吃饭,谁也不理。
于是,盛田昭夫就主动坐在这名员工对面,与他攀谈。
几杯酒下肚之后,这个员工终于开口了:“我毕业于东京大学,有一份待遇十分优厚的工作。
但是,进入索尼之前,对索尼公司崇拜得发狂。
当时,我认为我进入索尼,是我一生的最佳选择。
但是,现在才发现,我不是在为索尼工作,而是为科长干活。
坦率的说,我这位科长是个无能之辈,更可悲的是,我所有的行动与建议都得科长批准。
我自己的一些小发明与改进,科长不仅不支持,不解释,还挖苦我有野心。
对我来说,这名科长就是索尼。
我十分泄气,心灰意冷。
这就是索尼?这就是我的索尼?我居然要放弃了那份优厚的工作来到这种地方!”这番话令盛田昭夫十分震惊,他想,类似的问题在公司内部员工中恐怕不少,管理者应该关心他们的苦恼,了解他们的处境,不能堵塞他们的上进之路,于是产生了改革人事管理制度的想法。
之后,索尼公司开始每周出版一次内部小报,刊登公司各部门的“求人广告”,员工可以自由而秘密的前去应聘,他们的上司无权阻止。
另外,索尼原则上每隔两年就让员工调换一次工作,特别是对于那些精力旺盛,干劲十足的人才,不是让他们被动的等待工作,而是主动地给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
在索尼公司实行内部招聘制度以后,有能力的人才大多能找到自己较中意的岗位,而且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发现那些“流出”人才的上司所存在的问题。
三、学习体会管理学是既一门社会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学的基础与思想适用于我们日常生产的各个方面,学习完这门课程,我深切体会到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过程的科学总结。
在现实社会中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有目标有协调的活动都需要管理。
具体而言,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很有体会与收获且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系统学习和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进而对管理学及管理理念入门了,树立一定的管理意识。